第56:文化传承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诗绝”王佐《鸡肋集》传世始末

  文|白金杰

  王佐(1428年-1512年),字汝学,是临高少有的扬名在外的才子。他以文行闻名于世,被后世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与丘濬、海瑞、张岳崧并称)之一。他晚年弃官归里,居住在透滩,因为门巷多刺桐,故自号为桐乡。丘濬曾评价:“所有从学者,尤以王桐乡为最。”王佐生平雅澹,惟耽书史,著述丰硕,可惜除了《琼台外纪》(基本被唐胄纂修的《琼台志》收录)《鸡肋集》幸存于世外,其他著述都失传了。《鸡肋集》能够流传下来,清初临高令樊庶实在功不可没。

  樊庶是扬州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担任临高县令。他在临高十年,有三大贡献:一是编纂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康熙临高县志》,二是新修了目前国内唯一一部评批本《宋苏文忠公海外集》,三是整理了王佐唯一存世的诗文集《鸡肋编》。

  尽管王佐生前笔耕不辍,但过世二十年后,著述就已难见全貌了。明嘉靖年间,唐胄在广西按察司佥事任上曾编纂过一部《王桐乡摘稿》,他在序中提到了王佐著述的情况:

  吾乡王桐乡先生弃世二十余年,余久得藏其遗稿,近于学政之暇,始出而编次之。读之若寻常无可惊异,而大方家每服其词之平易温雅、气之光明隽伟,当比拟于古诸大家……但其平生所作,如《鸡肋集》《经籍目略》《琼台外纪》《庚申录》《金川玉屑集》《家塾原教》及《珠崖录》,已经进御,今不能尽择也,故曰《摘稿》云。

  根据序文,王佐的诗文因为已经上交朝廷,外人难见全貌,所以唐胄只能选辑一个摘编本。到了明万历年间,《鸡肋集》才得以单行出版,邢祚昌为之作序。

  从其序可知,唐胄《王桐乡摘稿》已经残缺,这部《鸡肋集》是王佐的五世孙重新补缀,经他校正后才得以成篇的。明代海南的古籍很难保存,到了清初樊庶任临高县令时,这本明刻《鸡肋集》已经濒临失传。樊庶曾派人四方搜寻这部《鸡肋集》,但是距离万历本刊刻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就连王佐的后人手中都没有此书了。

  樊庶悬榜三个月,无人揭榜,但好在最后还是从一处民舍找到了残编。为了能够保存乡邦文献,樊庶先是将残编中与海南有关的诗文都选入了他编纂的《临高县志》中。如《康熙临高县志》“艺文志·奏疏”选了王佐的《进〈珠崖录〉表》《进〈珠崖录〉奏》两篇文章,这两篇“庶以尽海南曲折事情”,引起了朝廷对海南政教的重视。

  王佐先世是抚黎土官,因此他对海南黎事十分熟悉。在《〈珠崖录〉表》中,王佐引用明太祖对海南是“南溟奇甸”的评价,来强调海南的重要性:“玉音昭回,昭耀今古,岂容既死之奸邪欲分事权,乃敢分裂我祖宗玉音下之土地人民,轻与土人做人情,用济其私,以贻后患者也?”在《进〈珠崖录〉奏》中,王佐特别提到了明永乐年间,广西府通判刘铭调任琼州“抚黎知府”一职后,弄虚作假,扩大管辖范围,谋与琼台地方政府分权,试图子孙世袭的险恶用心,并用汉、元二朝之失来提醒朝廷:“汉之失郡,由于任用非人,当守边之计;元之失政,由于混用土酋,分州县之权。昔也奸臣效尤,于元尚恨革之不早,今之边事有似于昔,岂可复效其尤?”后来,朝廷接受他的建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了海南的局面。

  在《艺文志·诗》中,樊庶选了王佐近二十首诗。这些诗有的与海南的物产相关,如《波罗蜜(有引)》《食槟榔白(未结实曰白)》《天南星》《瑶枝菜》《鸭脚粟》《五色雀》《荔枝》;有的有引文或注解,如《波罗蜜》的引子长达数百字,详细介绍了波罗蜜的来历;还有的写到了海南的名胜风光,以及王佐的归田生活,如《海边纪行》《和友人归姜驿夜宿胡澹庵》《次友人游载酒堂韵》《桐乡夏景》《卢多逊》《知风草》《罗盆岭》《含笑花》《马鞍岭》《澹庵井》等;还有的诗咏叹海南的流人,如《海外四逐客四首(李忠定公纲、赵忠简公鼎、胡忠简公铨、李参政光)》等诗。《艺文志·文》选了《平黎记》《湛钺平黎记》两篇,为海南黎事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以上篇目都是樊庶从《鸡肋编》中辑录的,而《鸡肋编》内容远不止于此。樊庶认为,王佐的“文章政事,标炳后先”,如今不过二百余年,其诗文就淹没若是,非常遗憾,因此樊庶有意重修《鸡肋集》。他在《鸡肋编序》中道出了自己重修此书的用心:

  余幸治先生之邑,被先生之遗教,而不为之表彰其余绪,是委先生于草芥也。岂余之心哉?爰欲辑其残编,垂诸来冀。而邑务旁午,未暇从事丹黄。嗣以署郡事积劳,寻至寝疾,百虑俱屏,惟是《集》为拳拳。

