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建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秩序,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国际环境更趋于严峻复杂,国际竞争也更激烈。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而人才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育。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高校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的青年人才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多次到高校考察并与师生座谈,多次给青年学生、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回信,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清时代发展脉络,明确肩负的时代责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在激扬奋斗中不负青春年华,在无悔奋斗中擦亮青春底色,在海南自贸港这片热土上放飞青春理想、激扬青春力量。
树立远大理想,做“立志”的青年
远大的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灯塔、催人奋进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勇气、赢得成功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青年毛泽东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朱德的“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都说明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他的才华施展得越充分,对社会就越有益。
一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同时,我国减贫人口占世界同期减贫人口的70%,为全球扶贫、环保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我国不仅率先控制住疫情,而且向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技术、物资、医疗等帮助,并将研发的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给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为全球抗疫作出了突出贡献。
青年生逢伟大时代,要听从时代召唤,接过革命前辈奋斗的火炬,多让自己在基层锻炼,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历练青春,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脚踏实地为百姓做实事,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成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身的有志之才、有用之才。
二要坚定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心。过去5年,是海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4次亲临海南,40余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今年,在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工作加快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再次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海南更重要的历史使命。
眼下,海南自贸港建设正处于激动人心的重大历史机遇期。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发出号召:“青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生力军。我们要关心、爱护青年,让海南成为更多年轻人成就梦想的沃土!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书写华章!”广大青年要深刻认识海南建设发展所面临的时代机遇和历史责任,积极响应自贸港建设的伟大召唤,以高度自觉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肩负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使命。
锤炼高尚品格,做“有德”的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道德的圣地,作为大学毕业生,理应以德为先,不断锤炼品格,牢牢坚守人生的道德高地。
一要明大德。对青年学子而言,明大德就是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坚持国家至上、人民至上,不计个人得失,把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就以身边的例子来说,海南师范大学的老书记、老校长李光邦同志正是这样的“明大德”者。
1962年,在文昌担任县长的李光邦,毫不犹豫地接受党组织安排,来到海南师专。有人为他从一县之长调动成为一所学校的“二把手”感到可惜,李光邦却说:“因为贫穷和战乱,我只读到小学便被迫中断学业。对于教育,我是个‘门外汉’,可学校接纳了我,我就应该对得起她。”1963年,海南师专面临停办,深知教育之于海南青年的重要性,李光邦当即放下手头工作返回海南,并抓住时任海南区党委书记杨泽江登机前的最后10分钟,向他重申了海南师专不能“下马”的理由,最终保住了学校。1970年,原广东省革委会决定将海南师专改为海南师范学校。这意味着学校由大专变为中专,规格将大大下降。为了给海南师专“正名”,李光邦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奔走,最终说服了上级部门恢复师专原本规格。李光邦等老一辈海师人倾其所有,为海南师范大学成长为今日之“琼岛名校,教师摇篮”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要守公德。守护公德,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大学生更要做良好社会公德的引领者,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生活作风等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尤其是对于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拼爹”“啃老”等错误观念和现象要时刻保持警醒,力戒“浮躁”心态,以良好的习惯作风引领社会风尚。
三要严私德。要学会自律自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和行为准则守护好内心的善良,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在实现人生价值时不忘关怀他人、奉献社会。例如,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2002级学生张九精家庭贫困,还需照料患病父亲,他用勤工俭学挣来的钱把患病父亲接到海南照料,申请休学打工挣学费;休学期间精心撰写了救助更多贫困生的建议,被誉为“当代大学生楷模”。
坚持立德树人,做“示范”的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对海南师范大学而言,教师教育是永远的底色和特色。1951年,海南军政委员会将学校的任务确定为“培养初中等学校师资”。从此,学校成为海南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一代代海师人始终牢记“振兴海南基础教育”这一神圣而庄严的初心和使命,数十年如一日,演绎着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园丁传奇,为海南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大量奠基性、开创性贡献,成为海南基础教育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要充满爱心。长期以来,教育要投入感情、投入真爱,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善于跟他们交朋友,时刻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以人的全面成长丰富教育的时代内涵。
要刻苦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难。”当前,大量颠覆性技术正在或即将改变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整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师除了不断学习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更要关心、了解、思考社会,帮助孩子们拓展视野。
要甘于奉献。教师这一职业,古老、伟大、神圣。选择这一职业,就要为自己的工作而骄傲,始终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做好终身从教的思想准备,甘做培育人才的泥土,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勇于创新创造,做“有为”的青年
青年人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的时代先锋。据统计,世界上70%以上的重大科技创新都是由35岁以下的年轻人完成的。青年要牢记肩负的科技创新重任,把创新融入血液中、把创造铸在灵魂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自强自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要敢为人先。当年陈赓将军问钱学森: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得很干脆: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正是靠着这份坚定和执著,我国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海底深潜等一大批标志性科技成果。青年学生要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勇于开拓的精神,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不化,在科技的“处女地”里不断取得新收获。
二要敢于质疑。怀疑是发自内在的创造潜能,它激发人们去钻研,去探索。科学家对旧知识的扬弃、对谬误的否定,无不自怀疑开始。青年要做到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保持批判性思维,进行独立思考,敢于突破常规,超越传统,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在司空见惯中发现不寻常。
三要敢于付出。任何创新创造都是艰辛的过程,搞科研最需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产生过程中,无数科学家和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扎根漫无边际的大漠,每天超负荷工作,用算盘打出了原子弹的原始数据。青年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不要让自己停留于蝇头小利所营造的虚幻,而是要保持淡泊名利的心境,把探索科学未知作为毕生追求,把“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变成“板凳甘做十年冷”的行动,努力在创新创造路上披荆斩棘。
100多年前,李大钊先生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让我们一起不忘来时路、锚定当下路、开创未来路,以“青春”之气逐“青春中华”之梦,让青春在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光彩!H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校长)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