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2023年12月15日,海南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会暨全省调解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白沙法院荣获2023年度海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称号。2018年以来,白沙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司法确认为保障、以“一站式”办理为核心的诉前调解理念,着力构建符合白沙实际的“1+N”多元解纷模式,推进诉源治理,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法院+政府”以点带面深化诉源治理
一是整合基层资源,共解矛盾纠纷。以“乡村法治服务中心”为依托,持续深化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及党政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县委政法委的统一指导下,推动整合基层政府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等17个各类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和资源,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推动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各方调解在前,法院登记立案在后”的纠纷递进分流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2022年,白沙法院乡村法治服务中心推送诉源治理133宗,调解成功75宗,调解成功率56.39%。
二是重塑调解网络,打破地域限制。在七坊镇建立“线上、线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两大调解网络。线上以人民调解平台为依托,建立了矛盾纠纷远程视频调解平台,把辖区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多元调解平台,充分发挥9个基层调解组织(乡镇级1个,村级8个)优势,将对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输送到调解一线,打破传统调解的地域限制,进一步优化诉源治理工作布局。线下依托调解员、村(居)法律顾问、驻村法官、网格员等调解队伍,利用智慧化手段,随时连线人民法庭接受业务指导,实现司法与村民零距离沟通。2022年3月14日,七坊法庭充分发挥调解平台作用,与七坊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组织多方力量开展诉前调解工作,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成功化解白沙县某养殖场与贫困户符某等26人的分红合同纠纷,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既保持了合同的履行稳定性,又让村民们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温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践行能动司法,提升调解质效。完善“法官进乡村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全面推动白沙法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工作方案》实施见效,在全县94个村(居)实现24名法官挂钩全覆盖并签订合作备忘录,先后开展《民法典》《婚姻法》等法治宣传33人次,调解涉及土地、赔偿金等矛盾纠纷4个,指导制定更新村规民约4个,解答干部群众法律咨询25人次。针对地方产业特色,成立“白沙法院茶园巡回法庭”,实行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2023年8月,在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良的带领下,“茶园巡回法庭”充分发挥贴近茶农茶企的优势,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并积极与县委、县政府沟通汇报,成功调处白沙五里路有机茶园与白沙农场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依法护航白沙茶产业发展壮大。
“法院+司法”群策群力减轻群众诉累
一是深化诉源治理,减轻群众诉累。主动从白沙县司法局聘请4名熟悉白沙风土人情、掌握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年轻专职调解员在法院坐班,破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碎片化”难题,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诉累,将“一站式”诉前调解办公场所固定在法院,通过“法院+司法”机制的塑造,形成法官全程指导、调解程序与司法确认程序无缝对接、“一站式”办理便捷机制。2022年1月,在调解黎某忠等12人与符某明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中,鉴于13名申请人均为黎族群众,驻法院的两名特邀专职调解员分工合作,用黎族语言与13名申请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将相关法律条文翻译成黎族语言对其一一释明,仅用3天就成功调解该系列案。2022年4名专职调解员累计接待当事人880人次,调解成功案件393宗,调解履行标的939.4万元。
二是扩宽和解渠道,强化专业调解。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下称“海南消保协会”)签订《共同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协议》,并向该协会推荐了两名本地调解员,作为协会在本地的调解代表,负责调处白沙法院向协会推送的金融纠纷案件,同时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金融纠纷调解工作站,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总对总”调解服务。2022年6月30日,白沙法院利用与海南消保协会共同建立的诉调对接机制,采取“总对总”诉调对接方式,经海南某小额贷款公司与杨某某同意后,委派海南消保协会进行诉前调解,帮助双方当事人厘清事实,化解纠纷,最终化解了杨某某心中的怨气,一次性偿还全部借款及利息,海南某小额贷款公司向法院申请撤诉。2022年累计调解涉金融类纠纷23件,总对总案件数占诉前调解数4.26%。
三是落实联席会议,加大诉非分流。与白沙县价格认证中心联合出台《白沙县价格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实施意见(试行)》,合力化解消费者权益保障、旅游价格、工程造价、农业生产资料、保险赔偿等民生领域的价格争议纠纷,为当事人召开调解、和解等低成本、高效率的联席调解会议,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化解在萌芽状态。
“法院+科技”智慧赋能回应多元需求
一是完善网络平台,释放科技红利。大力推行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12368热线等智慧诉讼服务应用,将“智慧法院”建设红利充分释放,以全新便捷的司法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所需所盼。2022年4月21日,白沙法院在接到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后,启用诉讼服务绿色通道到白沙县人民医院为八旬老人袁某某办理立案手续,在零距离诉讼服务过程中融情于法耐心劝解,化解老人心结,打消了老人对其女儿申请强制执行的念头,为其家庭关系的修复留下了“一扇窗”。
二是打造立体诉服,回应多元需求。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支撑,围绕便民利民的工作要求,充分尊重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立案需求,全力打造“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完善现场、自助、网上、跨域“四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化、精准化、智慧化、全流程在线的诉讼服务,充分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减轻群众诉累,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制定《24小时自助法院实体化运行工作机制》,将诉讼引导、风险评估、诉状生成登记立案、受理申请、材料收转、文书送达、判后答疑、投诉建议等事项纳入24小时自助法院,彻底解决人民群众无法在工作日外获取诉讼服务的痛点和堵点。2022年累计收到网上立案申请572件,审核通过立案447件,跨域立案6件,线上开庭246次,诉讼服务质效评估指标体系2.0+、3.0两个平台的各项指标得分均长期居全省前列。
三是延伸司法服务,调解透明高效。全面普及远程视频调解模式,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2022年通过人民调解平台音视频在线系统办理调解案件304宗,音视频在线办理调解案件占比53.81%,网络直播庭审740次,公开裁判文书589篇。2022年7月,白沙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微信远程视频功能,将微信视频聊天界面投放在原、被告手机和调解员电脑上,原告和远在山东的被告在调解员主持下进行线上远程协商,系统全程录音录像,仅6分钟双方就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妥善化解纠纷。H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