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克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保亭是海南生态核心区,生态环境全国、全省一流,先后被国家部委授予“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县”等荣誉。省委书记冯飞嘱咐保亭,“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保亭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使命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走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
第一,系统治理赤田水库流域,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赤田水库是三亚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其94%的流域面积、48.6%的二级保护区面积都在保亭境内,抓好流域综合治理事关生态环保全局、事关三亚一半群众饮水安全大局,更关乎2.48万保亭群众的生计问题。保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项目支撑”的治理理念,积极引进企业、植入项目,以EOD模式推进流域治理,既治理水环境,又确保群众收入不减少,实现“两山”转化。坚持不搞“一刀切”式的退果还林、退耕还林,保障群众收益。由高端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对流域范围内二级保护区外的2000亩农作物建立农药化肥减量示范点,群众继续种植,由政府提供指导统防统治,每年挽回群众因退果还林、退耕还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对二级保护区内的2407.17亩农作物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创新试点工作,建设生态缓冲带。在距离水岸线一定范围内的果地种植青皮竹及草类,建设30米宽的生态屏障水岸缓冲带(植被缓冲带),长度12公里,共涉及面积387亩。政府在按45000元/亩标准给予群众青苗补偿的同时,还按照每亩683元的标准进行租用,土地租金随市场行情调整,确保农户收益不降低。由中铁集团、药溪谷以及本地企业联合打造的300亩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成为流域治理的标志性工程。基地不清退果树,按3500元/亩/年标准给予农户租金,之后每5年增加5%,确保农户收益不降低。引入产业,植入项目,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以EOD模式推进流域治理,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与央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市场化参与流域治理、项目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吸纳就业,让群众吃上“生态饭”。流域治理项目共吸纳1478名当地群众就业,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协管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1007名,每月工资800元;农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吸纳144名,每月工资2500元;赤田水库流域环卫一体化项目吸纳165名,月工资可达2500元;入库河流修复项目吸纳82名,产生务工收入523万元;三道镇净水厂项目吸纳农民工80名,产生务工收入280万元。
第二,服务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抓好生态搬迁、做好雨林文章。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覆盖全省5个市县、35个行政村和129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28万人,涉及白沙、东方、五指山、保亭四个市县核心保护区内11个自然村470户1885人的生态搬迁工作。其中,保亭什玲镇水贤、什东村68户357人需要整体搬迁。保亭积极落实生态搬迁工作方案,创新实行生态搬迁“三长制”(即县委书记、人大主任、县长任组长)和工作进展日报和周报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土地问题,在原有“青苗补偿+住房+商铺+市场摊位”的安置模式上,给予群众每人5亩生产用地,同时配套200亩集体生产用地用于发展村集体产业,打开搬迁突破口,推动68户群众全部喜迁新居。扎实做好“雨林文章”,谋划产业项目,发展雨林经济,切实增强热带雨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谋划建设环热带雨林最美旅游公路、公园入口大门、森林公园天窗社区、森林风情小镇、热带雨林民宿、森林生态景观保护等一批精品项目;积极开发热带雨林研学路线,引导中小学生走进雨林、探索雨林、发现雨林;加快推进以雨林腹地的雨林山水、花田溪谷、乡村客栈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场景的沉浸式影视文创旅游度假区——毛岸花溪谷文化旅游区建设,引进企业共同开发仙安石林项目,并争取纳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第三,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打造“双碳”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承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亭森林覆盖率达84.89%,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高达8200个,被誉为“海南绿肺”“天然氧吧”,县域内接近“零排放”,必须在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走在前、作表率。保亭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碳中和”保亭模式和全国县域“双碳”示范行动标杆,力争超前完成双碳目标,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作出保亭贡献。正携手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开展碳测算,积极推进GEP核算及实用化探索试点。
第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旅游业优势,带领群众吃上“旅游饭”。保亭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呀诺达、槟榔谷2个5A级旅游景区和4A级旅游景区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其中5A级景区占全省5A级景区总数的1/3。近年来,保亭在原有基础上,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正在培育4A级景区——神玉岛,涌现出水尾村、排寮村、坚固村等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点;建成美丽乡村75个,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家。县内旅游企业、景区坚持新增用工优先向周边村民倾斜原则,有效吸纳本地群众就业,不仅实现了“就业一人,帮扶一户”目的,也提升了村民对景区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实现了景区、村民的和谐双赢。创新采用土地合作、村企共建的开发方式,将少数民族的民俗生活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旧村庄变成“经营型”的旅游新村,让群众成为旅游直接从业者和受益者。大力发展共享农庄,采取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共有、共享、共赢”模式,村民获得免费安置房、土地分红和务工收入,提升生活水平,企业获得运营收益,政府实现“造血式”乡村振兴,社会消费者获得高品质生活体验,推进了乡村振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当前,全县共有9家共享农庄被列入海南省共享农庄试点创建单位,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扶贫济困型”共享农庄——享水谷共享农庄,拓展村民增收渠道,项目二期建设也正在全力推进。
第五,依托优异的生态环境,着力发展健康产业。良好的生态,是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保亭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是中国气候宜居县、全国康养百强县、全省首个气候康养县,优质气候条件、稀缺生态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更是发展健康产业的不二选择。保亭坚持将前沿医学科技与优越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制约、走出特色化发展之路,打造健康高地。在全省首发健康产业白皮书,与健康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成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康医学研究院;健康高峰论坛暨院士大讲堂定址保亭,首届活动于今年成功举办,冯飞同志发来贺信;正在规划建设全省首个以“医疗健康”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加快推进深呼吸小镇、高端体检、金刚石先进材料应用、热带生物高值开发利用、无创光疗穿戴式设备等五个先导性项目。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构建了“治疗在乐城、康养在保亭”的“前医后养”格局。7月底,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体系的十项重点任务,对健康产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保亭健康产业正向好向快发展。
下一步,保亭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胸怀“国之大者”,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持续探索“两山”实现路径,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牢牢守住生态底线,让保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H
(作者系中共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