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鸣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为保护好海南岛的“肾脏”,擦亮海南生态环境“金字招牌”,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打响“六水共治”攻坚战,充分反映出水治理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传递出践行“国之大者”,守护海南发展最大本钱的坚定决心。作为“六水共治”攻坚战的“作战部”,全省水务系统将牢固树立“抓治水就是抓生态、抓发展、抓民生”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坚定决心,上下同心,以党建为引领,锻造敢担当、勇创新、善作为的攻坚队伍,充分发挥好水务系统攻坚指挥调度作用,以硬措施、硬手段、硬作风坚决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在为海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时代进程中勇担治水使命,在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不可逆转轨道的生动实践中作出水务贡献。
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向“做起来紧要”转变
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上强调,水的问题“已经到了非治不可、‘背水一战’的境地”。全省水务系统必须从“说起来重要”向“做起来紧要”转变,以强有力的政治历练筑牢理想信念,不断深化对治水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推动治水工作开启新局面。
以党的领导统领六水共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十六字”治水思路作为“六水共治”指挥棒,真正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治水攻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六水共治”全过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理想信念汲取强大动力。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扛起责任担当的决定性因素。要自觉把理想信念作为“定盘星”“压舱石”,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从讲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激发干部将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转化为能力提升的自觉性,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更好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新治水任务的需要。
以实践锻炼磨砺过硬能力。治水攻坚,水务系统既是“作战部”,更是“排头兵”。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为抓手,主动上火线前线,勇于靠前方指挥,既聚焦“六水共治”指挥调度问题,加快组织编制全省、主要业务职能部门、各市县治水工作五年实施方案或规划,又围绕水系连通、水系动力问题集中攻坚克难,来一场“六水共治”领域的比学赶超。
以躬身服务站稳人民立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水务是最直接的民生之一,事关人民福祉。要把造福百姓作为水务工作的根本要求,凡是关乎民生的事都事事在心,凡是惠及民利的事都事事尽力,努力把基层和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迫切的问题解决好。要把群众当老师,把基层当课堂,尊重群众的首创性,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从基层、从群众中汲取治水智慧和力量。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大力推进水务惠民利民,努力用工作的辛苦指数、绩效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
强化基层党建,夯实“多元共治”基础
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要着力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治水新格局”。基层党组织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好治水任务的基础力量,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广泛发动群众的阵地。
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基层“组织力”。准确把握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第一位功能的定位,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着力抓好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加大党支部活动经费预算投入。实行上级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指导后进薄弱支部工作制度、先进支部与后进薄弱支部结对共建制度,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治水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组织“战斗力”。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队伍,落实专职工作人员,专职统筹抓好日常党建工作。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促进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专业结构优势互补,重视对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积极组织、引导、推荐“四有”新人加入党员队伍。
围绕中心工作,提高党建“融合力”。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将党建与业务同步谋划、部署、落实和检查,着力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建立“党建+治水”新模式,完善“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小组、小组带群众”的党建引领治水机制,在“六水共治”一线建支部、让支部到“六水共治”一线攻坚,以党员带动、党建推动、党群联动助推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一支部一品牌”活动,打造水务特色党建文化阵地,结合“六水共治”深入开展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以推动中心工作实效来衡量党建工作成效,一体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突出能力建设,强化治水攻坚人才保障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治水攻坚,既是干部能力提升的“训练场”,也是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要紧密结合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以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为抓手,在治水一线锤炼和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水务干部队伍。
突出素质提升“学练比”。围绕提升行政力、组织力、领导力、执行力,扎实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结合治水工作形势任务,建立全员轮训、专题点训、派驻实训等制度,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创新学习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举办“读书日”“大讲堂”等业务交流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开展“六水共治”攻坚、重大项目推进、打造民生水务、提高风险防范等方面大练兵,搭建业务比拼“擂台”,常态化开展政策业务知识学习考核,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运用。实行重点难点项目揭榜挂帅,组织业务骨干成立专项课题小组、攻坚小组等集中攻坚、协同作战、合力突围。
全方位联动“传帮带”。继续积极选派干部到水利部和发达地区进行短期跟班学习。深入推进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从厅机关选派干部到“六水共治”、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或平台接受锻炼,从厅属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厅机关跟班学习,优化水务系统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开展内部轮岗,加大重要岗位干部、年轻干部交流力度,实现干部合理有序流动。
组好人才队伍“服务队”。探索建立专家服务团队、行业协会联盟,组建水科学研究队伍,为治水提供专业支撑。坚持项目牵引推进人才资源开发,按照“项目为人才服务、资金向项目倾斜”的思路,实现人才、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深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勘察设计单位的合作,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稳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养。
树立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在“千个项目、千亿投资”治水大行动等重点工作中选拔使用干部,让“能者可为、能者能为,能者有位、能者有为”。积极推行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治水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从严监督管理,持续以身边人、身边案作为切入点开展警示教育,坚决防止出现“工程起来、干部倒下”的现象。H
(作者系省水务厅党组书记)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