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乡村振兴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接一连三”路径 推动农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澄迈美榔双塔。作者供图

  文|王广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产业融合,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农文旅融合,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但农文旅融合不能仅仅将农业、文化和旅游简单相加,而应树立系统思维,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核心,以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探索“接一连三”路径,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

  澄迈是农业大县,品牌农业走在全省前列,也是千年古县,文化资源丰厚、自然景观交接、旅游打卡地众多,为澄迈推动农文旅融合打下扎实的基础。近年来,澄迈把“融合农文旅”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接一连三”路径,乡村文旅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规模持续扩大、业态逐渐丰富、产品结构及供给方式不断优化,为促进农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出“1+1+1>3”的整体效能。

  以旅彰文,整合乡村文化资源

  以人文景点为核心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美榔双塔、石石矍村冯氏祠堂等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丰老街、澄迈学宫等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恒谦故居、大美村王氏宗祠等5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都散布于澄迈县老城镇、金江镇、永发镇等镇村。针对这一情况,澄迈通过完善文物旅游点配套设施和优化信息服务供给,支持开发集文化创意、度假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充分挖掘利用东坡文化元素,打造国社村“东坡唐佐纪念园”等乡村旅游点,根据东坡在澄迈的遗踪,串联东水港、国社村、罗驿古村等,推出东坡文化旅游线路。推进中共澄迈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解放海南战役决战胜利纪念园、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园、马白山将军纪念园、邓仲支部旧址纪念馆、美合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设施提质改造和修缮保护等,实现以点带线、以线聚面。充分利用金江镇高山朗村、塘北村等省椰级乡村旅游点,打造高山朗-塘北村红色旅游线路。在中国旅游日、中秋、国庆等节日,在澄迈旅文、澄迈新闻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不忘初心、红色记忆之旅”“红色生态之旅”等一批承载革命文化内涵、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产品。通过加强文物遗址等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发展。

  推动“非遗”进景区景点。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澄迈结合乡村文化特色,积极融入花瑰艺术、澄迈民间炭画像、福山咖啡焙炒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增加文化内涵,彰显澄迈特色。推动“非遗”进景区景点以及夜市,让非遗展演成为旅游演艺内容,让非遗项目核心技艺转化为旅游文创商品,凸显澄迈地方性文化特点。

  打造乡村文化旅游活动IP。结合澄迈品牌农业、乡村建设,以全盘统筹、全面升级、多点发力的原则,让“桥头地瓜文化节”“大地的诗意”“澄迈十二时辰”“龙吉禧乐荟”等成熟IP辐射更多具备条件的澄迈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地的诗意”海南(澄迈)乡村文化艺术旅游季是澄迈精心推出的首个以“乡村文创+在地艺术+文化旅游”为核心内容的乡村旅游IP。活动年引流超10万人次,促成至少50家学校及研学机构与澄迈旅游企业合作,为周边酒店、餐饮、果园等带来大量的人气,带动经济效益约600多万元,促进了澄迈乡村旅游消费增长,提振了澄迈文旅消费信心。通过“澄迈福地体验官”的第一视角,展示澄迈旅游风光、体验澄迈人文风情、发现澄迈美食文化,讲述澄迈故事,带动澄迈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以农促旅,拓展品牌农旅功能

  打造农业景观。澄迈现有“三品一标”有效认证农产品57个,福山咖啡、白莲鹅、无核荔枝、福橙、苦丁茶、桥头地瓜、无籽蜜柚、山柚油等8种农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围绕这些特色品牌农业,澄迈着力打造休闲农业产业园区、休闲农业观光景区、休闲生态农业景区。目前,建成了大丰荔枝观光园、侯臣荔枝观光采摘园等休闲观光园,洪安蜜柚共享农庄、才存共享农庄等共享农庄,以及福丰约亭古镇等丰富的农旅资源。通过加快景观建设衔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规范食宿保障,创新经营模式,强化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旅产业链条,建设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家庭农场为突破口、农业示范园为抓手的田园综合体。目前,澄迈已建成19家椰级乡村旅游点,其中高椰级9家,实现休闲农业从“单一的旅游观光”向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观光园、休闲乡村、农耕体验、山林野趣、乡村民宿、教育基地、康养旅游等多种业态转型升级。2023年,澄迈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推动农特产品旅游商品化。以“畅游福地,乐享福礼”为品牌概念,借力澄迈福地“福”文化IP,将福山咖啡、慧牛、沉香、牛大力茶等特色品牌农产品打造成“澄迈福礼”旅游文创公用区域品牌,推出桥头地瓜、瑞溪牛肉干、文儒山柚油等多种农特旅游商品,满足游客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打造澄迈具有特色的农旅融合品牌。

