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亮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这些战略部署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管党治党规律的系统把握,为新时代新征程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根本遵循。正确认识理解和切实解决“大党独有难题”,需要我们在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中进一步深入思考。
深入理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科学内涵
一、深入理解“大党”之“大”
“大党”之“大”既是一个数量范畴,也是一个质量范畴,需从多维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一是党员队伍庞大。历经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53个党员、代表全国各省市的8个支部,发展壮大为目前拥有9900多万名党员、517万个基层党组织,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队伍规模庞大,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党情。
二是权力责任重大。我们党是领导着14亿人民大国的长期执政党,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征程上,肩负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任重道远。
三是信仰力量强大。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无数共产党人在敌人屠刀面前凛然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坚定的信仰力量,源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选择,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改造和发展中国。
四是革命理想远大。我们党从成立伊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崇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人高擎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大旗,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领导人民以武装的革命推翻武装的反革命。共产党崇高远大的革命理想是任何国家政党都无法比拟的。
二、深入理解“独有”之“独”
一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党的初心使命是独有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宗旨决定党从成立之初就植根于人民,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我们党最强大的靠山、最坚实的后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党与世界上其他政党最本质的区别。
二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决定党长期执政的地位是独有的。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领导人民军队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映衬着血与火的洗礼,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拥有中国共产党这样英勇顽强的斗争经历,没有哪个政党能与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相提并论。
三是党的清醒和坚定决定党能够以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是独有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曾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经历过令人痛心疾首的挫折教训。但是,我们党始终能以政治上的高度清醒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四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决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独有的。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上批评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时说,“中国革命不能由不懂中国国情的洋人指挥,中国的事情应该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决定。”十分精辟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共性,又有中国国情决定的独有特性,要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错误论断,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三、深入理解“难题”之“难”
一是集中统一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大党,统一思想历来不易。百年党史充分证明,什么时候党内不团结、党内思想意志不统一,什么时候革命队伍就会变成一盘散沙、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损失。新时代新征程迫切要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久久为功难。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名成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应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改善,逐渐淡化了艰苦奋斗精神,有的贪图安逸,信奉“躺平”“内卷”;有的特权思想严重,不愿接受监督;有的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甘愿被“围猎”,最终坠入违纪违法犯罪的深渊。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党之所以能在血雨腥风中一次次绝境重生、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
三是教育管理难。在反思苏共亡党教训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共早年在有二十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二百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二千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是乌合之众了。”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要领导好组织好这支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个体素质不同的庞大党员队伍,始终保持思想上的集中统一和行动上的步调一致极为不易。
四是自我革命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从世界大党兴衰史看,一些国家政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清醒认识,对已经暴露的突出问题无法及时纠正治理,党员队伍自由散漫,最终变得疾病缠身,出现严重危机,甚至亡党亡国。
以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以“两个维护”为最高政治原则,从严加强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探索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决定性因素。要切实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最高政治原则,并坚决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要强化监督保障执行,当前要重点监督保障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监督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决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从严加强思想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淬炼、理论训练、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本强基、凝心聚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从严加强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率先垂范,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年接着一年坚守,人民群众称赞“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作风建设难在坚持,贵在持久,重在民心。要时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作风建设成效的“晴雨表”和“试金石”,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从严加强组织建设。党的组织是党领导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英勇奋斗的坚强堡垒。要不断强化提升组织贯通力、协调力、动员力,确保党内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坚持“好干部”选人用人标准,选好配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骨干力量,注重教育培养年轻党员干部,确保党的队伍后继有人,永远年轻。
以规范完善法规制度为保障,从严加强制度建设。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理论、重要观点贯彻落实到法规制度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引领法规制度建设。要不断提高法规制度的贯彻力、执行力,使法规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引导全党自觉养成敬畏法纪、带头遵循法纪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
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坚强斗志,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纵观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历代王朝更新迭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骄奢淫逸、腐败丛生、民不聊生、官逼民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实现党的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才能不断净化政治生态,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才能以政治上清醒和坚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带领广大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行稳致远。H
(作者系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