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乡村振兴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零关税下,海南农业发展探析

  文|陈小龙  王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农业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和自贸港建设实效。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全岛将全面执行零关税,国外质优价廉农产品更便捷进入,不论短期还是长期均将对海南成本高筑的农业造成冲击。建议借鉴日本、中国台湾的精致农业经验,主动对接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与生产标准,加紧研究制订应对贸易开放冲击细化预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之以恒走差异化、个性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加快培育和重塑海南农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共同富裕之路。

  海南农业有关情况

  海南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热带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了热带作物、南繁育制种、热带水果、冬种北运瓜菜以及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然而,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中国广东、广西、云南、台湾、贵州、四川、福建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以及一些东盟成员国、亚非拉国家及南太平洋岛国在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和海南相似或趋同。通过对标,海南农业面临如下几个情况: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高企,热带农产品市场占比有下降趋势。近年来,海南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人工、地租、农资等成本逐年上涨,而云南西双版纳、四川攀枝花、广西、广东等地热带农业蓬勃发展,对海南造成明显挤压。据《海南统计年鉴(2010-2020)》显示,海南近10年来的农业总产值虽有增长,但增长指数处于下降趋势,发展后劲不足(如图1)。

  二是热带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去年首现贸易逆差。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海南省农业贸易额增速放缓,由5.57亿美元增至11.33亿美元,年均增长6.7%。出口额长期高于进口额,2020年首现逆差。至2020年海南农产品贸易额未突破10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贸易比重不足1%。进口主要为植物油、水果、粮食(谷物)、饮品类和畜产品,出口主要为水产品和果蔬。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其中美国占比超40%;进口主要来自印尼、法国、乌克兰、美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2020年最大进口来源地印尼占约15%份额。

  三是农村生态问题和环保瓶颈显现。海南一些农村及周边地区存在生态区遭受无序农业种植的破坏、不合理农业养殖致使污染源扩大、农药化肥用量大影响土壤、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难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较大的生物安全风险,随着人流、物流密度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可能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破坏生态平衡。总之,在海南自贸港建设高质量要求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背景下,我省绿色发展的压力较大。

  四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海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9元,同比增长7.7%;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同比增长6.9%。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2元。从农民收入结构看,我省经营性收入比全国高,但转移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低于全国,目前转移性收入是我省农民收入的最大短板,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补贴主要集中在粮食、油料、棉花等大宗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上,而海南相关产业规模小,相应补贴较少。此外农民工资性收入差距较大。

  五是乡村振兴人才短板依然突出。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在农村实用人才统计中,国家级高级技师占比不足1%;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在发展平台、薪资待遇、服务保障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农业技术和农经管理人才短缺,基层专业技术服务站撤销并入乡镇政府后,农技人员身兼数职,基层农经力量薄弱,对农村改革和社会治理造成一定影响。

  全面零关税后对海南农业的冲击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的签署与落实,我国农业及种业将对成员国逐步开放,海南热带农业优势极有可能被老挝、越南、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国冲淡。全岛封关后,海南将全面对接全球高标准经贸规则,农业产业直接融入全球竞争格局,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如下挑战。

  农产品市场份额被东南亚各国挤占。从农业生产端来看,随着国外优势低价农产品的大量涌入,海南种养殖业传统优势将逐步弱化,产业发展将进入市场和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据商务部门提供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我省2019、2020年连续2年椰子均无出口,进口额分别为5.16亿元、5.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6%、11.2%。2019年鲜、干水果及坚果(含芒果、香蕉)进出口8.8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出口(464.36万元)同比下降43.4%,进口(8.79亿元)同比增长27.6%;2020年进出口6.47亿元,同比下降26.7%,其中出口(317万元)同比下降31.7%,进口(6.44亿元)同比下降26.7%。

  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可能会激化为社会问题。据省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海南农村户籍人口528.33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的55.40%;农村常住人口402.16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9.73%,其中从事劳动密集型种养殖业人员占较大比例,如生猪养殖业就涉及2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从保障改善民生层面看,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广袤农村地区的自贸港,全面零关税将加速推进海南农业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现有落后产能面临淘汰,如果不积极应对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农民就业和收入可持续增长将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农业根基、农村社会稳定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据《海南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显示,目前全省亩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农业产业总面积占61.16%,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0.23:1,远低于2.3:1的全国平均水平。全面零关税后,现有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调整,原有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资源布局也很难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

  探索海南精致农业之路的建议

  海南大量的农村农业人口和土地既是自贸港发展的特殊起点,也是其潜力所在,海南农业产业效率有巨大提升空间,并且RCEP也为海南农业“走出去”打开了一扇门。建议结合国情省情,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及生产要素,坚持走差异化、个性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农业之路,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共同富裕之路。

