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4年03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新质”再提速 乘势“起飞”绘新篇

  文、图|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

  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明确了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依托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推动建设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的战略定位。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重要指示。2023年9月,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海南省航天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更加坚定了航天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打造商业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要“积极打造商业航天新增长引擎”,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迎来迅速发展的窗口期和机遇期。

  因地制宜,文昌发展商业航天具备先发优势和核心能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其根本在于依托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的新路子。文昌国际航天城依托商业航天发射场,构建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产业体系,推动文昌全域发展商业航天,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和能力。

  发射场资源独一无二。文昌不仅拥有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场,而且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拥有纬度低、距赤道近、射向范围广、运载效率高等特点,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在大直径运载火箭运输、航路落区安全等方面,同样具有核心优势。发射场形成的高密度低成本发射能力,是促进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

  政策叠加优势得天独厚。文昌国际航天城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给予海南的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开放政策;有“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等五大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及“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自贸港政策。海南省给予航天城“一园一策”政策支持,园区在产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可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卫星应用产业潜力巨大。文昌同时具备航天发射能力和地面数据接收能力,在军民融合、南海保障、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国际旅游等重点行业,卫星应用场景广泛。海南作为国外市场主体进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及“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有境内关外、全面开放的优势,能够成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核心节点、太空经济双循环的国际枢纽。

  产业发展逻辑清晰可循。对比世界先进的航天城美国奥兰多走过的农业、旅游、航天、商业航天、高新技术、康养的产业发展历程,文昌与其纬度相近、产业相像,发展历程类似。航天城已初步构建了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得到资本市场关注,清晰的发展思路获得了广泛的实践认可,产业集聚效应正吸引航天头部企业在文昌加速布局。

  产业组织创新唯一可行。文昌国际航天城可实现“出厂即发射、发射即运营、数据即服务、返回即复用”的产业组织创新,形成“开放即未来”的产业生态。“出厂即发射”,可以缩短研制周期,提高发射效率,由原来的60天左右缩短到30天甚至更短;“发射即运营”,可通过建设卫星在轨管理平台、共享应用示范平台、数据标准与质量认证平台,缩短卫星发射到运营的时间周期;“数据即服务”,可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政策和文昌国际海缆登陆站优势,形成国际数据交易平台;“返回即复用”,支持将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回收、维修、复用等环节集中在海南完成,降低星箭制造和维护成本。

  厚积薄发,走出具有海南特色的航天产业发展道路

  形象地比喻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之路,它于2020年“诞生”,2021年学会“爬”,2022年学会“走”,2023年开始“跑”,当前则是加速“起飞”。在每个发展的关键环节,航天城始终咬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抬脚每一步都是探索和创新,落脚后的每一次思考和总结都在向规律性认知靠近,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征程上取得了出色成果。2023年航天城完成营收221.01亿元、固投63.22亿元、税收7.02亿元,分别增长106.9%、43.5%、36.3%,增速分别排名全省重点园区第二、第二和第三,发展势头较为强劲。

  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进展迅速。2022年7月,中国首个也是全国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工建设。目前,一号发射工位已正式竣工,二号和三号发射工位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商业发射场的投入使用,象征着低成本、高频次商业化发射能力的形成,能够不断提高运载效率、快速实现卫星组网,能够实现流程优化和产业整合创新,为企业降低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

  产业生态逐步形成。文昌国际航天城聚焦航天主业,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开展精准招商,积极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产业生态已逐步形成,正围绕卫星互联网计划,论证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推动星箭协同设计与出厂即发射。火箭产业链,已引进多家火箭链头部企业,正全力推动合作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建设火箭卫星产业园,同步谋划大部段生产、回收校准试车台、海上回收平台等共性平台建设。卫星产业链,推动传统航天生产模式与现代工业流水线生产相结合,打造卫星超级工厂,计划于今年6月前开工,2025年前实现“单机进来,整星出去”,2027年实现“元器件进来,整星出去”。数据产业链,积极推进航天数据跨境传输,打造航天数据及产品服务进出口基地。正研究设立航天数据保税区,聚焦国际航天通导遥数据,探索建立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先行示范区。

