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军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了“两山”理念,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推动“两山”转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海口市美兰区拥有118公里黄金海岸线,滨海景观串珠成链,荟萃独特历史人文资源,“两山”转化基础扎实、前景广阔。演丰镇是镶嵌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面环海,西北部适合海水捕捞和养殖,以曲口生蚝、演丰黑体仔(膏蟹)、海水鸭等较为出名,辖区内的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成群候鸟越冬栖息,珍稀物种相继出现。此外,演丰镇还是早期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明清时期为琼州海外贸易的主要驿站,“地陷海底七十二村”遗迹具有较高的科研考察价值。
绿色是美兰区最鲜明的底色,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正在成为美兰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优势。美兰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凝聚力、战斗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拓宽演丰镇“两山”转化路径方面做出大量有益探索。近年来,美兰区连续投入生态环境资金5470万元,清退滩涂养殖塘1238.437亩,东寨港红树林面积由2013年的23670亩扩大至目前的26565亩,面积增长11%,鸟类记录从原来的180种增加至229种,鱼类记录从119种增加至177种。探索实施演丰镇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演丰镇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卫生乡镇、卫生村等荣誉,向绿水青山要生产力的路径愈发清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美兰区逐渐探索建立起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一核两翼多点开花”发展体系,即以东寨港红树林为生态“内核”,以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为驱动“两翼”,推动多个“空心村”“落后村”开花结果,变成“幸福村”“示范村”,走出一条乡村全面振兴与生态文明水平提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两山”转化道路。
坚持生态优先,厚植“两山”转化的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是实现“两山”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绿水青山”品质优良,“金山银山”才能成色更足。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中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质量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具有良好的“两山”转化资源条件和实践基础,守护好以红树林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是美兰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必然选择。
美兰区多措并举推进红树林资源保护利用,有力实施生态修复,成功培育红树濒危物种红榄李,实施大规模红树林保护退塘还林工程。近年来,新增养殖清退近817亩,海上“绿色军团”面积持续扩大。创新推动科研转化,建成以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为主的国家级生态教育示范基地,与厦门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开展红树林相关研究。2022年保护区实现红树林碳汇交易量3000余吨,完成海南首单蓝碳生态产品交易,标志着海南自贸港蓝碳资源价值转化发生实质性突破。全面加强保护管理,严格落实《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完成边界围网建设,消除畜禽对保护区的干扰破坏,建成智能化巡护系统,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毁林占地等行为。有效辐射周边环境,以红树林保护利用为核心,推动演丰镇及周边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严格保护近岸海域环境,搬迁周边养猪场、拆除违规餐饮店、清理非法采石场,同时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
立足资源禀赋,拓宽“两山”转化的产业通道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指出,要“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海南进行综合性调研,每次调研必去乡村,每次去乡村必看当地的特色产业。美兰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东寨港红树林生态资源家底,科学规划,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驱动翼”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海水养殖空间广阔。演丰镇拥有北港、曲口、塔市等多个港口,美兰区积极引导、严格监控,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实现海水养殖产品质量、产量双提升,目前养殖面积1.5万亩,产品产值达2.9亿元,黑体仔(膏蟹)、沙虫、海水鸭等各类海产品养殖规模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其中,“曲口生蚝”作为支柱产业,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海虫草种植加速领跑。综合利用近岸废弃鱼塘虾塘和滩涂盐碱地,与海口市休闲渔业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塔市海虫草海水功能农业育种基地,以“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业公司+产品端国药公司”模式打造闭环产业链,已收获海虫草种子约4780斤,收入超1900万元,预计今年可产出生物盐近800吨,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亩,实现产值1亿元,将有效带动50名村民转产就业。
沉香深加工升级发展。将原先零散种植的原生沉香树打造成演丰沉香健康产业园,每年可采收优质沉香母树种子2万斤,成立香树沉香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结香技术、中药标准化等专项研究,组织香艺师、树种苗养护等技能培训,每年农忙时节增加就业20余人,辐射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
激活发展动能,探索“两山”转化的文旅路径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生态+文旅”是“两山”转化的另一重要实践路径,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美兰区充分利用演丰镇“海岸线+红树林”的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两山”转化的“文旅驱动翼”,一批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成为美兰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东寨红树活力跃升。积极推进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修建1.77公里红树林海上科普栈道和高33.5米的科研观测塔“月之塔”,引进多艘环保电动游船,满足游客水陆观光的游玩体验。2023年接待研学旅行约3万人次,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20个。
芳园艺术华丽转身。演东芳园村过去是演丰镇典型的“空心村”。通过“企业主导+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等模式盘活闲置资源,芳园村建成50余栋不同风格的艺术民宿及书画艺术馆、茶文化馆等8类11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场所,打造“乡村生态+多元文化”特色创意艺术村,年均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吸引59名村民回乡就业创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实现翻番,从2018年的约2万元增长到目前的4.2万元,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瑶城古村重焕风采。演东瑶城村有400余年历史,由于缺乏有效开发,一度荒废衰败。通过改造老旧村居,建设集高品质主题民宿和生态农田为一体的五椰级美丽乡村,并联合中国热科院打造高品质示范田、创建东坡文化研学活动品牌,传统古村摇身一变成为江东新区“田园会客厅”,年均接待游客约2.37万人次,累计带动村集体就业创收2800余万元。
北港旅游乘势蝶变。北港村是海口唯一岛屿行政村。依托红树林湿地资源和环岛旅游公路建设优势,北港村深挖海岛渔乡趣味生活故事,打造“风情北港岛,赶海好去处”乡村旅游品牌,创办“发现北港岛”微信公众号,设计推出全省首个和美乡村形象IP“鲸北北”,引导村民积极响应“往岸上走”“往休闲渔业走”的号召,深度参与发展旅游服务业。村民返乡创业热情高涨,新建海鲜餐厅2家、民宿5家,从此告别经济结构单一、靠天吃饭的打渔生活,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目前“北港模式”已复制推广到美兰区多个镇村,生态赋能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花开四处、硕果累累。
近年来,美兰区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一核两翼多点开花”折射出美兰区加速推动“两山”转化的探索实践,“不负青山赢得金山”的美好图景正在变为现实。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封关运作的攻坚之年,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提出更高要求。下一步,美兰区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化以“北港赶海—塔市观鸟—演海渔趣—东寨红树—芳园艺术—瑶城文化”为代表的“两山”转化品牌建设,加速培育沿海乡村振兴经济带,争取在“两山”转化上实现更多“首单”成果,发出更多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兰声音”。H
(作者系海口市美兰区委书记)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