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理论琼崖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田园实景演出在毛纳村举行。资料图片

  文|王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指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作用。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内核与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强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主动投身、积极建设的状态。只有文化真正强大起来,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这既是文化历史演进的过程,也是一种发展方向的坚持,体现出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进程和趋势。自信才能自强。坚定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磅礴动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逻辑前提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就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高度自信。正是这份文化自信,决定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绵延流长。文化要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体现出创新发展的文化自觉和实现文化自强的使命追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对文化自信的一种高度体现,也是对文化自强的一种价值追求,更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关键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这一命题的重大创新,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充分体现出我们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文化使命与文明追求。因而,在这一维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构成坚持“两个结合”的逻辑前提。

  首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坚持“两个结合”筑牢了价值根基。“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而推动彼此契合的基础又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认同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是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是否认同自身的文化,是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自信强弱的重要标准。倘若没有这份文化认同,何谈文化自信自强?倘若没有文化自信自强,何谈推进“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相合”的文化内核、理念、元素、特性、追求等,才让我们对自身文化始终充满着自信的定力,才让中华传统文化始终充斥着自强的品格,才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相互结合的逻辑前提和价值根基。

  其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坚持“两个结合”明确了目标使命。文化自信自强赋予了“两个结合”以新的文化使命,即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正是出于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和文化自强的目标追求,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守对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使命追求,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同时赋予了我们实现这一使命追求的精神力量和信仰支撑。正是在这一逻辑前提的主导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求我们既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不断推进“两个结合”,构建现代化的文化认同。正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也深刻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最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坚持“两个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结合”是打开创新空间的钥匙。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本身就要求文化要不断创新发展。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才推动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创新发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推动了二者的现代更新和生命转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赋予了文化以新的元素、新的组成,开辟了文化创新以新的维度、新的视野,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了其时代的生命力。总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逻辑前提,为坚持“两个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既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根深叶茂,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盎然。换言之,没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信与深刻认同,就没有自身文化的创新发展与繁荣强大,“两个结合”也将失去根基和活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强盛繁荣与否,文化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和反映。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根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文化强国的建设。后者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文化使命。而要实现这一文化使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必由之路。

  首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赋予了文化本身内在的创新发展特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文化的自信与自强,滋生出文化本身内在的创新发展的特质,推动着自身不断塑造新的力量、迸发新的活力、呈现新的气象、开创新的局面,激发着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和精神力量,进而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就是说,文化自信自强是推动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对文化自信的高度认可,对文化自强的使命追求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上独立自主、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精神体现。因此,文化自信自强为实现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内在的前进动力和发展追求,同时,这种文化自信自强也深刻激发着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

  其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主动精神。”文化自强与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这种独特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能不断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始终坚持文化的守正创新,塑造着独特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与文化追求,从而不断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同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也在巩固着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从而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就有了内在依托和强大力量,从而引领文化强国建设走上光明正确的道路,在未来发展中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最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赋予其深厚的底蕴。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文化自信自强为推动“两个结合”提供了前提和空间,而“两个结合”又助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与拓展,赋能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活力,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根基,打开了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的空间,标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路向,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也在不断推动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觉醒,推动着文化强国的建设。这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共生发展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因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赋予了深厚的时代内涵。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根基,文化自信自强是我们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只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才有能力、条件和基础推动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以现代化的目标、理念、元素、模式等不断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和创新,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总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创新、文化繁荣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的。而要实现文化的创新、繁荣和文明的进步、更新,首要的就是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唯有如此,才能使文化始终具有时代的生命力和现实的鲜活力,进而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筑牢道路根基。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重要依托

  文化构成了文明的基础,文明体现了文化的发展。文明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的开化状态和发展成果,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因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构成促进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重要依托。

  首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提供了内在支撑。中华文化蕴含的独特理念、智慧等,使得文化自信自强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始终充斥着革故鼎新、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和底气。正是这份精神、品格和底气推动着中华文明的与时俱进、现代转型、生命更新,塑造着中华文明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品质和追求。也就是说,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内在要求,为中华文明现代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引擎、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其次,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方面,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坚定文明的连续性,不忘文化的“本来”,使中华文明不可断、不能断,不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历史根脉,在守正中传承根脉、在创新中面向未来,在开放中互鉴共荣;另一方面,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敢于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走出了一条新的现代化之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绘就文化发展新图景,实现了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了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以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挖掘现代基因、在发展现代文明中彰显中国风格,为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提供了动力源泉。文化自信自强让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自信和动力去拥抱世界,以胸怀天下、协和万邦的胸襟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气度,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此过程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同时,中华文明也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同时,文化自信自强也赋予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强大的自信、勇气和无畏的品格、气度。例如,《黑神话·悟空》《哪吒2》之所以能够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鸿沟,成为全球共鸣的“情感公约数”,无不彰显出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魅力与文明包容,展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自信与文明追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各种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书写了美美与共、交流互鉴的灿烂篇章。”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始终不是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始终以自信、包容、开放的态度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博采众长,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呈现新的气象。展望未来,文化自信自强让我们以更加自信的风貌、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弘扬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让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总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实现文化自强,进而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H

  【本文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研究”(24&WZD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博鳌聚焦
   第06页:博鳌聚焦
   第07页:博鳌聚焦
   第08页:博鳌聚焦
   第09页:博鳌聚焦
   第10页:博鳌聚焦
   第11页:博鳌聚焦
   第12页:博鳌聚焦
   第13页:博鳌聚焦
   第14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5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6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7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8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9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0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1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2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3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4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5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6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7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8页:理论琼崖
   第29页:理论琼崖
   第30页:理论琼崖
   第31页:理论琼崖
   第32页:理论琼崖
   第33页:理论琼崖
   第34页:理论琼崖
   第35页:理论琼崖
   第36页:理论琼崖
   第37页:理论琼崖
   第38页:理论琼崖
   第39页:理论琼崖
   第40页:文化传承
   第41页:文化传承
   第42页:文化传承
   第43页:文化传承
   第44页:文化传承
   第45页:文化传承
   第46页:文化传承
   第47页:文化传承
   第48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49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0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1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2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3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4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5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6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7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8页:加强作风建设
   第59页:学思践悟
   第60页:学思践悟
   第61页:学思践悟
   第62页:学思践悟
   第63页:学思践悟
   第64页:学思践悟
   第65页:南海撷萃
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今日海南理论琼崖29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2025-03-15 2 2025年03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