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君
海南自贸港政策非常丰富且十分专业,但目前大多数投资者对这些政策还缺乏全面、综合和准确的把握,形象地讲,看到自贸港是座“金矿”,却难以找到“矿道”。笔者认为,当务之急要抓紧研究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案,向投资者提供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共产品,切实缩短政策消化期,尽快把“矿石”变成“钻石”。
为此,省工信厅借助专业力量,深入分析、梳理、整合自贸港产业政策,从实用、实战、实际出发,以国际化视野、精细化测算、务实性措施、对比性分析等手段“大浪淘金”,最终在众多产业门类中,初步比选出40个海南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形成研究报告,为来海南创业的企业指明投资方向,方便投资者少走弯路,减少前期研究论证。目前,十多家企业受此报告的指引正式落地,一批企业正在洽谈,加快培育新型产业。2021年,我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13.4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制造业投资271.4亿元,增长84.2%;制造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增长10%,创5年来新高。
初步研究,自贸港众多产业政策中,除“双15%所得税优惠”“自用设备免关税”等通用政策外,从制造业的角度讲,三类政策最能催生新行业。
加工增值政策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加工增值政策”需要结合海南省情和行业特征等深入分析梳理。经过梳理,我们认为该政策特别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关税高于15%的产品,因为海南物流成本较高,关税越高的产品,越有利于企业抵消成本。二是可以深加工、满足“加工增值超过30%(含)免征关税”的行业。而那些仅经过掺混、更换包装、分拆、组合包装、削尖、简单研磨或简单切割等一种或多种微小加工或者处理的产品,其加工生产纵然增值30%以上,也不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不能享受关税优惠。三是产业链相对较短的行业,当前海南的产业配套还不够完善,可通过“以短育长”,逐步培育全省的制造业配套能力。四是从实行配额管理的商品中寻求突破口。我国实行配额管理的商品主要有小麦、玉米、大米、食糖、羊毛、毛条、棉花、化肥等八类,2021年全国小麦配额963.3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棉花89.4万吨、食糖194.5万吨、羊毛28.7万吨、毛条8万吨。配额内的关税较低,配额外关税较高。海南自贸港在关税配额管理方面具有较大制度突破优势,2021年4月商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规定在洋浦保税港区内先行试点经“一线”进口食糖不纳入关税配额总量管理,进出“二线”按现行规定管理。以食糖为例,去年我国配额食糖194.5万吨,企业在配额内可享受低关税,若生产超出配额的食糖则需缴纳高额的关税。而根据海南自贸港政策,企业经“一线”进口食糖无关税也无配额限制,产品进入“二线”,加工增值超过30%(含)免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这一政策将催生食糖加工产业。
由此,可以把最惠国税率、高配额外税率作为海南企业进口原材料加工的评判依据,通过综合比选分析,我们在数百个行业中,筛选出海南可以聚焦的12个行业,分别是:高附加值的坚果进口加工、可可进口加工、肉类进口加工、配额外棉花进口加工、基于配额外玉米进口的可降解材料加工、基于肉类进口的宠物食品加工、基于食糖进口的含糖饮料加工、碳纤维材料进口加工、高附加值鲜果蔬进口加工、鱼肝油保健品原料进口加工制造、植入类耗材原料进口加工,以及天然橡胶进口加工。
以“高附加值坚果进口加工”为例,原材料高进口关税的品类目录中,未去壳腰果最惠国税率为20%,普通税率为70%;未去壳核桃、榛子、栗子最惠国税率为25%,普通税率为70%。2019年我国干果及坚果进口总量约96万吨,主要从美国、伊朗、澳大利亚、土耳其、越南等国家进口。如果海南加工企业进口即可享受零关税,以国内某知名坚果企业在海南设立坚果加工子公司,并基于目前内地某生产基地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海南兴办年进口坚果20万吨的加工企业,相比内地一年可节省10亿元左右的成本。
“保税加工+离岛免税”政策
“保税加工+离岛免税”这一“组合拳”是海南发展高端消费品制造业的独特优势,可以利用这一“组合拳”的叠加效应,高起点发展特色先进制造业。近年来,疫情的反复压抑了国人的出国欲望,加之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加码,以及即将出台的岛内居民免税购物正面清单等政策刺激,海南免税购物消费产业的发展路途越走越宽阔,为我们整合应用自贸港政策、形成“前店后厂”模式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机遇:进口原料可以免除原料进口关税、产品增值税及消费税,许多产品“三税叠加”后可以少缴30%-40%的税,也不再征收其他税。原料进入海南的综合保税区生产加工,生产的成品可直接在岛内免税销售,形成“进口原料-生产组装-免税销售”全产业链模式。
比选这一“组合拳”的基本条件是:终端产品可以进入海南免税店销售、没有污染、物流不敏感以及产业链较短等,不需要加工增值30%,但进入岛内免税销售环节前,需征求国家海关、商务部等部门的意见。经过梳理,初步筛选出10个行业,分别是钻石珠宝首饰加工制造、燕窝加工制造、香水加工制造、化妆品加工制造、人参进口加工、蜂蜜进口加工、咖啡加工制造、太阳镜加工制造、茶叶进口加工,以及毛皮进口加工。
受此政策的吸引,已有华熙生物、沙巴燕窝、安基实业、玉玲珑、戴比尔斯等企业实质性入驻。海关总署批准马村港口岸成为金佰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指定实施口岸,可进口毛坯钻石。我省引入安基实业公司在海口综合保税区打造钻石加工基地,并引入多家珠宝加工企业构筑“后厂”,省工信厅等部门协助入驻企业,与省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免税城一起打造“前店”,创新“前店后厂”模式,打通钻石珠宝产业从进口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环节。
