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钟瑜
画像一:昌江棋子湾的荒漠地带,“植树娘子军”带头人陶凤娇,32年风雨兼程,领着20多名姐妹,顶着烈日、肩挑手扒,种下600万株、3.38万亩的木麻黄海防林,把沙漠养成了绿洲。棋子湾畔,林海无言,却召唤着百姓对“植树娘子军”精神的接续传承。
画像二:三亚海域,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及其团队,自学下海,在海底调查珊瑚致病死因、珊瑚群落的生长规律,逐步摸索出珊瑚修复和保护技术。他们有一个宏大的愿望:在海底种下一百万株珊瑚。
画像三:三沙市七连屿北岛,陈山既是岛民,也是海龟保护员,他常年坚守家园,为海龟守好“产床”。2014年他们在岛上发现54窝海龟蛋巢、2015年96窝,一直到2022年154窝,全方位的保护,让海龟感受到人类的善意。
……
一个个生态画像,犹如一粒粒生态文明的种子,散布在全岛各处,串成一条闪耀着点点绿光的翡翠珠链。
“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海南印发《“美丽海南我行动”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六大方面36项主要任务,以期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持续把生态文明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每一位公民都有责任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绿色理念融入生产
当古树挡住了修路,应作何取舍?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市光村镇欧宅村委会段,一棵20米高的“高龄”榕树正好卡在车道中间。是挪,还是留,让施工队犯了难。为了留住这棵古榕树,施工队决定增加投资,为古树绕行。现在,若要经过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便能望见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耸立在旅游公路中间的古榕树。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生态的理念已深深根植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给蛙让路、为红树林搬家、等栗喉蜂虎长大……8月15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新媒体短片上线,将生态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结合,以30条新媒体短片、8集电视记录片、1部记录电影等不同形式呈现公路修建过程中发生的可爱又暖心的小故事,把海南自贸港繁忙建设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观众心中。
位于海南鹦哥岭腹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革新村,一株株大叶茶种在深山里蓬勃生长,绿意渐浓的茶芽在微风的摆动下更显生机。
8月20日,村民符彩燕起了个大早,来到自家槟榔园林下的苗圃,开启了一天的“养茶育苗”生活。在符彩燕的精心呵护下,茶籽育苗陆续“冒尖”长个,点“绿”成金,更让她感到自豪的是,现在所做的事与生态保护紧密相连。
今年4月,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正式发布,这是全省首个茶叶碳标签。
“经核算,1千克白沙茶的碳足迹为15.0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纳入茶树碳汇后,碳足迹为-9.2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介绍,相关科研团队对薄沙牌“白沙绿茶”茶树种植、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饮用、废弃物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进行评估分析,由此体现碳汇价值。
“过去,我只知道卖茶叶可以挣钱,随着全省首个茶叶碳标签的发布,我们才知道在卖茶叶的同时,守护好茶园的绿水青山也能挣钱。”符彩燕对记者说。目前,白沙茶叶种植面积约1.1万亩,茶叶产量突破440吨/年。按照测算,万亩茶园的碳足迹为6613.2千克固碳量。可以预见,白沙“点绿成金”的茶叶碳汇“两山”实践创新之路可期可盼。
绿色低碳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价值创造的阵营中,以产业链布局生态链,以生态链提升创新链,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积势蓄力。
绿色理念融入生活
用塑料袋做内陷的寿司,你愿意吃吗?
一场奇特的寿司试吃活动,吸引了不少人流——人们正在品尝由绿色塑料袋代替黄瓜、黄色塑料袋代替萝卜条的“特质”寿司。“特质”寿司一送入嘴,立马被吐了出来,试吃人严厉指责售货员。以上画面源自一则虚构的“禁塑”公益广告。但是现实的情况亦不容客观,每年大约有300万海洋生物,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是25分钟,但其降解至少需要470年。禁塑,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一项标志性工程,自2020年12月全面实施禁塑起,禁塑系列宣传活动经常出现在海南民众视野,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8月8日,一场由海口市商务局主办的“全岛禁塑、海口先行”海口农贸市场禁塑工作系列宣传活动走进美兰区振兴农贸市场,“塑料的危害有哪些?”“怎样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现场多家禁塑替代品生产销售企业设立展台,为过往的民众宣传禁塑的重要性。
从“要我禁塑”到“我要禁塑”,相同的文字,不同的词序,改变的是理念和行动、当下和未来。“我要拒绝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我要使用环保布袋”“出门在外我时常会自拎布袋”,等等,这种主动自发、由内而外的“我要禁塑”,在全社会形成“全民意识”“全民行动”,凝聚起“人人参与禁塑”的强大内生动力。
涵养生态环保意识,需要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当健康骑行与生态宣传结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4月24日,由“绿手帕”发起的百人骑行徒步净滩护岸环保活动在海口举行,百人成团的环保卫士踏着晨光,从云洞图书馆出发,一路向西。他们一路骑行,一路宣传“拭去污染、守护海岸、保护地球”,身体力行,为生态环境保护尽自己一份力,引来众多市民的目光。
这群“绿手帕”在海南四处游走,净岸行动、播种绿植、绿色出行、呼吁低碳……只要与环保健康相关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其实活跃在海南环保志愿团队不在少数,“妈妈环保团”“绿岛环保”“绿涯青年”“蓝丝带”等志愿团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出工出力。他们献身环保事业,致力于宣传“敬畏自然、热爱生态、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生态环保理念,无形中,无穷的力量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使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真正得到提升并形成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生态意识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只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身体力行、久久为功,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定能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生生不息。H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