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决策参考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海南汇聚人才、集聚人气的几点思考

  文|刘旭

  人口的数量和素质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何更好地汇聚人才、集聚人气,把海南打造成为五湖四海有志之士逐梦人生之港?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要坚持“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吸引年轻人、聚集人气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任务”“更重视‘本地和尚’的培养”。遵循沈晓明同志的讲话精神,笔者浅谈几点思考。

  一、充分发掘、用好海南丰富的“侨资源”“侨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打好‘侨’牌,要深入调研、摸清情况,调动广大华侨的积极性,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产业,扬长避短、久久为功,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共同实现中国梦。”海南全省有归侨侨眷1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文昌、海口、琼海、万宁、儋州等市县。琼籍海外乡亲约390万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以上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泰国120多万人、马来西亚70多万人、新加坡40多万人、印尼20多万人、美国和加拿大10余万人。广大琼籍侨胞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是助力和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一支特殊的重要力量,他们熟悉住在国的政策法规、风土人情,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政商界人脉,且与海南亲人血脉相通、同根同源,大部分精通“两文两语”(中文、英文、粤语、海南话),甚至通晓双方贸易规则和惯例。引导海南海外侨胞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

  一是全省应进一步做好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建立资讯清晰完备的海南海外侨胞人才资源信息库。二是建立健全与海南海外主要侨团常态化联系机制,密切联谊一批在海外有影响力、凝聚力的侨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宗亲会、同学会、商会等社团,更好掌握海外侨胞及侨团发展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其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三是以侨为桥、以侨引资,实施海南“侨商回归”工程。规划建设海南海外侨胞人才聚集和创业发展基地,设立专门服务平台。由于“侨一代”大多年事已高,事业、产业多数由“侨二代”“侨三代”掌管,他们视野开阔、年富力强,正处于事业爬坡的状态,但对乡情认知不足,应加强联谊、加大吸引力度。应促进侨企与海南本地企业进行实质性合作,在海内外搭建较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四是充分发挥海外侨胞人文资源优势。海外侨胞深度了解住在国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社会习俗,与住在国民众有“文化共识”,应以文化、旅游、教育等为切入点,广泛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五是多从住在国的角度认识海外侨胞的作用,在当地宣传好海南海外侨胞为住在国所作的贡献,促进海外侨胞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和力量,发挥好桥梁和使者的作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吸引高校毕业生来琼留琼回琼就业创业

  习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留住大学生,就是留住一个地方的未来。由于海南本地高校少,在校大学生人数与武汉、南京等城市远没有可比性,因此除了“留”外,还有一个“引”的问题,须坚持“留”“引”并重,研究出台一系列综合性政策。

  据统计,海南大学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留琼的仅1/3,海南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流出岛外,其中不乏自贸港建设紧缺的理工农医类专业毕业生。这里仅就如何更好留住本地高校和海南籍大学生,提两点立竿见影的先导性思路:一是重视海南本地高校应届优秀毕业生的留琼直接吸纳。本地高校的学子在海南已生活4年以上,基本适应气候、熟悉风土人情,有一定的朋友圈,不存在对城市的陌生感,就地就业不存在适应期、过渡期。比如,西安市已连续多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每年定向在陕西省7所985、211、“双一流”高校(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直接招聘应届优秀毕业生,到西安市事业单位工作。可参照西安市的做法,严格事业编制管理,根据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向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等本地院校定向直接招聘应届优秀毕业生。二是重视海南籍在外就读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的返琼回流。海南籍学子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而且回海南工作一般暂时不存在住房、照顾子女和赡养老人等后顾之忧,可立即安心投入工作。据统计,海南籍考生近3年考取985、211、“双一流”高校的人数每年约在5500人。这部分学子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可实施“琼籍优秀学子回流工程”,组织人事部门统筹,每年拿出一部分省直和市县机关公务员、事业编制,面向在省外985、211、“双一流”重点高校就读的海南籍应届优秀毕业实施定向人才招聘,切实优化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并作为人才“蓄水池”,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储备后备力量,用5到10年时间,使全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整体素质实现质的飞跃。

  三、探索推进海南籍在外工作优秀人才“归雁还巢”

  近年来,为加快聚集人才,浙江、湖南、河南、山东等省纷纷出台政策,吸引本籍在外工作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企业人才回乡。仅2020年就有21地出台此类政策,其中既有区、县,也有泰安、济宁、聊城、临沂、德州等地级市。比如2020年,湖南省华容籍在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人才回乡计划”明确,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双一流”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调入。全国人才流动是一个大趋势。不少海南籍人才在外地安家立业、事业有成,拥有技能专长,期盼能回琼分享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有些在外工作的人员由于父母年事已高、路途遥远、常年在外无法照顾老人等诸多原因,想返琼工作、回报家乡。这部分琼籍在外人才由于心系海南,心态更为稳定。海南各市县、镇街可根据本地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面向原籍本地的在外工作的优秀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人员出台政策,每年拿出部分职位定向选调,让思乡的游子回家,共建共享海南自贸港。

