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长强
为切实减轻基层医护人员“填数”“报表”负担,留出更多时间为群众健康服务,省卫生健康委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以每月一件事为抓手,推动利用三医联动平台加强全省基层卫生相关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实现基层医生“最多填一次”,取得了信息化为基层减负的实在成效。
突出便民宗旨,创新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
全面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全民健康信息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及“全国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要求,省卫生健康委建立由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全行业重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便民服务的有效机制,将基层医生“最多填一次”工作纳入全省“大数据治理与应用”工作内容。按照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要求,一方面站在基层医生视角,深入剖析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寻找信息化解决路径,以“互通共享”取代“信息烟囱”,让基层医生有更多的时间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另一方面站在群众视角,加快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海易办向居民开放调阅,建立居民反馈信息错误与修改意见的渠道,助力居民健康管理。
深入基层调研,锚定“最多填一次”减负攻坚目标
省卫生健康委深入海口、澄迈等市县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典型分析,解剖麻雀,梳理基层医生和群众身边信息化应用负担问题,明确攻坚工作目标。一是基于三医联动平台建设基层卫生数据中心,打通与基层卫生相关的全部13个省级信息系统,解决“数据共享难”问题。基层卫生数据中心汇聚基本公卫、基层医疗、2+3慢病筛查、妇幼保健、免疫规划、出生登记、重症精神病等基层业务数据,并进行整合治理,基层业务主题库总数据量已达到1T。该项工作为基层卫生业务协同、决策支持提供了坚实基础。全面梳理并形成基层13个信息系统间互通共享问题清单,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堵点难点,组建专门力量集中办公,实行问题清单销号制,解决了87个系统不互通问题。二是全面梳理基层医生“最多填一次”业务场景,推进系统整合,解决“多头重复报”问题。基于基层卫生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多跑路”,变基层医生“一次服务、多头录入”为“一次服务、一次录入、多方共享”,让基层医生在开展基层医疗、基本公共卫生、2+3慢病筛查、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时,不再需要登录多个系统、重复填报居民个人信息和服务数据。比如,家庭医生开展个人和家庭签约时可自动预填居民身份信息和家庭成员关系,在开展履约服务时可自动共享居民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记录,减少重复录入并强化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经梳理,基层医生可通过数据共享减少105个重复录入场景。截至2024年7月17日,已面向全省1万余名基层医生减少数据重复录入超875万次,平均每日为每名基层医生减少4次重复录入工作。三是基于基层卫生数据中心开发基层卫生工作报表系统,实现报表自动生成,解决系统报表繁琐问题。经海口、澄迈等市县机构调查,每年来自国家、省、市县等各管理层级、不同业务条线的工作统计报表37张,按照报送年报/季报/月报等频次计算,基层医生每年至少需要填报工作统计报表322次。基层卫生报表系统能实现工作报表自动统计、分级审核汇总,并对重复指标项进行合并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仅核对系统自动统计的数据无误之后直接提交,县卫生健康委可以直接对各单位填报的报表数据进行审核确认后自动生成全县汇总数据提交上报,将显著减轻基层填报负担。以澄迈县为例,该县基层工作报表目前使用国家报表14张,半年填报一次,全年共需填报表28次。市县报表共25张,全年共需填报196次,通过基层工作报表系统数据自动生成后,大大缩短了基层医务人员收集统计报表的工作时间,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全年224次报表数据统计工作,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因手工录入数据可能造成的数据错误。
三医基层联动,实现卫健医保信息化设备整合通用
着眼于卫健、医保部门均为基层配备信息化设备实际,为方便基层医生使用,提高设备操作便捷度,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加强工作联动,将5G检查一体机、公卫两卡制核验PAD、村医通等设备功能整合,跨部门打通信息系统,实现流程衔接优化。梳理村卫生室就医、村医上门看病两个业务场景中的居民身份验证、就医行为登记、医保报销等流程需求,实现相关设备的便捷实用,协同完成基层医疗、医保结算服务。自2024年4月该功能上线以来,使用量逾1.87万次。制作基层业务操作流程图,指引基层医生按路径操作,较好解决基层医生“无所适从”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效率。H
(作者系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