任何一个地方培育产业,都有逻辑关系和历史渊源,而自贸港政策是海南培育新产业的重要源泉。海南应利用好自贸港政策,打好“保税加工+离岛免税”这套政策“组合拳”,把海南巨大的免税销售优势就地转化为生产制造优势。2021年全省免税品销售突破600亿元,如果其中有20%的产品是在海南完成生产加工的,就会形成一个超百亿的产业群。
“非禁即入”政策
“非禁即入”政策的突破之处不仅在于税收优惠,更在于有些内地不能发展、或发展空间受限的行业,可以在海南实现突破,但前提是要“管得住”。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行业,海南自贸港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通过健全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备案受理机构从收到备案时起,就开始承担审查责任。
这一政策意味着放宽市场准入与提供更平等的发展待遇,无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可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平等发展和竞争,这将大大提升海南自贸港的市场接纳程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对“非禁即入”政策的深入研究,我们聚焦入境受限、入境后经营受限类产品原料两个领域,主要包括三大类产品:一是限制进境类产品,即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限制进出境物品表》中列出的品类或进境管理手续繁杂的产品,如乳制品、疫苗原料等易携带未知病毒、有害细菌的原材料等;二是加工贸易限制类产品,即海关总署发布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明确列出品类,如毛燕、聚丙烯酰胺等原材料;三是海关名录外产品,即少数不在海关准入名录但品种优良、风险低的品类。
另外,国家明确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含《禁止进口的旧机电产品目录》)中包含多类旧机电产品,如二手打印机、复印机、发动机、医疗影像设备等。经调研,内地允许进口的旧打印机、复印机主要是静电感光式打印机、热敏打印机;内地允许进口的二手发动机主要是装有点燃式活塞发动机的发电机组;内地允许进口的旧医疗影像设备主要包括X射线无损探伤检测仪、γ射线无损探伤检测仪、γ射线全自动燃料芯块检查台等。而这些进口产品在海南没有这么多限制,且国家对海南的年进口总量没有限制,有利于企业突破产量“天花板”。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的产业及海南自贸港新增鼓励类产业等,都明确提出机床、工程机械、铁路机车装备等机械设备再制造、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医用成像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及其关键部件再制造、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再制造属于海南自贸港鼓励类产业。
“非禁即入”是发展此类产业的核心政策,在备案基础上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允许海南发展部分内地禁止进口品类的生产制造产业。基于这些分析研究,海南可重点关注:打印机、复印机再制造,发动机进口再制造,医疗影像设备进口再制造,血液制品加工制造,植物源性中药材进口加工制造,基于进口废旧橡胶的再生橡胶制造等。
需要说明的是,再制造业行业是朝阳产业、环保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吸纳能力也很强,并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前不久,省里组织集中调研参观的洋浦圣庄科技公司,就是从欧美进口二手打印机、复印机,通过软件升级改造、芯片嵌入、易耗件再造等工艺,生产使用性价比更高的办公设备。如工程机械、船舶等发动机维修再制造,是高利润、高科技的产业。随着国家(三亚)隔检中心、国家热带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安全研究室、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国家重大生物安全保障战略项目入驻海南,有利于建立生物安全防控屏障,保障“非禁即入”特殊产业项目的落地。同时,海南还可建立入境受限类原料防控体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等机构合作,打造配套服务平台,增强对血液制品、植物源性中药材精深加工的吸引力。
启示和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笔者对利用自贸港产业政策引进和培育特色制造业形成以下建议:
一是注重转化利用。自贸港是政策宝库,要尽快从“学习、理解”阶段,转向“应用、转化”阶段,结合实际深入解剖、务实研究,把政策讲清楚、路径讲明白,算好经济账、税收账、对比账,让投资者一目了然,把纸上的政策变成实在的产业。
二是注重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善于借助专业力量深度剖析产业政策,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免费向社会和投资者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投资者的“痛点”问题。这也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化效果的重要内容和更高标准。
三是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齐心协力。每个部门都是产业发展的参与者、运动员,不能当旁观者、埋怨者。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能,条分缕析地梳理出可以落地的操作意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省工信厅的研究成果后,相关部门和市县积极行动,“按图索骥”,定向招商,收到了初步效果。要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强化发展导向、问题导向,部门收到企业的诉求后,要敢想敢干,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重视从操作层面打通政策“堵点”,形成首单、首批,加快培育形成产业链。H
(作者单位:省工信厅)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