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博鳌亚洲论坛20年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改院与博鳌亚洲论坛的故事
2001年9月20日,与来中改院访问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辛格会谈。中改院供图

  文|迟福林

  01年2月26-27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作为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把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从1998年提出亚洲论坛设想,到2001年正式举办成立大会,中国政府及海南省仅用3年时间便为亚洲及世界提供了一个共同协商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的高层次对话平台。以“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办院宗旨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下称“中改院”),在世纪之交曾与博鳌亚洲论坛有着一份深深的不解之缘。从首届博鳌亚洲论坛至今,除了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论坛年会取消,这20年来笔者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每一届年会,见证了博鳌亚洲论坛的创立和发展。

  中改院主动承担首届年会主题议题的设计

  每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议题,是年会的“灵魂”。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布成立,并决定首届年会在2002年4月举行。但到了2001年9月,论坛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机构,首届年会学术筹备工作仍未启动。这种情况下,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论坛中方首席代表、中改院董事局主席陈锦华同志交办中改院,并委以为论坛提供智力支持的相关重任。

  2001年9月14日,陈锦华同志专门召开会议,正式交办中改院承担为论坛提供智力支持的任务。第二天,我从北京赶回后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组成论坛年会主题议题准备小组。随后的4天时间里,我们组织了5次内部讨论会,通宵达旦地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提出了第一份主题议题和背景报告题目的征求意见稿,当时主题方案就准备了3个。

  9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时任秘书长辛格率团访问中改院,经过友好商谈,论坛秘书处以备忘录形式,正式委托中改院为论坛的智力支持机构,具体承担4项工作:一是根据双方会谈,细化主题,修改和补充议题;二是撰写论坛年会背景报告;三是推荐年会各个讨论单元演讲和主持的专家人选;四是组织一次论坛主题议题中外专家讨论会。

  当天下午,中改院就抽调一批研究骨干,组成工作小组,开始了日夜兼程的讨论。我们用了3天时间,形成了用于征求各方意见的“首届年会主题议题建议稿”“首届年会背景研究报告提纲”和“首届论坛年会中外嘉宾邀请名单建议稿”。第二天,也就是9月21日,派人赴厦门大学,就“内部讨论提出的主题议题征求意见稿”征求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专家以及正在厦大参加“东南亚论坛”的中外专家的建议。还有一组人立刻赴京,拜访咨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亚洲研究所等机构的全国知名亚洲专家,整理提出了主题议题设计和相关背景报告的讨论稿。

  9月29日,陈锦华同志亲自主持中改院亚洲问题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中改院亚洲问题专家委员会由国内以及亚洲发展银行的知名亚洲问题专家组成。会议讨论了2002年年会主题议题及相关背景报告题目的建议,审议了中改院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准备工作小组提交的《博鳌亚洲论坛2002年年会主题议题讨论稿》和《博鳌亚洲论坛2002年年会背景报告题目建议》,一致同意向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提交由中改院专家作出的这份建议。

  首届年会主题议题诞生的背景

  为什么首届博鳌亚洲论坛要设置“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这个主题呢?这主要是从当时国际,尤其是亚洲经济和国内的大背景考虑的。博鳌亚洲论坛的重要目标是从亚洲的角度,通过分析亚洲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探讨促进亚洲区域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亚洲经济的增长、繁荣和稳定。尽管亚洲各国存在着许多渴望通过区域合作解决的发展问题,但不能期望一次会议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每年都讨论相同的议题。因此,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议题的设计,应该以推动亚洲经济区域化进程为根本目标,以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为基本内容,重点考虑亚洲面临的经济形势、亚洲经济发展与合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经济走势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寻求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可行的亚洲区域合作机制。只有这样,一年一度的论坛才能深入,主题议题才能真正做到以结果为导向,才能成为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共同纲领。

  在当时看来,亚洲经济受到三个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一是恐怖主义袭击美国的“9·11”事件,二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三是金融危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采取哪些促进亚洲区域合作的措施,才能抵御这3个重大事件对亚洲经济的消极影响?采取哪些区域合作的措施,才能既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又减轻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我们考虑认为,这些应该是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设计的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亚洲经济遭受了巨大损失,到论坛举办之初还没有完全复苏。学术界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失控,特别是短期资本市场的开放。另外一个看法是亚洲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所以,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争先恐后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全球经济的波动给亚洲带来的损失和冲击,究竟向亚洲提出了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讨论。

  所以,我们认为,亚洲经济复苏应该成为2002年论坛的重点议题。讨论这个议题必须从亚洲区域内经济结构入手,从区域内经济合作上找出路。讨论亚洲经济复苏的重点是亚洲区域内经济结构优化、亚洲区域内经济互补、扩大亚洲区域内内需、开发亚洲区域内市场和资源潜力、调整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等问题。

  另外,当时中国加入了WTO,这也是亚洲各国最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建议在中国加入WTO方面设计一个讨论专题,重点讨论中国入世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给其他亚洲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及其为亚洲经济所作的贡献,亚洲其他国家的企业怎样抓住中国加入WTO给亚洲经济复苏带来的机遇等。

