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迟福林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处在日益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格局,尤其是当前又处在俄乌冲突的特定背景下,南海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南海周边各国发展面临着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南海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紧密的交流合作。由此,共同维护南海长期和平稳定已成为各方的共同利益,这是一个大势、大局。对南海问题既要有战略性分析判断,也要有共同维护南海稳定的务实行动。
推进南海海上经济与安全合作的务实行动
共同开发南海资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拓展南海周边国家海上经济与利益融合之道,也是妥善解决南海纠纷的务实之举。一是推进海上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合作打造“一程多站”国际旅游精品航线与跨境邮轮旅游产品;二是积极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合作开发,在遵循海洋环境保护规则基础上,共同制订远洋渔业专项指引,共同发展远海、外海、远洋捕捞及渔船联动保障;三是稳步推进海洋油气资源合作开发,联合开展深海油气资源勘探与开采;四是探索推进泛南海海洋可再生能源与生物资源开发合作。
共同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不仅是南海区域治理和海上合作的重要议题,也是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的优先选择。要以务实行动尽快实现南海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质性突破。一是共同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谋划设立跨境海域海洋特别保护区;二是鼓励岛屿地区率先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三是推进泛南海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合作,共同谋划制订海上作业能耗标准,并对不发达国家给予特殊待遇;四是探索设立泛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管理办公室,探索建立泛南海碳汇交易市场;五是适时发起南海环保准则磋商。
共同保护南海海上安全。面对南海地区各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行动。一是率先开展以维护航道安全为目标的海警合作,借鉴北部湾海警联合检查的成功做法,建立海警高管多边磋商机制,共同就海上犯罪、非法捕捞等非传统安全开展磋商交流与联合应对;二是建立南海海上应急救援合作机制,与东盟国家开展海上搜救演练、海上搜救平台建设、人员交流培训、海洋灾害预警等务实合作;三是探索开展南海防务合作,如共同开展泛南海地区安全形势评估,合作举办南海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年度会议和专门会议,建立南海区域防务与安全智库合作对话平台,深化和细化防务部门的常态化沟通等。
共同拓展人文交流。一是共同谋划疫后放开人员往来限制的相关规则与重大项目;二是适应各方需求,适时放开面向东盟的劳务市场,如通过配额管理、完善社会治安管理制度等方式,逐步引入菲佣等技能型外籍劳工,为国际化人才和海南中高收入家庭提供优质家政服务;三是更加重视青年人才交流,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开设学习、实习、就业绿色通道;四是充分发挥智库在人文交流中的引领作用,支持相关智库在推进政策协调、战略对接及南海事务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推进RCEP框架下南海地区经贸合作的务实行动
RCEP生效实施是南海地区经贸合作的重大利好。RCEP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与其他自贸协定相比,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欠发达国家开放;二是具有包容性,可照顾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发展诉求,灵活、务实地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开放合作;三是具有渐进性,重视形成多层次、区别对待的开放政策安排,并设置较长时间的过渡期。RCEP生效实施,有助于扩大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交汇点,有利于以经济合作为纽带增进有关国家间政治安全互信,形成以开放增进交往,以交往带动合作,以合作促进发展的新局面。
发挥RCEP政策效应务实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一是释放关税减让政策效应,在既有承诺基础上,尽可能缩短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的“零关税”过渡期,着力增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弹性和韧性;二是释放“原产地累积规则”政策效应,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助推地区内企业建立更加精细化的跨国产业分工体系;三是释放“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效应,统筹制造业合作与服务贸易发展,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延伸。
发挥RCEP规则整合效应务实推动建立区域一体化大市场。RCEP生效为区域内市场互联互通提供更高水平的制度保障。未来5-10年建设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要以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为目标,走出一条以市场联通带动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一是推动RCEP框架下南海地区内市场的对接,协调推进南海地区内市场准入、竞争政策、产权保护等领域的信息共享、规则互认;二是重点推进以农产品、海产品及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共同市场建设;三是发挥中国市场对地区一体化大市场的促进作用,加大对东盟国家优质产品与服务进口。
共同开展相关条款后续磋商并适时推动RCEP升级。在推进开放措施尽早落地的同时,推进与南海地区内国家在“原产地规则”“通关便利化措施”“关税下降承诺”等关键规则的后续谈判,尽早达成相关准则;同时,以《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为导向,在RCEP框架下尽快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可行性研究,在进一步拓展“零关税”商品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实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突破。
加强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合作交流的务实行动
海南自贸港有条件成为南海地区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战略枢纽。以加强与东盟交流合作为重点打造重要开放门户,是中央在海南建设自贸港的重要战略目标。海南自贸港位居RCEP与泛南海区域的中心位置,具有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以海南自贸港为重要平台,加强中国与东盟深层次、多领域的区域合作,并与条件成熟的南海地区内国家开展更大力度的双向开放、实行更加灵活的产业项下自由贸易政策等,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巩固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南海长期和平发展。
加快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加强海南自贸港与东盟交流合作,抓手与突破口是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一是建立以农产品为重点的区域性商品市场,打造面向东盟、服务国内的加工、包装、保鲜、物流、研发等农业产业链。二是建立以各类交易场所为重点的区域性金融市场。例如,争取中国证监会支持,在海南建立以天然橡胶为重点的热带农产品交易所,尽快出台行动方案,支持在海南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三是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创新要素市场。例如,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所、数据交易所海洋碳汇交易所等。
以海南为重点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以旅游业为先导推进海南自贸港与东盟经贸合作,既具有可行性,也具有战略性。一是开辟与南海重点岛屿地区至海南的中转、直达空中航线;二是支持海南同南海重点岛屿地区共建海上旅游联盟等方面的合作,在扩建、新建港口的同时,组建港口联盟,实施游客互换、资源共享计划与国际旅游市场联合营销计划,构建区域性旅游合作网络;三是充分发挥沿线岛屿在健康服务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探索建立海南与其他岛屿经济体的休闲养生互换互助计划。
加快建立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发挥海南自贸港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优势,全方位开展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活动,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同时,依托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平台,围绕南海务实合作开展高端对话和共同研究,推动与周边国家拓展海洋科技合作、环境保护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国际合作。H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