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党刊交流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染黄沙 绿富同兴

  文|本刊记者  钟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盛夏的内蒙古自治区,芳草连天、山川壮美。

  这片美丽辽阔的土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常挂于心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来到内蒙古,深入林场、社区、企业、牧户等考察调研。“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殷殷嘱托正在内蒙古化为生动实践、变成美好现实。

  7月16日至19日,2024年全国党刊年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大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在内蒙古赤峰市举办,全国各地近百名党刊同仁汇聚于此,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敖汉旗、喀喇沁旗,切身感受赤峰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十二连山:从荒漠到梯田

  “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集中集约上找出路,加强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车行至燕山山脉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山路蜿蜒,愈接近三十二连山,视野愈加开阔。“踏山行川,不如三十二连山梯田望远。”站在观景台上,郁郁葱葱的梯田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美,令人沉醉。

  这里是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很难想象,曾是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曾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风吹石裸响瑟瑟,雨落土失流湍湍”“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一度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我这一辈子干了不少工作,但这是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采访现场,一位皮肤黝黑、满脸褶皱、年近七旬的老人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眼中泛着光亮。他叫韩旭东,原萨力巴乡副乡长,曾是黄花荀子三十二连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指挥。

  韩旭东回忆,从前风沙多,家里需要一直点着灯,不点灯什么都看不清。甚至,刮风沙的第二天,家门都不易打开,房子外积满了沙石。一场风沙能把刚长起来的苗捂死,萨力巴乡是典型的“秃山光岭干河套,牛羊啃草满山绕”。

  于是,治沙改土成了当地百姓迫切的希望。

  三十二连山属于石质山山体,土层很薄,治理难度之大,是敖汉旗漫漫治沙路上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1997年,敖汉旗生态建设持久战聚焦到最难啃的三十二连山,总面积达3.2万亩。没有高端的器械和工具,韩旭东带领着乡亲们靠肩挑、手抬、人力挖,一场治沙攻坚战在三十二连山轰轰烈烈展开——

  因地制宜。勘测到坡度大、没有一块平地,不适合种树造林的现状,在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在山体中上部实施水保造林,山体中下部结合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水平梯田。集中攻坚。每家每户都分有任务,一个村就是一个作业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个作业组都要做示范段,先做几米,然后把全村人叫过来看。群策群力。时间紧、任务重,从挖坑、植树到修梯田,老百姓起早贪黑,干部不敢懈怠,最多的时候有7000多人参与,漫山遍野都是扬尘和满身灰土的人。

  历时25天,周围12个村子7000余名劳动力齐心协力,完成了3200多亩梯田的打造,以“坡改梯”守住了“饭碗田”,用短短的时间创造出治沙改土的奇迹。

  如今的三十二连山,在几代敖汉人的坚韧与智慧下,黄沙已退、绿意尽染。截至目前,三十二连山完成造林1.7万亩,建设生态修复基地1.5万亩,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8020亩,建设农田防护林网30条共2.5万米。

  “风刮不起来了,粮食也多了,牲口有草吃,乡里的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回望过去,韩旭东饱含泪水,“我这一生也算是做了一件正事、一件好事吧!”站在碧绿如画的万亩良田之上,梯田不再只有晨起劳作的农人,还有假日休闲娱乐的游客,萨力巴乡各项产业正步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现今,三十二连山成功入选中国青年运动史教育精品线路,成为敖汉旗及周边地区最受欢迎的网红景点之一。

  从“秃山光岭干河套”到“青山环绕一坡田”,三十二连山的生态之变,是敖汉人几十年如一日推进生态建设的美好缩影,也是敖汉旗各族干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勇前行的生动实践。

  马鞍山:走出“绿富同兴”发展路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

  位于燕山山脉七老图山系深处的喀喇沁旗马鞍山村,青山环绕、绿影婆娑。村内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路两边的砖瓦房错落有致,村庄干净整洁,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眼前。