  樊庶在公务之余,专心编《鸡肋编》,共编成十卷。编成后,樊庶甚为欣慰,他说:“余固无似,乐承先生之余辉,得藉手以葳其成,而用为有心斯道者告也。”不仅如此,樊庶还为王佐写了一篇《王汝学先生传》,在传中,他简明扼要介绍了王佐的生平事迹。

  开篇介绍,王佐二十岁就考中了举人,在京师国子监读书,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当时的阁老李贤都深为器重他,希望他将来能够大有作为,可惜王佐在国子监二十年,都未能考中进士。樊庶对此深表同情。

  王佐以高才而屡试不第,只能用命运不济来解释。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程式严密,大体是公平的,只是竞争太过激烈,况且场内的文章未必尽如考官之意,因此能否考取充满了偶然性。樊庶非常同情王佐二十岁就中了举,在国子监总能名列第一,但直到四十岁“竟弗克成进士”。尽管如此,樊庶更推举王佐的事功,他称赞王佐“德圭璋,学纯粹,质之前人,传之后世,皆有难泯灭者”。王佐在外任职期间,确实也多有政绩,如他在高州府期间曾抵御流寇,也帮助知府韩雍整治郡县,“郡遂以安,皆先生力也”。后来又在福建邵武府及临江府任同知,也做出了许多政绩,得到士民爱戴,被当地祀入名宦祠。晚年的王佐优游山水间,以诗书自怡,与隐士交游,并自作生圹,看淡生死,享年八十余岁。樊庶搜罗到王佐自述的小传:

  予性疏散,不事家事,生计甚拙。又不甚聪明,而好耽书,以故多学少成。自知病根,而痴癖莫能解也。然居官廉谨,能举大纲,污吏甚恶之,而士民之乐,简便者亦安之。为举子时,游太学,国子先生亦尝于稠人中称此子可教。居透滩,门巷多刺桐,故号桐乡。

  樊庶在这一段下备注道:“语语皆先生实录,不自诬也。”这段话尚不曾见于他处,应该是樊庶独家采集到的。樊庶特别褒奖了王佐的文章,“其诗文比之欧阳文忠,信然矣。”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这也是樊庶汲汲于重修王佐诗文集的原因。

  修成《鸡肋集》,是樊庶在临高所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总算了却一件心事。但彼时,樊庶在临高任上已满十年,几乎所有的俸禄都用在了临高的土建、文教与民生上,甚至沦落到由众人馈米为生的境地,已无力承担刻印这本集子的版费。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樊庶辞官路过广州,正巧遇到故友慷慨解赠,因此才将整理好的《鸡肋集》书稿交付刻印。

  两百多年后(1916年),王佐的族孙王光谟将“原集”编次十卷,再度重印,并请当时的县令李熙作序。在序中,李熙提到樊庶的贡献:

  作者本六经以为言,文固足传,即参以韵学,亦不失风人温厚之本意,其味醇矣。樊明府庶刻之于广州,即其深知此味,而不忍弃焉者,况宗裔一脉相承,忍恝然而弃之乎?……适王鸿文明经,即作者之宗裔,瓣香默接,求之于既失之后,照原集编次十本。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大抵可以知道,王光谟献出的这本“既失之后”“照原集”编次的《鸡肋编》同样是十卷,卷首原封不动地收录了樊庶的《鸡肋编序》《王汝学先生传》,底本就是樊庶重修的版本。

  史上有很多著述,哪怕是巨制鸿篇,若无人整理刊刻,或刊刻之后遭遇天灾人祸,就只能扬名于当时而淹没于后世了。如六经,如《永乐大典》,都难以在历史的劫难中保存全貌,更何况一个地方才子的别集选本呢?典籍的流传,实在不易,有时需要一人几十年的心力去查访、编次与校勘,有时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的有心人去接力,才能够让古典文献,永存而不毁。

  若非樊庶的努力,恐怕这部集子会与王佐其他的著述同样沦落到失传的境地。这是樊庶对临高所做的最后一份贡献,为临高乃至海南保存了一部重要的文集。H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06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07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08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09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0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1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2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3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4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5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6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7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8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19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20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21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22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23页:作风能力建设
   第24页:高质量发展
   第25页:高质量发展
   第26页:高质量发展
   第27页:高质量发展
   第28页:高质量发展
   第29页:高质量发展
   第30页:高质量发展
   第31页:高质量发展
   第32页:高质量发展
   第33页:高质量发展
   第34页:高质量发展
   第35页:高质量发展
   第36页:高质量发展
   第37页:高质量发展
   第38页:高质量发展
   第39页:思想理论
   第40页:思想理论
   第41页:思想理论
   第42页:思想理论
   第43页:思想理论
   第44页:思想理论
   第45页:思想理论
   第46页:思想理论
   第47页:思想理论
   第48页:思想理论
   第49页:文化传承
   第50页:文化传承
   第51页:文化传承
   第52页:文化传承
   第53页:文化传承
   第54页:文化传承
   第55页:文化传承
   第56页:文化传承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决策参考
   第60页:决策参考
   第61页:决策参考
   第62页:决策参考
   第63页:市县连线
   第64页:市县连线
   第65页:南海撷萃
海南“诗绝”王佐《鸡肋集》传世始末
今日海南文化传承56海南“诗绝”王佐《鸡肋集》传世始末 2024-02-15 2 2024年02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