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南繁硅谷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和赓续袁隆平科学家精神
5月6日,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试验示范点稻田,收割机在收割早稻。武威/摄

  文|曹兵  陈冠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科学家精神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又是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创新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升华。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对科学家精神作出全面概括,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袁隆平院士是享誉全球的农业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全世界广泛肯定和高度评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成为我国首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53年的南繁科研工作中充分展现了“艰苦卓绝、拼搏进取、创新创业、求真务实”的“南繁育种”精神,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

  以农为本的爱国精神

  袁隆平出生在动乱而屈辱的年代,童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曾亲眼见到人因为饥饿而死。民族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对他有很深的触动。为了让更多人吃饱饭,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工作,下决心要解决粮食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杂交水稻的研究使袁隆平在全球声名鹊起,很多国际机构都高薪聘请他去国外工作,但他说“我的根在中国”,一一婉言谢绝。袁隆平曾说:当他能用科学成就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争得一席之地时,无论是“杂交水稻之父”的称谓,还是各种科学大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和尊严。袁隆平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组颁奖典礼上对青年科学家提出殷切期望: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要不断努力。

  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

  袁隆平的创新是0到1的跨越式创新。粮食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所学知识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源自于1956年袁隆平带领他的学生进行农学试验时,发现水稻中一些天然杂交品种有显著优势,他认为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1966年,袁隆平发表名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中国杂交水稻的深度研究就此展开。在中外遗传学经典著作中“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一观点是当时农业领域的主流观念,那时西方学者还在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水稻研究,而袁隆平却另辟蹊径,与助手李必湖、尹华奇组成“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1970年,在海南岛崖县(现三亚市)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这成为杂交水稻研究的重大突破口。袁隆平始终以超前的目光看待复杂的世界,在尊重经典理论和学术权威下也不会盲从、迷信或教条,以大胆的科学精神和对遗传理论的深刻理解,毅然打破传统的科学理论禁锢,提出了水稻杂交理论,并最终获得成功。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他发现新的科学事实,从而激发他为预期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袁隆平经过几十年不断创新,在杂交水稻研发上取得突出成就,为我国粮食生产与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破不立的创新精神

  科研的道路是漫长艰辛且孤独的,有些人不能理解袁隆平的辛苦。农业研究周期长,屡试屡败是常事。1964年至1970年,袁隆平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下海南闯云南,吃的苦头不少,受到许多讽刺挖苦。有些人可能早已承受不了来自自然界的磨砺和学术界的冷嘲热讽,悄然退出,但袁隆平坚持了下来。就算在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初期,有人笑称“杂交水稻只长杆子不长稻”,也没能阻挡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在2014年超级杂交稻亩产成功突破1000公斤后,袁隆平还提出一项关于超级稻第五期攻关计划。为了尽快达到每公顷16吨产量目标,袁隆平从2013年起就一直在基地进行试验。“吃饱饭”的问题解决后,他把精力集中在“吃得好”和“更健康”这两方面。袁隆平决定将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从强调产量转向兼顾绿色和优质。最终优质稻占比在30%以上,不少品种的米质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正是因为袁隆平求真务实、力排众议,才能带领我国科研人员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之路上取得一次次的成功。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到“三系”配套成功,前后经历十年,袁隆平没有停住脚步,以超前的目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精神发现新的科学事实,从而激发他为预期目标作不懈的努力。

  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

  袁隆平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扎根于稻田之间、泥土之上,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发,用“钉钉子”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1971年,袁隆平为了更快地解决粮食问题,将“野败”和所组配的材料无偿贡献出来,短时间内国内数百名科研人员,带着上千个水稻品种进行南繁选育,实施了上万个组合的回交转育,得到多个表现优良的杂交水稻组合。袁隆平不图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一职被他以“耽误研究”为由婉拒了,他还常常公开表示杂交水稻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袁隆平不图利,他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的奖金全部捐出并成立了“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会”,还时常自掏腰包奖励从事杂交水稻科研与推广的人员……他的愿望只是想要农民不再挨饿。袁隆平的一生都在田野上奋斗,为了完成“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不断追求水稻的高产再高产,为了中国人能将饭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刷新一年又一年的水稻亩产量。正是因为袁隆平这种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让现在的世界粮食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更多人能吃上饭、吃饱饭。

  甘为人梯的协同精神

  杂交水稻的研究也离不开团队的协同创新。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弟子李必湖在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的帮助下,成功地在沼泽地野生稻种群中发现了一蔸由一粒种子发育而成的雄花异常的野生稻。袁隆平和他的弟子们辛苦寻找了6年,走遍了全国各地,最终在三亚觅得,袁隆平兴奋地将它命名为“野败”。以“野败”为切入点,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先后克服了提高雄性不育率、“三系”配套、育性稳定、杂交优势、繁殖制种这五道难题。“野败”的发现为我国研究杂交水稻的漫漫征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在这十几年中,全国包括袁隆平在内的20多个科研团队,通过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在超级稻育种理论、育种材料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突破。袁隆平团队用青春、理智和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让梦想变成了现实。经过袁隆平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产量稳中有升,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不断地刷新亩产纪录,西方还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团队研究出的杂交水稻不但极大地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同时也为下个世纪全球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饥饿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言传身教的育人精神

  袁隆平的巨大成就与其伟大的科学品德与科学精神密不可分,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科学界“团结、包容、开放、创新”,传帮接代、薪火相传,创造了我国“科技大协作、科技大攻关”典型创新模式。袁隆平所开辟的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的人才,包括近20位院士。袁隆平十分重视身边科研人员的再教育,科研之余还给他们上课辅导,并安排他们去进修深造、提升学历。袁隆平为解决青年科研人员的经费问题,还将自己的顾问费捐出来专门资助年轻人。袁隆平曾多次写信给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希望支持海南的建设,为海南国家南繁基地、南繁科技城等建设提供很大帮助。2018年在袁隆平院士的陪同下,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视察,给予广大南繁科技人员研究的信心,推动南繁科研育种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袁隆平不仅带给我们巨大的物质财富,也赋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袁隆平身上可以看出,科学家要有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要发扬科学精神、讲究科学方法。我们要传承和赓续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争做新时代理性的爱国者、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脚踏实地的诚信者、建设农业强国的奉献者、和团队同甘共苦的协同者、崇高思想品格的教育者。精神力量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科学家精神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精神,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生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和赓续科学家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让我们继承光大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继续攀登种业科技高峰,早日实现种业振兴!H

  (作者曹兵系海南大学副校长、研究员;陈冠铭系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员)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要言要论
   第07页:要言要论
   第08页:要言要论
   第09页:要言要论
   第10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1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2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3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4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5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6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7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8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19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0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1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2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3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4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5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6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7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8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29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30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31页:热点关注
   第32页:热点关注
   第33页:热点关注
   第34页:热点关注
   第35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6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7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8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9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0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1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2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3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4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5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6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7页:决策参考
   第48页:决策参考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南繁硅谷
   第56页:南繁硅谷
   第57页:南繁硅谷
   第58页:南繁硅谷
   第59页:南繁硅谷
   第60页:市县连线
   第61页:市县连线
   第62页:市县连线
   第63页:市县连线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传承和赓续袁隆平科学家精神
今日海南南繁硅谷56传承和赓续袁隆平科学家精神 2022-06-15 2 2022年06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