  曾经的马鞍山村,可不是这般绿富同兴模样。

  “过去,村民煮饭取暖主要靠砍树,为了增加收入,村民大规模养殖畜牧,山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告诉记者,春起沙尘、夏发洪水,过度砍伐森林带来的负面影响终于让马鞍山村民逐渐意识到,护林养山才是长久之计。

  1962年,以管护为主的马鞍山林场建起来了。“建场之初,马鞍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不足20%,经过几代林场人坚决‘守绿’,大力‘增绿’,目前,林场森林面积达7200公顷,其中人工林4400公顷、天然林2800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8.86%。”柴树岭对记者说。

  站在木制的观景台上,柴树岭用手指着身后的巨幅展画,“我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当时总书记站的点位。瞧,展画里只露出鼻子的人就是我,当年我有幸站在总书记的旁边仔细聆听,备受鼓舞。”柴树岭回忆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林场考察时的情景,那幽默风趣的语言也让大家感同身受。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作出了“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指示。他亲临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同乡亲们畅谈脱贫致富,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这些年来,喀喇沁旗牢记嘱托,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改善村貌、因地制宜发掘特色资源,培育山葡萄种植、林下种植和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党建强村、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发展路子。

  马鞍山村绿富同兴,是随着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慢慢刻画出来的。

  马鞍山村地处北纬41度,耕地大多为山坡地,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土壤有机质丰富,很适合种植酿酒用的山葡萄。一边要保护生态,一边要发展经济。马鞍山村因地制宜,村党支部带头搞试验,带动群众种植山葡萄。

  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张金阳对记者说,发展山葡萄产业时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种出来的果没人收、被中间商压价等。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村党支部不断调整思路和产业转型,创办了2家山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优质山葡萄品种“双红”“左优红”,合作社与酒厂直接对接,吸收社员370户,实现了“种苗、管理、农资、防病、收购、价格”六统一,不断把山葡萄产业培育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的富民产业。

  “小小的山葡萄变成了村民手中的‘钱串串’。”张金阳说,村里山葡萄的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000亩发展到2021年的3500亩,每亩纯收入超过4000元。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

  在良好生态护航下,马鞍山村终实现了守“绿”换“金”,点“绿”成“金”。如今,十万亩森林环绕下的良好生态效应和山葡萄产出的经济效益“串”起的富民增收产业链,使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贫困村庄,发展成为“中国最美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旅游示范村”。H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

  记者手记:

  七月盛夏,万物萌新。

  迎着全国党刊内蒙古赤峰行的浩荡队伍,短短数天,北疆大地的广袤之美尽显眼前。在敖汉旗萨力巴乡,“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正指引着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吃苦耐劳、一往无前,把野岭荒山打造成绿水青山,再转变成金山银山;在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乡亲们为了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因地制宜发掘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从来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有未来发展的高歌猛进。过去,因过度索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痛定思痛,经过几代人坚守推进“生态立旗”,乡亲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致富路也拓宽了,各项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当前,海南正处于全力奋战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阶段,营商环境、政策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三大核心竞争力,其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当前,我们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省党员干部群众,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增长点、自贸港建设的竞争优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06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07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08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09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0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1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2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3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4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5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6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7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8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19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0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1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2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3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4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5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6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27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28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29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30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31页:理论琼崖
   第32页:理论琼崖
   第33页:理论琼崖
   第34页:理论琼崖
   第35页:理论琼崖
   第36页:理论琼崖
   第37页:理论琼崖
   第38页:理论琼崖
   第39页:理论琼崖
   第40页:理论琼崖
   第41页:理论琼崖
   第42页:理论琼崖
   第43页:理论琼崖
   第44页:理论琼崖
   第45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46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47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48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49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50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51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52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53页:文化传承发展
   第54页:党刊交流
   第55页:党刊交流
   第56页:党刊交流
   第57页:工作交流
   第58页:工作交流
   第59页:工作交流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绿染黄沙 绿富同兴
今日海南党刊交流56绿染黄沙 绿富同兴 2024-08-15 2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