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世杰 陈卿佳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考察海南时明确提出,要“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完善天然橡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热区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是夯实海南高质量发展基石的重要举措。天然橡胶产业是海南的特色产业,更是本地胶农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全球产能过剩、胶价长期低迷,特别是中国加入RCEP后,东南亚廉价橡胶产品的涌入,必然对海南橡胶产业产生巨大冲击。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海南本地胶农从业积极性不高,出现胶园弃割、弃管等现象。如何促进海南天然橡胶产业多元化、可持续,保障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天然橡胶安全有效供给,是海南橡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海南橡胶产业发展现状及不足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作为世界天然橡胶最大消费国的地位不会改变,而海南是我国第一大橡胶生产基地和重要加工基地,地位极其重要。但目前,海南橡胶实际种植面积与中央划定的840万亩生产保护区面积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产量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在生产效率、品种资源、产业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对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挑战。
橡胶产业整体生产效率不高。当前,海南橡胶产业主要依赖人工作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及就业选择多元化,选择从事橡胶生产劳动的人力资源减少,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加之劳动力专业素养匮乏,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产业发展。
橡胶品种资源单一化。目前,以高产胶量为主要评价的选育指标导致其他非目标性优良性状被忽略,随着选杂交世代不断选择,提高橡胶树杂交改良的成效逐渐减弱。未来市场对天然橡胶种质的要求除了高产胶量外,还将更注重培育生产分子量大、胶乳性能好的优良种质,抗寒、抗风、抗旱、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也是重要的选择指标。
橡胶产业模式单一、附加值较低。海南天然橡胶加工业发展深度不够,主要集中在种植端进行原料输出,橡胶产品以初加工为主,橡胶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深加工产值所占比重小,下游产品少且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
促进海南橡胶产业发展的建议
大力推进机械智能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不断精细胶园机械化,如加速普及在胶园安装使用生态遥感监控,在作业中全面普及机械化防治病虫害;利用钩机、推土机等开垦;田管工作大面积使用割草机、微耕机等;使用自动温室监控技术育苗。大力推广机械化、智能化割胶技术,推广应用智能化、自动化割胶机,联合企业和研发团队开展智能割胶技术试验示范,举办智能割胶技术的理论培训和割胶现场观摩教学。实现大型化、规模化流水线加工作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促进橡胶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橡胶树为核心,其他产胶植物共同发展,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橡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方面,坚持本土培育与优良种质引进并重策略,借自贸港建设的政策利好,利用三亚“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平台,引进国外优良种质,以丰富种质资源,加快对高产、抗逆性强及其他优良性状的种质培育。此外,大力培育橡胶草、银胶菊和杜仲等产胶替代植物,改变天然橡胶来源单一的局面,实现橡胶产业“多条腿走路”。
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继续鼓励科技创新,全力支持研制高性能天然橡胶,如飞机轮胎、密封件、超薄乳胶制品等产品,支持深加工或制品企业参与承担省级科技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橡胶制品企业最新科技成果。强化科研平台建设。争取落地建设天然橡胶大科学装置,联合省内外创新主体,成立天然橡胶产业创新联盟,建设特种胶园及其生产体系,统一划定特种胶园规模,支持新建或升级改造特种胶生产线。构建从种质资源到橡胶制品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延拓。建设高标准示范胶园,推广以直立型品种为主的宽行窄株种植模式,以及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实施“揭榜挂帅”。将全自动制胶和收胶装备、国产大飞机和舰载机轮胎专用胶、直升机和深海潜水器橡胶零部件用胶等高端用胶项目纳入揭榜挂帅榜单。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助推企业发展。不断完善生产要素保障,降低用地、用工、用电、用水、用能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如初加工企业峰时段用电价格按农业用电收费,在天然橡胶产业中加快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搭建全省统一的原料交易平台。加大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内土地使用权保护力度,降低国有橡胶种植农场的土地维权成本。鼓励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企业物流项目建设,吸引高端橡胶企业来海南投资。在排放、能耗等指标上给予适当的倾斜,调节建设用地指标,以长期租赁、作价入股等灵活方式支持企业发展,下大力气推动下游产业发展。
提升财政补贴,助力产业发展。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补贴政策。实施胶园地力保护补贴,参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实施办法给予补贴,实施天然橡胶收入保险,将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从中央财政对地方特色以奖代补险种调整为中央财政固定补贴险种;常态化补贴,实施良种良法补助政策,有效应对老龄低产胶园比重过大的问题;进行农机购置补贴,将胶园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所需的机械装备纳入补贴目录。
提高金融支持水平,振兴产业。运用多维度的金融扶持手段。对从事橡胶业务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免息贷款,鼓励市县级银行机构为原料收购商、小农户等主体提供结算服务,尽可能减少现金交易。全面完成橡胶园的确权颁证,鼓励金融机构以橡胶树资产为抵押,为种植户提供小额优惠贷款。对大规模天然橡胶企业更新改造生产线,或引进新设备、改进污染处理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提供贴息贷款。对从事橡胶贸易、海外企业并购、种植和加工项目投资等业务的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法律服务,政府对部分业务给予补贴,可通过贴息、资本金支持等方式,支持海南农垦企业在海外开拓加工、贸易、仓储等业务,培育在全球天然橡胶领域有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
布局建设橡胶产业园区,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升级。加快推进海南橡胶全产业链建设,在海南重要橡胶产地,如儋州、白沙、琼中、澄迈等地建设天然橡胶产业强镇、产业集群等农工商一体化的标准化新橡胶园区。如在儋洋一体化框架下,借鉴东南亚成功经验,施行“园中园”方式,在儋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建设橡胶工业产业园,园区分为初加工、新材料、乳胶制品、装备制造、轮胎及橡胶制品、研究与开发橡胶木加工、仓储物流、产品展示、原辅料生产、检验检测认证等模块,打造从种苗到产品的产业集群。完善园区道路、水电及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园区企业的污染物处理成本。对入园企业给予土地租金、设备购置税收、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企业即来即开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产业人才素质。要重视橡胶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同时提高蓝领基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并重点培养橡胶营销、外贸、基层操作分析检测等人才,加快建设高中低人才合理搭配、产学研一体化的橡胶人才梯队队伍。利用自贸港优势,联动海内外各类橡胶人才服务平台,引入专业化橡胶人才,利用海南现有的教育院校资源,在海南定制化培养高端橡胶人才。实行更加便利的人员出入境政策,对在海南自贸港从事橡胶产业领域的外籍人才实施特定签注政策;持续优化自贸港个税税收政策,推动以税收居民身份标准作为享受个税优惠依据,符合准入要求的海外橡胶领域人才,直接享受15%个人所得税。H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