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清华
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港北小海两岸,沉睡的花木开始慢慢复苏,嫩草拱出地面,椰枝露出绿尖儿,红树上的蓝色小花香气扑鼻,玉兰吐蕾摇曳生姿,三角梅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一夜春风唤醒万物。如果说奔腾东去的万宁母亲河——太阳河是系在万宁大地腰间的金飘带,那港北小海就是缀在其上一颗最大的绿宝石。不管你是“土著”,还是过客,燕语莺声,到春色怡人的海边随便走走,总能拥有片刻轻松。
我在外工作几十年,一个人独处时,总想到家乡那蕴藏着巨大力量和无比欢乐的港北小海。夏天,趁年休假期,我便回到老家港北小海边的盐墩村居住了一段时间,看海上日出日落,感家乡真情切意。
看着如今的美景,我不禁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小海。那时不少渔民无序养殖和过度捕捞,加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养殖污染物直接排入小海,随着污染物越积越多,水质污染严重,小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面临“面积变小、水量变少、水质变差”三大问题。游人至此,一路且行且叹,好心情消散殆尽。
2019年,万宁启动“小海生态治理”,开出了纳潮活海、治污净海、生态蓝海、智慧管海、惠民用海这五大“处方”,退塘还海,修复湿地,推动小海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小海渔民逐步实现转产转业,告别“水上飘”,端稳“新饭碗”,收入不减反增,小海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花开花落又一春。开放的万宁发展更快,短短四年光阴,小海的“三大问题”都成为过去式。站在海岸边,可以望见远处的东山岭、英文岭、大塘岭、港门岭,青翠盎然,美不胜收。坐落在这片山海之间的港北小海,一改脏臭乱象,呈现一派“水清、海畅、岸绿、景美”的新气象。花香自有蝶飞来。港北小海换了人间,清幽了一方水土,让人缱绻眷恋,也惹得无数生灵赶来凑热闹,白鹭低空盘旋,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徜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生态更美,文明更兴。万宁持续发力改善环境,清积淤、疏海道、填沼泽、筑堤岸、建桥梁……“海水稻”试种成功,让小海的滩涂地变成良田。万宁小海也日益成为骑友的“骑行胜地”,沿着环小海路前行,一侧是波光粼粼、鸟飞鱼跃,另一侧则是稻香扑鼻、美景悦目。
港北小海重获新生,实现精彩“蝶变”,是新时代政令畅通的表现,也是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贸港新征程中的一笔绝妙亮彩,是万宁抓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牌的重要体现,也是无数人民公仆履行职责、惠民利群的真实写照。
“小海的鱼变多了!”这是今年来港北渔民们最直观的感受。英豪村的渔民小蔡感慨地说:“小海治理之后,环境变化很大。我们到小海捕鱼,不仅鱼类变多了,而且一些稀少的品种,如‘魔鬼鱼’‘铜盘’‘赤翅’也陆续出现,渔获大大增加,一晚就能捕到40多斤鱼。”
如今,小海正向世人展现出一幅水清、沙白、鱼虾归的美丽生态图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港北小海展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已逐步成为万宁渔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增长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因绿而美,向绿而强,绿色经济已悄然成为万宁发展的新增长极。
一片小海,一段情愫,一个港湾,一份情意。“两山”理念、“环保”理念已深入万宁人的骨髓,体现在万宁人实干的步履中;港北小海有了更多精致的婉约秀美,越来越频繁地走进游客的朋友圈中,让无数久居都市的人一路行,一路赏,来了便舍不得离开。开窗见绿、移步见海,也成了万宁人生活的新常态,公园、广场、节点、绿地……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真可谓绿意染小海,美景入画来!H
(作者单位:万宁市人民法院)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