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君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革命历经千难万苦、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谱写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光辉赞歌,升华凝炼形成了伟大琼崖精神。深入推动琼崖精神的理论传播,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弘扬琼崖精神、丰富和发展以伟大建党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世代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有重要意义。
融媒体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播
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关键在于从学理上透析红色革命文化的生成语境、内涵特征及当代价值,准确提炼既有时代价值又丰富内涵的精神文化符号。琼崖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的具象形态,其传播也无外如此。一般而言,一种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至少有三个特征:
一是凝炼的传播内容。精神是理念的理论表达,红色基因是琼崖精神的精神内核。琼崖精神的传播是对红色基因内核的传承和弘扬。推动琼崖精神的传播,不仅要对蕴含其中的红色思想、红色理念和红色价值进行传承,还要对这一精神内涵进行创新性阐发。
伟大精神来源于伟大实践。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家庭中,各种精神形态形成的实践主体各有不同,有的精神是全体性的如伟大抗战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有的精神是带有地域或行业色彩的如井冈山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由于琼崖革命精神是琼崖人民在党组织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精神,是以自己特有的红色理念和价值赓续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血脉”。从琼崖精神的形成过程看,琼崖精神是琼崖人民在解决琼崖特有的革命难题、推动革命发展实践过程中演化映射而成的精神世界,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丰富且独特内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应被赋予新的内涵。
经过时间的冲刷和历史的沉淀,琼崖精神的鲜明特点和标志性表述至少包括以下几点: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民族团结、共同奋斗。“坚定信念、坚持斗争”是琼崖共产党人坚持孤岛奋战、二十三红旗不倒的精神支撑;“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是琼崖共产党人历经千辛磨难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发展壮大,而且愈战愈强的鲜明政治品格;“民族团结、共同奋斗”是琼崖共产党人坚持战斗、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这些内涵、质素,环环相扣,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琼崖精神丰富而独特的内容体系,也构成其理论传播的价值内核和精神灵魂。
二是丰富的传播形式。红色革命文化存在载体,比较常见的表现形态包括革命遗址、红色建筑、家书家信、旗帜徽章、烈士纪念碑塔等物质符号,以及红色电影、革命戏剧、红色标语、红色歌谣、红色文化等精神载体。在传播学上,这两种形态都需要通过合适的传播形式,对其背后的红色文化基因进行媒介加工,赋予其精神特质和价值属性对其进行传播,从而体现传播形式与精神内核的统一,让人们对其承载的价值取向认可与接受。曾长秋在《以红色基因延伸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文中写道,“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二者的关系:从外延上说,离开了革命精神,红色基因则无法传承;从内涵上说,离开了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便失去了遗传密码。也就是说,革命精神外显红色文化,内含红色基因。”因此,宣传琼崖精神,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琼崖精神的符号内涵和话语体系,又要丰富传播形式,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传播,这是传播琼崖精神的关键环节。
三是立体式的传播手段。信息时代是一个融媒体传播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渠道和载体。融媒体传播突破了传统平面媒体产品生产与传播的局限性,深刻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媒体格局、传播路径和舆论生态,也重构了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受众信息获取特点和接受习惯,其传播优势也越来越突出,这为琼崖精神的理论传播提供了全新思路。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并向各类网民群体渗透。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成为网络视听第二大应用。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加持,现代互联网不仅有助于我们将琼崖红色文化中的文献、文物、遗迹等进行可视化立体呈现,而且通过搭建数字技术传播平台,有利于让琼崖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鲜活起来,从而使受众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琼崖精神的文化感召力和精神魅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构和传播琼崖精神,就要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理念,丰富传播媒体形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互联互通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行全覆盖、大纵深、立体式地传播,让受众能够可视可听可感、具象化感受其内在感染力。
推进琼崖精神理论传播的路径
近年来,我国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红色资源,积极推进红色革命文化传播,对于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一些红色文化传播,还存在传播手段不够多元、受众参与度不够、传播效果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以及传播内容不够系统、同质化程度较高等情况。新时代,大力弘扬伟大琼崖精神,要进一步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着力构建推进琼崖精神的融媒体传播格局。
第一,构建琼崖精神宣传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有关研究显示,短视频成为吸引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用户黏性增长明显,近1/4新网民因短视频触网,短视频“纳新”能力远超即时通信。宣传琼崖精神,要充分发挥短视频媒介在传播渠道、传播技术与用户流量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个性化、定制化对其进行传播推广。同时,加大公共机构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红色文化的力度。例如,有的地方新闻宣传单位联合博物馆等机构联合推出红色文化微视频,并通过新媒体在线互动与VR互动方式让用户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加深用户对于红色文化的感知体验。另外,还可以依托直播软件传播推广琼崖精神,发挥直播软件的即时性通信优势与泛在互动优势来打通红色文化与受众的心理距离。
第二,提升用户参与琼崖精神传播的能动性。细分琼崖精神红色文化传播用户的需求,科学识别各类受众需求,以提升传播的指向性。探索大众化、亲民化、接地气的文化传播路径,进一步巩固壮大琼崖精神核心受众用户群。以沉浸式智能体验增进用户的互动性。如通过AI、5G、720°全景图像压缩处理等技术建立线上红色遗迹展览,既可以进行红色文化全景展示,又能让用户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第三,完善琼崖精神的传播内容。一是加强琼崖精神的理论建构,讲清楚其背后的历史形成、道理学理和丰富内涵。二是不断丰富以红色文艺资源为核心的精神载体,包括电影、电视专题片、小说、诗歌、戏剧等。三是丰富“口述历史”资料等传播内容。“口述历史”是保存无形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形式,它通过对个人生平阅历、历史体验、生命感悟的忠实记录,通过了解受访者对于历史记忆和其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再现受访者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及历史事件,从而达到抢救史料、传承精神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口述史不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与倾听者进行深层次交流,可以让后人感悟承载其中的红色文化和伟大精神,有助于年轻一代厚植家国情怀、担当历史传承责任。
《学习时报》是全党唯一一份专门讲学习的思想理论性报纸,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宣传是众多宣传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学习时报着力创新传播形式和选题角度,大力宣传红色革命文化。一是在传统媒体上开设栏目,在“党史国史”版面上开设了“为了新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专栏。烈士纪念碑是物化的红色文化,是凝固的革命历史。一座座烈士纪念碑,就是一段段历史,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碑文中蕴含着珍贵、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情感记忆,串联起了中国共产党红旗漫卷的百年奋斗历程。专栏以全国各地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线索,约请专家解读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撰写理论文章,介绍碑文背后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这既是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缅怀先烈的重要方式和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也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一种形式创新。二是在传播平台上,实现了报网联动,专栏文章在报纸刊发以后,通过理论网、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进行融媒体传播,极大拓展了传播空间和传播受众。三是融媒体发布,根据重大时间节点,选择碑文敬读文章,进行媒体多次传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H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总编辑】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