  一是认真研判国际经贸规则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制订周密细致的应对预案。尽快组织专家团队加紧研究海南自贸港2025年前后封关运作和CPTPP、RCEP等多边贸易规则对海南农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总体影响,以及对每个主要农产品的影响程度,提出详细的分析和周密的应对预案,并将受影响程度、测算方法向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公开。

  二是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快推动农村“三块地+村庄规划编制+土地综合整治”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整理、承包地互换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小块并大块、农户连片种植,鼓励“一村一品”集约化发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海南农垦打造种养殖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国际、国内优质和细分行业龙头的现代农业集团,推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为基础,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

  三是发展差异化、个性化农业,实现农业特色化发展。基于海南农业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引导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如推动橡胶、槟榔、椰子、咖啡等传统热带作物从种苗至制成品全链化发展;培育沉香、雪茄、香草兰等高附加值农业从种苗至文创全链条发展等;发展水产种苗业与生物保健品产业;发展新型制种产业等。同时对接国内国际市场,结合各地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地理标志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直供大城市群的农产品专销基地。面向全国消费市场和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需求,利用自贸港加工增值政策,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龙头企业落地重点园区。

  四是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借鉴浙江经验,加快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采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联结的办法,减少农药使用,加快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支持和加大农业微生物科研与应用,推动微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推动现有粗放种养殖生产方式转变,以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载体,丰富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供给。同时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则,为主要农产品制订标准化操作规范,在全省各地的菜园、果园、茶园、畜禽养殖场推广实施。

  五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实施海南农产品品牌提升计划,发挥“品牌担保品质、优价激励优质”的正向引导,按照“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推动全省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创建农业品牌,鼓励海南农业品牌“走出去”。深入挖掘生态、长寿、富硒等优势,依托高水平宣传策划团队,对海南农产品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宣传、营销,提升品牌的能见度和传播力,塑造全新品牌形象。

  六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农业产业链,以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南繁科技城、全球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重大平台为牵引,布局建设热带特色产业资源平台、育种平台、技术研发及培训平台、产业产销信息服务平台等。推进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和新技术在传统农业和农村建设中的场景应用,发展数字和智慧农业。此外,围绕全省产业链分工布局及与岛内市场或两头在外市场互动,合理布局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化转型项目,有序引导农民向非农化转型。

  七是“农垦+农村”一盘棋,推进农业全方位开放。鉴于农垦在海南农业占比较高,以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2号文件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农垦改革,有序推动土地资产化和资本化,积极引入优势资源资本支持农垦农村发展。积极争取在海南开展现有价格支持政策改革试点,以及农业投资和服务领域开放压力测试,探索与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农业技术、生物科技、微生物应用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促进联合技术开发应用,培育更优质的作物、畜禽、水产和微生物品种,促进农业国际贸易与投资。H

  (作者单位:陈小龙,省委办公厅;王维,省政府办公厅)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风险防控
   第06页:风险防控
   第07页:风险防控
   第08页:风险防控
   第09页:风险防控
   第10页:风险防控
   第11页:风险防控
   第12页:风险防控
   第13页:风险防控
   第14页:风险防控
   第15页:风险防控
   第16页:风险防控
   第17页:风险防控
   第18页:风险防控
   第19页:风险防控
   第20页:风险防控
   第21页:风险防控
   第22页:风险防控
   第23页:风险防控
   第24页:风险防控
   第25页:风险防控
   第26页:风险防控
   第27页:风险防控
   第28页:学思践悟
   第29页:学思践悟
   第30页:学思践悟
   第31页:学思践悟
   第32页:学思践悟
   第33页:学思践悟
   第34页:学思践悟
   第35页:学思践悟
   第36页:学思践悟
   第37页:决策参考
   第38页:决策参考
   第39页:决策参考
   第40页:决策参考
   第41页:决策参考
   第42页:决策参考
   第43页:决策参考
   第44页:决策参考
   第45页:决策参考
   第46页:决策参考
   第47页:决策参考
   第48页:决策参考
   第49页:乡村振兴
   第50页:乡村振兴
   第51页:乡村振兴
   第52页:乡村振兴
   第53页:乡村振兴
   第54页:乡村振兴
   第55页:乡村振兴
   第56页:工作交流
   第57页:工作交流
   第58页:工作交流
   第59页:工作交流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零关税下,海南农业发展探析
今日海南乡村振兴55零关税下,海南农业发展探析 2021-12-15 2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