  博鳌亚洲论坛的特色在于它的非政府性质,设计论坛议题不应仅从政府的角度观察亚洲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问题,而是应该设计出足够的企业界愿意参与讨论的议题,这样对企业才有吸引力,这样的非政府论坛才有生命力。所以,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性安排,企业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加入WTO与亚洲其他国家企业的发展机遇,能源、电信、民航等亚洲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都应列入相应的讨论专题。此外我们还认为,要“开门办论坛”,吸引亚洲国家参与,论坛主题议题设计应该也必须充分考虑其他亚洲国家的意见。

  为做好首届年会筹备建言

  主题议题设计有了初步思路后,随后的工作就得到了较大的推进。10月8日,中改院向秘书处正式提交上述4套文件的电子版。10月13日,中改院向秘书处提交了上述4套文件的中英文书面文本。10月30日当天,陈锦华同志还召开中方协调会,决定由中改院根据秘书处的委托,承办11月15日的主题议题亚洲专家讨论会。

  11月15日,在中改院召开了由高尚全同志主持的亚洲专家讨论会,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官员出席。会议围绕中改院提交的4份建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当时中外专家认为,我们提交的文件基本反映了亚洲国家共同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对会议组织程序给予肯定,邀请函附有提交讨论的所有文件,体现了论坛年会主题议题形成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会议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并通过了专家讨论会报告。

  根据中外专家的意见和当年在上海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成果,及陈锦华同志的批示精神,中改院在专家讨论会后开展了几项工作,包括会后立即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了4个文件,向50多位亚洲专家发出了根据亚洲专家会议意见修改的4个文件,继续征求意见;收到17名亚洲专家对会后修改稿反馈的意见后,对所有文件再次进行了修改,包括增加了“10+1”“10+3”“三国四方”“中国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自由贸易构想,“亚洲区内经济合作与区内最不发达国家”“亚洲经济结构性改革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讨论内容;根据APEC上海会议精神和我国加入WTO出现的各种新观点,修改了背景报告;提出了可供秘书处根据年会实际需要邀请的127名中外专家名单;向秘书处提交了由10个文件组成的2002年年会筹备文件汇编等。

  最重要的是,我们提出了关于论坛年会后期筹备工作中几个问题的建议,现在我仍记忆犹新。我们当时提出,由于时间极其紧迫,需要做的工作还相当繁重,高效率的落实机制和协调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我们还再次明确表示,愿意在秘书处的统一协调下,尽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此次年会智力支持的各项任务,决不误事。

  以上就是首届博鳌亚洲论坛主题议题设置的情况。在首届年会上,参会代表充分表达了加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和共识。有了第一次成功,第二次年会的议题设计又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中改院身上。

  中改院为博鳌亚洲论坛提供智力支持

  自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创立起到2006年年会,中改院一直是其唯一智力支持机构,为年会提供主题议题方案设计,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在博鳌亚洲论坛的议题设计中,中改院的专家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初创阶段的智力支持机构,我们建立了由480多名全球知名的亚洲问题专家组成的数据库。每届年会结束的3个月之后,中改院都会启动下一届年会主题议题的策划,向专家发函咨询对下一届年会主题议题的建议。

  在2002年的基础上,2003年年会议题进一步围绕“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这一主题拟定了一系列会议议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提出了2003年年会主旨是“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大会设置了4个主议题、14个分议题,4个主议题分别是“亚洲经济发展前景”“亚洲区域经济和贸易合作与展望”“亚洲区内金融安全与金融合作”和“亚洲发展之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这4个主议题体现了中改院的智慧成果。

  2004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与中改院正式签署了“中改院作为博鳌亚洲论坛智力支持机构的协议”,明确了中改院参与制定年会议题、为年会提供工作人员、参与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组织的其他会议的议题设计、协助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建立专家委员会、承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委托的其他服务等多方面的智力支持内容,我们还同意承担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在海南的联络工作,为秘书处在海南的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则指定中改院为其智力支持机构,并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及其他有中改院参与的会议及此类活动正式出版物和网站上展示中改院的标识。所以,在博鳌亚洲论坛初创阶段,中改院与博鳌亚洲论坛的接触非常密切。

  作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智力支持机构之一,中改院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同。回想起20年前中改院受命参与首届年会议题设计,我仍心潮澎湃。这20年来,所有论坛年会的证件我都留存为纪念,中改院也保留了相当珍贵的博鳌亚洲论坛专项档案。H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特别报道
   第06页:特别报道
   第07页:特别报道
   第08页:特别报道
   第09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0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1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2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3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4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5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6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7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8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9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0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1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2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3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4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5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6页:特别记忆
   第27页:特别记忆
   第28页:特别记忆
   第29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0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1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2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3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4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5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6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7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8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9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40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41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2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3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4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5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6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7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8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9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0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1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2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3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4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5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决策参考
   第60页:决策参考
   第61页:决策参考
   第62页:决策参考
   第63页:决策参考
   第64页:工作交流
   第65页:工作交流
中改院与博鳌亚洲论坛的故事
今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20年14中改院与博鳌亚洲论坛的故事 2021-03-15 2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