  积极探索“特色品牌农业+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通过农业与农耕文化传承、劳动教育、研学教育、新型养老、亲子体验、拓展训练、游憩康养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有机融合,做好“乡村骑行”“果林采摘”“咖啡烘焙”“沙地挖宝”等特色旅游,积极举办大丰荔枝乡村旅游嘉年华等推介活动,精心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春挖地瓜”“夏摘荔枝”“秋品蜜柚”“冬尝福橙”等系列主题采摘季。满足游客农产品购买、休闲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需求,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以旅兴农,激发特色乡村新活力

  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澄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带动,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工程”。目前,澄迈已建成1个美丽乡村居群、64个美丽乡村,涌现出那雅村、墩茶村、候臣村、罗驿村、才存村、大丰村、美朗村、卜厚村、保良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热门打卡点,实现了点点可连线、线线有亮点。

  打造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作为千年古县,传统村落是澄迈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县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澄迈火山岩古村落群活态遗产体系完整,具有浓郁的海南特色,是中国唯一集中连片的火山岩古村落群。2022年4月,澄迈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通过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以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为重点,澄迈因时顺势制定了《澄迈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对南轩村、大美村等15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落实施挂牌保护。对老城镇荣堂村、倘村等2个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编制保护发展规划。探索数字化传统村落建设,充分发挥现存“中国唯一集中连片的火山岩古村落群”优势,将美朗村、杨坤村等15个中国传统村落,荣堂村、倘村等2个省级传统村落,大丰村、儒峨村等7个县级传统村落,国社村、沙吉村等5个潜力型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统筹规划,根据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经济水平、群众意愿等因素,推动实施“澄迈县传统村落数字平台与道路提升工程”等一批项目,进一步优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模式、技术路径等,系统盘活闲置的传统建筑资源,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古村旅游体验。

  建设乡村旅游带。打造三条“乡村旅游”带。即“福(山)桥(头)带”“永(发)美(亭)带”和“老城罗美(含沙吉村)带”,推出亲子休闲游、深度文化游、乡村风情游以及生态体验游等多条旅游路线,涵盖农事采摘、垂钓休闲、户外体验、特色民宿、农家美食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发展美丽乡村带、田园综合体、农耕文化园、民俗体验馆、休闲度假区、农业示范园、湿地公园等富有观赏性、互动性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培育乡村旅游新亮点。推进乡村研学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教育研学、乡村休闲旅游、文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指示,加快建设小澄园社会实践教育基地、CAN侯臣大自然教育研学基地、美曼研学基地等一批硬件实施完善、课程设计精良、服务规范优质的示范性研学旅行基地。

  目前,澄迈农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虽渐入佳境,但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对农文旅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澄迈将根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标准新要求,不断深化拓展“接一连三”发展路径,提升农文旅融合质量,打造具有澄迈特色的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和动力。H

  (作者系澄迈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学习头条
   第06页:学习头条
   第07页:学习头条
   第08页:学习头条
   第09页:学习头条
   第10页:学习头条
   第11页:学习头条
   第12页:学习头条
   第13页:学习头条
   第14页:学习头条
   第15页:学习头条
   第16页:学习头条
   第17页:学习头条
   第18页:学习头条
   第19页:学习头条
   第20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1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2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3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4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5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6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7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8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29页:理论琼崖
   第30页:理论琼崖
   第31页:理论琼崖
   第32页:理论琼崖
   第33页:理论琼崖
   第34页:理论琼崖
   第35页:理论琼崖
   第36页:理论琼崖
   第37页:理论琼崖
   第38页:理论琼崖
   第39页:理论琼崖
   第40页:理论琼崖
   第41页:理论琼崖
   第42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43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44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45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46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47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48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49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50页:党纪学习教育
   第51页:党刊交流
   第52页:党刊交流
   第53页:党刊交流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决策参考
   第60页:乡村振兴
   第61页:乡村振兴
   第62页:乡村振兴
   第63页:乡村振兴
   第64页:乡村振兴
   第65页:乡村振兴
探索“接一连三”路径 推动农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今日海南乡村振兴62探索“接一连三”路径 推动农文旅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2024-07-15 2 2024年07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