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我国新时代的重要开放门户

  文|迟福林

  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战略举措。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南自贸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

  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的独特优势

  一是地理区位优势。独特的地缘优势决定了自贸港在国际经贸格局中的枢纽地位。海南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背靠大陆,面向南海,地处RCEP(《区域全国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中心位置,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区域中心。二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海南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生态资源。三是国家立法保障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有关自贸港建设的政策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从国家层面形成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法律保障,赋予海南较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四是高水平开放的政策与制度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确立了以自由便利为核心的自贸港政策与制度体系。

  打造中国东盟战略合作重要枢纽和RCEP市场交汇点

  一是成为中国与RCEP市场的联结点。促进中国与RCEP商品与服务市场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拓展海南与RCEP其他成员国货物贸易空间,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与RCEP其他成员市场规则和服务体系的衔接互认。发挥中国与RCEP企业双向投资的平台功能,在服务国内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产能对外投资的同时,用好国内14亿人口的大市场,吸引以东盟为重点的更多域内高质量企业来琼投资。发挥中国与RCEP成员国间政策规则协调对接的服务功能,使得东盟国家更多产业以海南自贸港为平台与我国双循环发展体系更好对接。

  二是成为促进中国与RCEP成员间要素流动的枢纽集散点。发挥海南自贸港在资源双向流动中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为国内企业跨境投资提供境外投资服务,另一方面吸引RCEP其他成员各类要素以海南自贸港为平台走向国内大市场。发挥海南自贸港在中国与RCEP供应链融合中的服务促进作用,用好运输来往自由便利、“零关税”、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

  三是成为促进RCEP与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对接融合的先行区。按照打造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基本要求,在率先全面落实我国在 RCEP中的开放承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单向开放的灵活性、主动性,使之成为RCEP区域高水平合作交流的先行区。同时,争取各方支持,对标CPTPP 规则,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使海南自贸港尽快成为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

  四是打造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自由经济区。海南自贸港可以在促进双边贸易、双向投资方面发挥重要平台作用,也需要在地区内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中转、配置、交易方面发挥重要枢纽作用。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核心区。依托海南管辖200万平方千米海域的资源优势,在各方支持下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服务共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公共卫生与健康合作的示范区。依托海南自贸港医疗健康开放政策与优质要素吸引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公共卫生援助基地,推动共建中国—东盟医疗健康一体化大市场。人文交流特区。发挥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国家人文相亲的优势,努力打造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项目,努力成为增加地区合作共识、塑造地区合作氛围、引导地区合作舆论的战略要地。

  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新形势下,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以对标CPTPP等为重点开展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是落实中央要求的实际举措,也是建设高水平海南自贸港的重大任务。

  实现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突破。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要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新趋势,主动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充分学习借鉴国际自贸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加快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把服务贸易作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突破口,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制度;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中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用好改革开放自主权,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以制度型开放带动制度集成创新突破。按照“以开放为先,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的基本要求,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争取中央对海南的充分授权与实行特殊行政体制安排,由此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广泛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贸港制度体系。建立与高水平自贸港相适应的政策与制度体系。建立以“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货物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关于货物贸易及通关便利化规则;建立以“承诺即入制”为重点推进投资制度集成创新,强化财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法治化,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财税金融制度,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努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全面压力测试区。打造我国加入CPTPP的全面压力测试区。服务我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后对标其标准规则的实际需求,在服务贸易、政府采购等现代议题领域进行全面对标,并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难点领域开展相关探索,形成CPTPP的全面压力测试。在开展全面压力测试中推进自贸港政策与制度细化与创新。参照CPTPP相关条款,在投资、服务贸易、海关监管等方面大力创新,实现中央要求的“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与域内国家和地区形成CPTPP框架下的更高水平经贸合作成果。一方面,形成早期安排,最大程度服务凝聚CPTPP成员国关于我国加入CPTPP的共识;另一方面,服务CPTPP成员国开拓中国大市场与国内企业走向CPTPP成员国市场,使海南自贸港在CPTPP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中占据一席之地。

  形成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用好14亿人国内旅游消费大市场。以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挥海南在吸引消费回流、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方面的特殊作用,助力海南尽快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提升海南旅游消费国际化水平。以服务于吸引免税购物、医疗健康和教育三大海外消费回流为重点,打造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加快推动旅游及相关服务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对接。推进旅游消费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参照ISO1400系列标准,率先形成《海南旅游服务标准指引》与《旅游消费标准化规划》,在此基础上,率先制定健康、文化、体育、邮轮等旅游消费新业态以及旅游发展新要素、新模式标准和旅游公共服务与旅游安全领域标准体系。

