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鲁春雨 毕普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省委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省委书记沈晓明多次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作出指示,明确要求把中青班打造成“精品班”。省委党校和省委组织部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师资体系、教学体系、讲坛体系、实践体系、查考体系、教材体系等,有效提升中青班办学质量,为培养自贸港生力军作出贡献。
构建系统全面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如果党校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个主业主课放松了,甚至荒废了,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识、技能、兴趣的东西,那就会喧宾夺主,甚至会在政治上发生偏差。”为此,在课程设计中,校(院)坚持把党的理论和党性教育(下称“两课”)作为主业主课,确保“两课”占所有课程比例不低于70%。同时,校(院)把党的理论课细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引导学员由古至今,由表及里地研学党的理论。尤其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称“新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新思想”课时比例达到50%。把党性修养课程细分为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党章党纪国法、党史学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教育、家风建设等,引导学员筑牢信念根基,锤炼忠诚品格,树立家国情怀,守住拒腐防变底线。此外,校(院)坚持把自贸港课程模块作为教学特色。设置重温“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总体方案”等,引导学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使命。设置自贸港“建设进展”“重点政策”“制度集成创新”“自贸港法”“现代产业体系”“风险防控”等课程,引导学员掌握自贸港建设方向和进度。设置自贸港重点园区、重点项目现场教学等,引导学员深刻领会自贸港建设“进展明显,蹄疾步稳,有力有序”。学员们普遍反映课程设计系统全面,既体现党校的主体责任,又突出自贸港特色。为确保培训时效、实效,在开班前对学员进行问卷调研,便于掌握学员学习需求和能力短板,做好教学设计。
打造权威专业来源广泛的师资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水平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不求所有、但为所用,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聘先进典型人物、知名专家学者到党校授课。只要能够提高党校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办法都可以用。”沈晓明同志指出,要从“有什么老师就讲什么课”转变为“需要讲什么课就聘请什么老师。”为此,校(院)多渠道多方式配强师资队伍。坚持“研究什么就讲什么”,校(院)邀请数百人次国家级干部院校师资、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获得者、兄弟党校优秀师资、省内知名专家学者、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成员等为学员授课,体现党校课堂的专业性。坚持“干什么讲什么”,邀请近百名省内职能部门领导干部把最及时最权威的政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讲授给学员,突出党校课堂的权威性。在省委高度重视下,多位省领导来到党校课堂为学员授课。坚持“做什么学什么”,邀请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知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讲授营商环境、投资贸易、社区管理等知识类课程,极大开拓了学员视野,体现了党校课堂的开放性。一大批优质师资的使用,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探索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教学体系。开展有效研讨是体现学员主体,激发学习动力,启发开拓思维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教学,鼓励学员之间、教员之间、学员和教员之间开展平等讨论交流,实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为此,校(院)坚决推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载体,改变“讲授式教学”为主的局面。一是以教学模块为基础,开展“一个教学模块一次交流研讨”。学员们在学完主题模块后,结合工作实际,充分研究讨论,以交流促成长。同时,配备教师全程辅导。二是以教学课程为基础,采用“2+1”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两小时,互动交流一小时,学员提问,教师作答,力促教学相长。三是组织开展“两带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注重解答学员思想上的疙瘩,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为此,校(院)组织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就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与学员现场交流研讨。“两带来”研讨解决了学员长期以来的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四是重点打造现场教学课,开发并形成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足迹带、自贸港建设教学带、乡村振兴教学带、红色教育教学带四类成系统的现场教学课。
开设单独成章特色突出的讲坛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此,校(院)开设了“自贸港讲坛”“东坡讲坛”“四史大讲堂”,初步形成有特色的讲坛体系。“自贸港讲坛”重点突出自贸港建设的形势和任务、部署和进展,由自贸港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围绕“五自由一便利”、现代产业体系、财税体制改革、封关运作等进展、成效、下步工作进行讲解,将最及时、最权威的信息传递给各类学员。同时,把“自贸港讲坛”固定时间、固定场所,作为党校学员的公开课。“东坡讲坛”重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授,主要由全国著名学者为学员讲授经典古籍、文化文明、传统智慧,引导学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源,深刻领会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和理论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重要指示,校(院)开设“四史大讲堂”。通过学习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引导学员在“四史”教育中汲取党性修养的智慧,做到信仰如山、信仰如铁、信仰如磐。
建设干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实践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校(院)以“能力提升建设年”实战化大培训为契机,探索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体系。一是做好调研准备。安排学员根据专业背景、工作实际等组成若干个调查研究小组。引导学员从全省堵点问题清单、“揭榜挂帅”项目清单和营商环境问题整治清单中选取调研题目,做到有的放矢。安排校内教师为学员讲授调查研究方法和调研报告写作等。二是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学员自主制定调研方案、开展为期1周的省内实地调研。尤其是在实地调研前,有选择性地安排到先进省市开展异地教学,学习经验做法。同时,为每个调查研究小组配备教师全程指导。三是撰写调研报告。在调研结束后,要求学员及时撰写完成调研报告。经过层层把关修改,最后报送省委、省政府领导决策参考。近年来,数十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有多份决策咨询报告形成政策文件,进入实操程序。学员们反映,在党校学习期间切切实实掌握了调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实实在在俯下身沉下心开展了有意义有成效的调查研究。
构建注重实效体现过程的查考体系。有效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标准,实效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不能讲讲听听就完了,而是要有检查学习成效的手段。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行!党校要有一套检查的办法。”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办法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制度保障。为此,校(院)把学习态度、研讨能力、学习成效、工作创新作为查考的重中之重,探索了“日常学习重态度,学习成果重成绩,交流研讨重表现,返岗工作重实效”的学员查考体系。以教学模块为基础,通过考试检验学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规党纪国法、自贸港政策知识等的学习成效。把训后返岗工作创新作为学员查考的重中之重,在学员培训结束后一年内调研跟踪工作成效。同时,开展教师查考。组织学员对每一门课程开展打分评议。汇总分析课程评分和意见建议,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并奖优罚劣。此外,开展培训保障查考。组织学员对教学设计、学员管理、后勤保障等进行座谈交流,及时搜集意见建议改进培训工作。
探索注重经典理论突出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加强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开出基本书目,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特别是要理解其中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浅尝辄止。”为此,校(院)系统构建了原著导学、政策解读、经典案例、前沿知识、学员自选五大类教材,根据不同班次性质,为学员配备学习辅导用书、工作参考用书、自学自选用书等。原著导学系列包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矛盾论》《实践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经典著作导学读本,摆放在学员宿舍,作为全体学员的枕边书。政策解读系列主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包括《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等的解读读本。案例系列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地的生动实践。前沿知识系列主要是人工智能、“双碳”、区块链等的研究著作。学员自选系列主要是把教材配备从“发什么用什么”的方式转变为学员“自主选择”的方式,让学员选读感兴趣的教材。丰富的教材体系已经成为学员培训和自学的知识基础。H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