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主业 补短板 求突破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新发展

  文|李锋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新阶段,在蹄疾步稳推进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民政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贯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主动适应自贸港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抓主业、盯重点、强措施、促创新、补短板、求突破,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紧紧围绕“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民政主业创新发展,为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着力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上实现新发展

  立足国情、省情,合理制定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救助保障标准,把实现和维护困难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海南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为指引,学习借鉴省内外社会救助改革与发展成功经验,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管理高效、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缩小社会救助城乡标准差异,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加强部门协同、政策衔接,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信息核对机制,加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制度之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公平、精准、高效的救助对象认定、监测机制。稳妥有序推进政策扩围,健全覆盖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急难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扩大救助保障范围。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来,搭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多元主体协作的救助网络,建立健全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衔接的社会救助服务新模式。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审核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制度,推动社会救助事项全流程线上办理,提高社会救助效率,让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着力在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上实现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围绕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坚持覆盖全面、保障适度、普惠均等、权责清晰、共建共享的原则,海南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建立健全服务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服务有效供给机制、长效监管机制,完善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评估、服务监管等顶层引领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推动与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相关福利和救助制度衔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健全县、乡、村衔接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布局“9073”养老模式,拓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规范和继续推广家庭养老床位、长者饭堂、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等基本服务。探索、拓展时间银行、智慧养老、养老顾问等新型养老服务,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基本养老服务。鼓励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服务专业,加强院校、养老机构就业供需对接,大力培育养老护理技能人才,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着力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实现新发展

  清醒认识基层治理在党的事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中的功能定位,找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着力点。一是完善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做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机构,实施好村级议事协商实验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职、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二是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负,进一步完善社区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深入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基层治理功能,推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分级组织城乡社区服务人才教育培训,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联动,激发基层干部“想干事”的愿望,赋予“能干事”的权利,提升“干成事”的能力。三是加强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与“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融合建设,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推进“互联网+社区”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四是结合海南本轮疫情社区防控情况,及时梳理、总结、分析基层治理的短板、不足,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以严密的社区疫情防控体系,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着力在规范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上实现新发展

  紧盯民生需求点,找准工作着力点,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打造“运行规范、便捷高效、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发挥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完善“多级联动”的救助工作网络,着力破解救助对象安置难、跑站救助应对难、街头救助劝说难、社会力量参与度低等救助难点,更好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紧紧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加快补齐殡葬设施、服务、管理等短板,全面深化殡葬事业改革发展,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更好实现“逝有所安”。加强婚姻登记机构规范化建设,优化婚姻登记机构布局和功能提质,着力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推动实现婚姻登记“全省通办”,拓展婚姻管理服务领域,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等服务,大力推进婚俗改革,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婚姻服务需求。

  着力在加强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上实现新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为重点,不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其他困境儿童群体的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切实保障好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等权利。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推动建立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增长机制,推进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推进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指导市县加强市、县、乡(镇)未保机构建设,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基层工作队伍,织密织牢儿童的“保护网”。

  着力在规范地名管理、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上实现新发展

  着眼自贸港建设背景,推进行政区划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建立完善部门联审机制,强化组织实施和评估监督,严肃行政区划工作纪律。贯彻落实好新修订《地名管理条例》,做好新时代地名命名更名和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为海南自贸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进一步健全地名规章制度,推进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规范化,做好评估论证、征求意见和政务公开等制度建设,建好地名专家管理库,发挥专家参与作用,增强地名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传播、传承海南独特地名文化,分批公布红色地名,创新地名文化平台建设,开发新型地名服务产品,实现地名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和促进旅游消费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海南地名文化影响力。持续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标准地名,指导市县利用二维码技术开展地名标志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全省地名公共服务智慧化智能化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地名导向和信息服务。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地名管理工作机制,有效防止命名、更名“任性而为”,从源头上避免出现“不规范地名”,不断提高地名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着力在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上实现新发展

  深刻把握党的领导、政府部门综合监管与服务、社会组织自治与行业自律、社会组织评估和信用评价这一基本框架,把事中事后监管、合理的监管法律和制度规范,以及社会组织自我监管作为重构社会组织监管体制的重心,统筹监管与赋权,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在监管理念上,既强调有序管理、规范治理,又要注重培育发展和有效激励社会组织。在监管主体上,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行业协会、第三方平台、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作用,实现多元主体协同监管。在监管手段上,加强社会组织党建,运用党自身的体制资源和组织资源确保向社会组织“赋权”的同时实施有效的秩序把关。由登记管理机关、行业管理部门共同实施分类管理,实现管理对象、管理措施、管理效果精准化。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强化社会组织信用监管。指导各市县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培育和购买服务的力度,寓监管于服务,在深化合作共赢、建立共治秩序的过程中,形塑社会组织监管与治理的新生态。

  着力在发展慈善社工和福彩事业上实现新发展

  聚焦乡村振兴、特殊群体、群众关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中找准定位,积极构建慈善社工事业新发展格局,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和有爱社会的衔接。完善慈善社工相关制度,推动慈善领域相关立法修法工作,做好“十四五”时期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福利彩票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完善慈善激励机制,推动健全金融、土地、教育、慈善信托等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慈善组织和慈善资源参与自贸港建设。以海南本轮疫情为例,全省慈善系统和红十字会接受捐赠资金3800余万元,累计接受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7600余万元。完善慈善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联合执法工作,推进“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加强社会监督,强化信用监管作用,增强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完善慈善创新机制,大力发展互联网慈善,创新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加强福利彩票发行销售管理、研发上市有本土特色的健康新游戏,实现全民慈善、便民慈善。有力推进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督促各市县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实施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助力打通落实兜底性民生保障政策和基层社会治理政策的“最后一米”。H

  (作者系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06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07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08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09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10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11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12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13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14页: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15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16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17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18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19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0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1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2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3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4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5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6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7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8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29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0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1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2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3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4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5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6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7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8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39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40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41页:持之以恒推进清廉自贸港建设
   第42页:学思践悟
   第43页:学思践悟
   第44页:学思践悟
   第45页:学思践悟
   第46页:学思践悟
   第47页:学思践悟
   第48页:学思践悟
   第49页:学思践悟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工作交流
   第57页:工作交流
   第58页:工作交流
   第59页:工作交流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市县连线
   第62页:市县连线
   第63页:南海撷萃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抓主业 补短板 求突破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新发展
今日海南高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0抓主业 补短板 求突破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新发展 2022-09-15 2 2022年09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