  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开放新高地。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知名自贸港与CPTPP、USMCA(《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等最新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全面实施更加精简、透明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与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打造我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新高地。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以产业大开放推动产业大发展,吸引跨国服务业企业在海南自贸港设立区域总部,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地。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在大幅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壁垒、降低服务业经营范围限制等基础上,全面开展适应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制度创新,形成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与制度。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聚焦平台载体,积极发展数字服务贸易;完善海南自贸港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引导生产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集聚,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式发展;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推进服务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迈进。

  四是推进农产品工业化进程。建议依托东盟国家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挥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及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等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国际转口贸易、进口原料加工和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国内市场。

  实现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重要突破

  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转变;意味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由起步阶段向实质性运作的转变。谋划2025年封关运作,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海南独特的地缘优势,使海南自贸港在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经贸合作、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中扮演好战略枢纽的重要角色,为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开好头、起好步。

  构建有吸引力的“两个总部基地”的政策体系。政策着力点在于“两个总部基地”建设。海南自贸港要把封关运作的着力点放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出台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相关政策。政策重点在于实现海南自贸港政策与RCEP规则的叠加。一是“零关税”政策与RCEP“零关税”政策的叠加,二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与RCEP原产地规则的叠加,三是服务贸易开放政策与RCEP规则的叠加。政策突破的关键在于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由于缺乏自由便利的金融开放政策与金融服务支撑,目前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大多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业务都不在海南。从现实看,与香港联手开辟东盟市场,适时建立“双港”金融服务合作对接机制,以“海南承接+香港服务”的模式促进香港金融服务体系与海南自贸港“总部基地”建设的融合,有很大的可行性。

  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产业协同发展是“联动发展”的重点。例如,把海洋产业作为联动发展的重点,服务南海合作开发的实际需求,建议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海洋装备研发制造的基础上,在海南合力建设深海装备安装、测试、推广应用和维修服务中心。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联动发展”的首要条件。目前,琼州海峡两岸航运资源一体化初步完成。当务之急是强化琼州海峡南北两岸港口资源整合,尽快实现琼州海峡两岸港口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尽快开通琼州海峡高速客船、高速客滚船、水上飞机等多元化运输服务方式,打造琼州海峡水上半小时交通圈,并建立琼州海峡两岸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

  加快恢复和构建国际航空海洋运输网络。恢复和加密国际航线。要在国家相关方面的支持下,采取多种方式尽快实现面向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直飞航线全覆盖;扩大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航空公司开辟经停海南的航线;支持国内航空企业用好第六航权,加密与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建设海洋运输网络。例如,推进海南与广东、香港、澳门在国际中转、运输航线、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率先共建港口联盟,推动港口间标准统一、数据共享、单证互认等。同时,吸引粤港澳优质港口运营机构参与海南自贸港部分港口的管理运营。当前,在中国与东盟旅行限制已经放开的情况下,要尽快推动泛南海邮轮旅游的常态化。构建灵活独特的基础研究平台。例如,适应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需求,搭建医疗健康、清洁能源、深海科技等为重点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实验研究平台,并依托特殊税收政策、国际交流便利等条件吸引相关科研人员在海南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及应用等。H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文为作者新著《高水平开放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绪论节选】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要言要论
   第07页:高质量发展
   第08页:高质量发展
   第09页:高质量发展
   第10页:高质量发展
   第11页:高质量发展
   第12页:高质量发展
   第13页:高质量发展
   第14页:高质量发展
   第15页:高质量发展
   第16页:高质量发展
   第17页:高质量发展
   第18页:高质量发展
   第19页:高质量发展
   第20页:高质量发展
   第21页:高质量发展
   第22页:高质量发展
   第23页:高质量发展
   第24页:高质量发展
   第25页:高质量发展
   第26页:高质量发展
   第27页:高质量发展
   第28页:高质量发展
   第29页:高质量发展
   第30页:高质量发展
   第31页:高质量发展
   第32页:学思践悟
   第33页:学思践悟
   第34页:学思践悟
   第35页:学思践悟
   第36页:学思践悟
   第37页:学思践悟
   第38页:学思践悟
   第39页:学思践悟
   第40页:文化传承
   第41页:文化传承
   第42页:文化传承
   第43页:文化传承
   第44页:文化传承
   第45页:文化传承
   第46页:文化传承
   第47页:文化传承
   第48页:文化传承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市县连线
   第56页:市县连线
   第57页:市县连线
   第58页:市县连线
   第59页:市县连线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打造我国新时代的重要开放门户
今日海南高质量发展10打造我国新时代的重要开放门户 2024-01-15 2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