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工作交流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金融支持 赋能乡村振兴

  文|秦晓彦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新时代抓好“三农”工作的有力举措,而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力量。金融机构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发挥行业优势,将金融服务转型与履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主动对标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具体要求,全面梳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效,走出乡村振兴的“金融实践”新样本。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短板

  “三农”信贷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风险高、收益低、周期长、缺乏有效抵押物、资金回收慢等特点,导致金融机构对涉农资金的扶持力度小,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期投入不足;反过来,缺乏信贷支持使得大量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难以实现扩大再生产和创新转型升级,而产业发展不活跃,导致金融机构更加“惜贷、慎贷、怕贷、拒贷”,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约束的问题难以破解。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有待转型。当前,金融机构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开展涉农业务时,普遍存在服务模式与乡村客户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新形势下,乡村的人口结构、生产组织方式、资源流转变动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乡村振兴中出现了新业态、新需求,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差异化、多元化的需求。

  农村金融产品不够接地气。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多年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有特点和规律,当前又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提出全方位要求,然而,与之相对的是,金融机构缺乏涉农金融的专业型复合人才,缺乏真正懂农民、懂农村、懂农业、接地气的金融队伍,使得当前部分农村金融产业的服务精准度不够高。

  农村金融服务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目前,金融机构运用科技力量与农村金融有机融合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精准识别客户、整合信用信息、防控信用风险等方面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广度和深度。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建议

  “党建+”解锁乡村振兴“红色金融密码”。一是探索开展“党建+金融服务”工作模式。按照“党建引领、乡(镇)村联动、金融赋能、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深入了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金融需求,以及生产经营、社会活动、财产状况等信息,然后由村干部和银行机构对农村各类融资主体进行信用评级,确定基础授信。制订“一户一册”金融服务方案,为农村提供多维度、精细化的金融服务。二是打造“零距离”的阵地。搭平台、建场景,推进智慧政务、农资服务、农户信贷、金融服务、技术培训、政策宣传等进乡村,让广大农户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民金融服务。三是打通“聚力”“最后一公里”。开展乡村振兴培训辅导,压实派驻监督专责,成立乡村振兴专班,助力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在“最后一公里”得到实实在在落实。四是打通“问诊”“最后一公里”。集中力量以调研方式开展“走访问诊”,调研走访覆盖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协议落地见效,为农户授信解决信息源头。五是打通需求“最后一公里”。组织助力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推介会、需求研讨会,创新推广一系列针对性强、匹配度高、操作简单、无需抵押的涉农信贷产品。

  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一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门,明确金融服务方向,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着重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大类经营主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农村康养、乡村民宿、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休闲渔业等产业转型发展;加大对海水健康养殖、生态旅游、绿色农业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经济林种植、林产品生产加工、高效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二是支持乡村基础建设,促进生态宜居。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发改、财政、农业和水利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立名单制,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围绕“生态宜居”主线,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宜居水平提升、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领域为重点,特别是民生工程项目,创新开发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专项金融担保方式。三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实现绿色助农、质量兴农。加大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对湿地、林业等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一是结对帮扶,针对乡村振兴新主体,通过“进村入会”、共建结对等形式,扎实推进农户信息建档工作,大力开展农户整村授信。二是探索拓展农村抵押品范围,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动产抵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权利抵质押以及“农业保险+信贷”融资模式,进一步创新担保方式。三是创新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模式,加强和保险、担保等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银行+保险/担保”等融资模式,提高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四是积极探索构建专业市场圈层、园区建设综合服务、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特色优势农业集群等模式。五是积极探索运用旅游资源开发、特定融资主体、新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模式,实行债券承销、统贷统还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六是积极探索研发上线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综合管理平台,试水产权和地权融资模式,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融资服务、财富管理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加快金融产品更新。一是加快特色产品的推广和研发。紧贴乡村振兴中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新产业新业态,深挖新型“三农”主体的金融需求,研发“农业生产经营贷”“企业担保贷”“农村自建住房贷”“农民消费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围绕休闲小镇、共享农庄、乡村康养等方面开发信贷产品;研究推出相应的“乡村振兴人才贷”“返乡大学生创业贷”等产品;围绕农村林权、土地权、股权等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研发抵押担保贷款产品,不断更新和完善金融产品体系。二是创新运用新型金融工具。加快运用资产证券化(ABS)、信托基金等新型金融工具,积极探索、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三是结合“一村一品”深挖贷款需求。针对特色产业助力纵深发展,让来到乡村的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注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品牌打造、品牌效应,金融“活水”在乡村大地滴滴灌溉,让农民生活跑出幸福“加速度”。

  强化金融科技引领。一是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数字乡村+普惠金融”平台,加强对农村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实现信用和信贷联动。加强村级金融服务站(便民服务点)全覆盖提质增效工作,做好升级转型工作。二是拓展线上渠道普及与运用。完善基础金融服务的线上服务功能,优化操作流程,提升农民使用线上渠道的便利性,让广大农民朋友想用、能用、会用。三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借助科技创新应用,探索、研发集“支付结算、融资管理、智能生活”为一体的城乡融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原有金融功能基础上新增“衣食住行”等综合便民服务,使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全新载体。四是创新风险管控模式。运用金融科技嵌入到业务处理的全流程,实现金融机构去中心化、扁平化,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使信贷资金更加合规化、透明化。五是树立“造血式”金融帮扶理念。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的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贷款来支持低收入农户生产发展。

  打造消费帮扶模式样板。坚持数字化打法,围绕农村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业禀赋,形成“奶瓶子”“菜篮子”“茶杯子”“糖罐子”“米袋子”“果盘子”等特色生态场景。将新金融理念融入农村的表里内核,服务便农、金融惠农、科技支农、产业兴农、知识慧农,解决乡村地区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全面等痛点,快速延伸县域乡村地区服务触角,提升金融机构在县域乡村服务能力。H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琼山支行)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特别报道
   第06页:特别报道
   第07页:特别报道
   第08页:特别报道
   第09页:特别报道
   第10页:特别报道
   第11页:特别报道
   第12页:特别报道
   第13页:要言要论
   第14页:要言要论
   第15页:要言要论
   第16页:要言要论
   第17页:要言要论
   第18页:要言要论
   第19页:要言要论
   第20页:要言要论
   第21页:要言要论
   第22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23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24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25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26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27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28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29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30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31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32页: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第33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34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35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36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37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38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39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40页:能力提升建设年
   第41页:学思践悟
   第42页:学思践悟
   第43页:学思践悟
   第44页:学思践悟
   第45页:学思践悟
   第46页:学思践悟
   第47页:学思践悟
   第48页:决策参考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我为群众办实事
   第58页:我为群众办实事
   第59页:我为群众办实事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强化金融支持 赋能乡村振兴
今日海南工作交流62强化金融支持 赋能乡村振兴 2022-03-15 2 2022年03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