  新型研发机构效用初显。2022年,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与国家航天局、西北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挂牌成立了2个新型研发机构并实质性运行,创建了省级事业单位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为加快推进航天成果产业化进程,该中心已完成海南省“陆海空”航天领域5个已立项专项项目的任务书签订,联合海南空天信息研究院等机构,共同设计研制了“海哨一号”雷达卫星,计划今年9月发射升空。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承接了2项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项目,牵头申报了我国高分系统首个海外示范应用项目,实现了海南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突破。西北工业大学文昌卫星与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已与海南数据产品超市、海南电信公司达成合作,落地航天板块数据超市。后续将围绕数据安全、数据质量、航天数据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推动设立“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文昌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文昌基地已挂牌成立,正开展探月工程、深空探测保障任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创公共平台加快构建。卫星总装测试厂房、火箭装配厂房、卫星研发中心、遥感卫星应用产业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项目今年陆续投入使用,将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资本、平台等各方关系,推进平台共建共享,为“出厂即发射、发射即运营、数据即服务、返回即复用”模式落地文昌提供强有力支撑。

  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加速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加速融合。为推动航天产业长足发展和创新突破,航天城联合海南自贸港母基金及其他社会资本,推动组建航天产业基金,一期规模10亿元,主要投资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将完成合伙协议签署。资本作为加速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催化剂”,将为航天产业发展壮大插上“金翅膀”。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航天城已承接省、市下放委托审批权限167项,通过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深化工程审批制度改革、设立全流程帮代办服务模式,全流程压减办事材料,全链条压减办事环节,全周期压缩办理时间,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在近期《园区民营企业满意度评价》中,航天城民营企业满意度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在过去四届中国航天大会上,连续四年获得“最受欢迎落地园区奖”。

  乘势起飞,以更大决心扛起商业航天先行先试担当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商业航天正是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为引领的行业。从建设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到建设火箭产业园、谋划打造卫星超级工厂……文昌商业航天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改革创新驱动的结果,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文昌国际航天城将坚持党建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省委决策部署,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内涵,充分认识发展商业航天新质生产力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推动融合创新和海南产业资源整合,夯实海南商业航天发展底座,强化以商业航天发射场为核心汇聚的产业发展逻辑。同时,布局以国际化、应用场景为优势的共用平台,打造以发射能力、应用能力为产业核心的“两轮驱动”,坚持科技、金融“两个动力”,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挥产业投资基金撬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发展“航天+”产业,构建“一中心两区”(国际发射中心、国家级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区、国际合作先行区),打造“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世界一流航天科技城”。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恰逢“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文昌国际航天城将牢牢把握商业航天战略主动,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商业航天胜地、航天产业集聚地、国际合作根据地,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探索和迈进!H

  (执笔人:姚强 郭世平)

  本文责编/黄亮   邮箱/ huang7806g@163.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要言要论
   第07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08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09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0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1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2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3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4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5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6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7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8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19页:博鳌聚焦
   第20页:博鳌聚焦
   第21页:博鳌聚焦
   第22页:博鳌聚焦
   第23页:博鳌聚焦
   第24页:博鳌聚焦
   第25页:博鳌聚焦
   第26页:博鳌聚焦
   第27页:改革开放
   第28页:改革开放
   第29页:改革开放
   第30页:改革开放
   第31页:改革开放
   第32页:改革开放
   第33页:改革开放
   第34页:改革开放
   第35页:改革开放
   第36页:改革开放
   第37页:改革开放
   第38页:改革开放
   第39页:改革开放
   第40页:思想理论
   第41页:思想理论
   第42页:思想理论
   第43页:思想理论
   第44页:思想理论
   第45页:思想理论
   第46页:思想理论
   第47页:思想理论
   第48页:思想理论
   第49页:思想理论
   第50页:思想理论
   第51页:思想理论
   第52页:思想理论
   第53页:文化传承
   第54页:文化传承
   第55页:文化传承
   第56页:文化传承
   第57页:文化传承
   第58页:文化传承
   第59页:文化传承
   第60页:决策参考
   第61页:决策参考
   第62页:决策参考
   第63页:决策参考
   第64页:决策参考
   第65页:决策参考
砥砺“新质”再提速 乘势“起飞”绘新篇
今日海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15砥砺“新质”再提速 乘势“起飞”绘新篇 2024-03-15 2 2024年03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