  四、厚植海口的“头部城市”比较优势

  海南要成为人口流入的高地,解除落户限制只是基础性工作,最核心的还是要靠提升产业竞争力,释放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对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来说,如果在省内城市有足够的优质就业岗位,他们就会优先选择在本省就业。近几年,湖北、湖南、河南等一些中西部省份的外出劳动力陆续回流,正是建立在其省会城市加速崛起的基础上。

  海口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亟待做大做强。相较于行政扩容的非常规手段,通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来推动城市都市圈建设,引导圈内资源向圈中心聚集,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有效路径。发展壮大海口省会经济圈,能有效提升海南经济竞争力,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欲强海南,必先强海口;看自贸港建设成效,亦应先看海口。要举全省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以重点产业共育、重点园区共建、公共交通共联、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为主要内容,实质性加快推动“海澄文定”一体化,以强有力的头部城市来加速资源的集聚,切实做强省会城市和省会经济圈。

  五、探索率先全面放开海南城乡生育政策限制

  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海南近10年来人口增长较为平稳,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14‰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均2-3个千分点。但是,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来,海南人口增长总体上反而有变缓趋势(2019年全省人口出生率12.87‰、自然增长率6.76‰;2018年全省人口出生率14.48‰、自然增长率8.47‰;2017年全省人口出生率14.73‰、自然增长率8.72‰)。根据这一走势,海南如果全面放开城乡生育政策限制,人口暴增的可能性极小,且海南人口基数小、地理单元独特,其风险应是可控的。

  当前,群众生育意愿普遍不高,经济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生育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经济负担、婴幼儿照护和女性职业发展等方面,群众反映尤为突出,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大为减弱。今年2月20日,国家卫健委回应表示,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工作。海南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可探索率先全面放开海南城乡生育政策限制,并在提升月子服务、培育母婴产业链上下功夫,加大对托育服务机构投入等,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生育积极性。

  六、加快推进海南高铁联通、全国并网

  高铁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产业格局变革的加速新引擎。琼州海峡是国家经略南海的“咽喉要道”、联通海南和内地的“黄金水道”和民生发展的“生命通道”,每年承担着海南90%的生活物资和约1/3的旅客进出岛重任。湛江作为对接海南的“桥头堡”,正在推进深湛、合湛、广湛、包海、张海五条高铁(包海、张海两条线路设计直达海南)建设,将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络。包海高铁,北起内蒙古包头,向南经鄂尔多斯、延安、西安、重庆、贵阳、南宁、湛江等,终点为海口,全长23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张海高铁,主要经过张家界、桂林、湛江、海口等热门旅游地区,全长11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已列入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计划”。其中,湛海高铁是包海高铁和张海高铁通往海南的共线段,由湛江市出发,向南在徐闻轮渡过海,然后至海口,全程130公里,设计时速均为350公里,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海南要进一步积极关注并推进湛海高铁加快建设,确保2024年或更早一些建成通车,尽早打通海南与全国高铁网络联通的“最后一公里”。

  湛海高铁是海南高铁联通全国的关键段,且湛海高铁与正在建设的广湛高铁,将共同组成连接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大通道,海南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江浙沪、京津冀等地将更为快捷便利。上述高铁线路的建成将使海南高铁真正实现“直通全国梦”。

  七、探索实施“海南自贸港荣誉岛民”制度

  荣誉市民是世界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地方荣誉称号,是对在当地作出突出贡献的外来人士的一种鼓励和表彰。国内许多城市都有授予非本市公民“荣誉市民”的做法。上海市1997年就出台《关于授予外国人“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办法》。2020年,上海市授予日本籍人士平井康光“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授予西班牙籍人士安瑞璋等10位外籍人士“白玉兰荣誉奖”。从1993年至今,浙江省宁波市已授予196位海内外人士宁波荣誉市民称号。在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中,可研究制定《海南自贸港荣誉岛民授予办法》,严格程序和标准,每年授予若干为海南建设与发展、国际交流及社会公益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岛外人士“海南自贸港荣誉岛民”称号。同时,可在省博物馆设立“海南自贸港荣誉岛民荣誉馆”,以荣誉岛民为展示对象,颂扬荣誉岛民对海南所作出的突出贡献。H

  (作者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本文责编/黄亮   邮箱/ huang7806g@163.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特别报道
   第06页:特别报道
   第07页:特别报道
   第08页:特别报道
   第09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0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1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2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3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4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5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6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7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8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19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0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1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2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3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4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5页:博鳌亚洲论坛20年
   第26页:特别记忆
   第27页:特别记忆
   第28页:特别记忆
   第29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0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1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2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3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4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5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6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7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8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39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40页: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41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2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3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4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5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6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7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8页:铆足“牛劲”争朝夕
   第49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0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1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2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3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4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5页:宣传思想文化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决策参考
   第60页:决策参考
   第61页:决策参考
   第62页:决策参考
   第63页:决策参考
   第64页:工作交流
   第65页:工作交流
关于海南汇聚人才、集聚人气的几点思考
今日海南决策参考57关于海南汇聚人才、集聚人气的几点思考 2021-03-15 2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