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忠诚
自“0801”疫情暴发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力指导下,全省人民万众一心齐心抗疫,取得了疫情阻击战的重大胜利,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秩序。但在应对本轮疫情挑战中,海南暴露出在抗疫物资储备、应急反应机制、公共卫生设施布局、基层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总结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教训,形成一套可参考、可借鉴的机制和办法?笔者认为,应尽快补齐我省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短板,从“平战结合”“医防融合”出发,加强方舱、隔离点等资源储备,加强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等能力建设,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第一,及时建立战时“扁平化”指挥体系。本轮疫情期间,国家、省级、市县三级指挥体系及时合一,对决胜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及时传递信息、随时下达指令,对有效阻断传播链至关重要。我们要做到:一是明确“扁平化”指挥体系架构和职能。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复盘,进一步优化指挥体系,将国家工作组成员、省指挥部以及工作专班相关成员编入市县指挥部,明确相关岗位和职能要求,形成机制,确保一旦启动,相关人员能第一时间就位,统一指挥本地疫情,指令一次发出、执行一次到位。二是建立综合监督体系。整合省、市县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人员,形成一支监督疫情防控工作队伍,限时反馈整改结果,将监督结果同步反馈给省指挥部和市县指挥部,避免多头监督,增加基层负担。
第二,统筹调度全省物资和人员。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调度全省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利用效率。一是统筹使用全省防疫物资,包括核酸检测设备、隔离用房、方舱等;二是统筹调度全省生活物资,包括蔬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三是统筹调度全省医疗卫生人员。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的储备必须实打实,不能是账面数字,确保需要时能够拿得出、用得上。
第三,完善全省公共卫生中心布局和物资储备。我省公共卫生设施短缺和物资储备不足,造成了前期抗疫工作陷入被动。我们应汲取经验,补齐短板:一是科学合理布局全省公共卫生中心。可以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地建设区域性公共卫生中心,配置专业公共卫生人员和充足的医疗设施,分片集中管理全省公共卫生事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根本上破解各市县公共卫生机构“小、散、弱”的难题。二是加快建设省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当前,我省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不够科学,分散在各个行业部门,有些部门存在物资储备不足、管理不善,需要时找不到、用不上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全省应急物资储备需求,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建设,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建设国内一流的物资储备中心,彻底改变我省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小、分布散、管理差的局面。省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已经选址琼中湾岭,湾岭位于海三高速和万洋高速公路交叉处,到达全省各地车程都在两小时内,便于应急物资及时转运。
第四,强化基层治理。基层是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整个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不畅通,影响整个机体运行。有些防疫要求落实不到位、执行效果不好,根子在于基层治理有欠缺。加强基层治理,一方面要完善基层治理结构。对社区和村组织要建立健全网格制度,确保每一个居民都在网格内,每一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配备。平时,由网格员和居(村)委会负责管理;战时,要把下沉干部、民警和志愿者等充实进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服务网格内居民,让居民安心遵守居家等疫情防控要求。把好入琼关口,过去我们经常强调的“关口”是机场、码头,今后也要将渔港渔船渔民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点。学习借鉴福建、浙江、广东等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做法,从渔港岙口管理、渔船安全与管控、渔民监测与防护、渔获上岸与检测等方面,对渔港渔民渔船作业全过程予以规范管理。
第五,提升干部群众防疫知识和应急能力。干部群众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缺乏了解和掌握,是本轮疫情防控前期成果不明显的重要原因。只有做到应知应会,才能更好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利用全省创建“无疫村(社区)”“无疫小区”的契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小册子等方式,广泛宣传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让干部群众知道怎样科学预防、有效应对疫情,积极配合政府落实好防控要求。二是增强干部的应急能力。可以汇编这次疫情中的典型案例,采取现场教学、现身说教等授课方式,加强各级干部培训,让干部清楚在各种疫情环境下如何有效做好防控工作。
毛泽东主席说过,我们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本轮疫情大仗积累的经验至为宝贵,我们要及时总结提升,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形成相关的规章制度,既可用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也可备不时之需。H
(作者单位:省委政研室)
本文责编/陈慧 邮箱/ 1716610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