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逢春 陈丹虹
当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汽车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呈现技术不断突破、法规标准日益完善、应用不断拓展的总体态势。一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企业部署了智能网联汽车智驾的协同传感、网联互通、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大模型、算力、人机交互、操作系统、系统安全等一系列技术体系,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车端技术也在加快突破,构建了一张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发展技术路线图。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现由“巩固扩大”领先优势到“大力发展”的转变,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产品准入、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三是试点示范持续推动。自2011年科技部“863”计划开展《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来,我国梯次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车联网先导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及“车路云一体化”等试点。截至2024年底,我国累计开放测试道路(3.2万Km)、测试里程(1.2亿Km)均大幅提升。
海南抢抓机遇,精心布局“一核心、三主线、多集群”产业战略布局和“三市两线”试点建设,内容框架特色鲜明、路径清晰、方向明确。一方面顶层设计科学合理。海南以“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为核心,围绕构建研发制造体系、打造测试验证与示范应用基地、拓展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三条主线培育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方向。另一方面示范引领作用明显。海南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以“三市两线”(海口、三亚、琼海、环岛旅游公路和高速公路东线)联合开展应用试点的省份,“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投建运具有省市联动、跨城域协同等特征,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和参考蓝本,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三市两线”系统空间布局,构筑广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热带“试验田”,形成海南“车路云一体化”特色实践。在“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实践中,既要审视该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又要正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及其不足,海南可在以下几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成立省市联动组织。面对“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化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探寻其投建运省市不同主体如何组建形成一个运管组织及其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在海南开展试点具有探寻的基础条件。二是实现立法突破。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经济特区法规制定权、海南自贸港法规制定权赋予海南新的更大立法权限及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海南可以先行先试,突破法规制约,以创新立法支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三是筑牢安全基石。海南特殊的地理区位,揭示了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海南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系统不仅涉及技术安全、基础设施安全、车辆运行安全等内容,还可以开展数据跨境交易等领域的探索,因此,在海南试点能够探寻到更加全面和严格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四是加快数字交易。在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建设中,海南应努力构建可开发、可共享的车路协同高质量数据链,用好省数据产品超市,在数据开发平台中将数据清洗加工生成数据产品,最后在数据产品超市交易门户上架,通过流通交易实现数据价值释放,形成数据产品开发利用的全产业链。
总之,“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不仅能充分发挥海南智能网联汽车热带高产“试验田”作用,还能为国家未来综合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与交通绿色能源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样板。H
(作者孙逢春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丹虹系省工信厅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监察处处长。本文图片由海南高速提供)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