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精神文明建设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愿服务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2007年以来,鹦哥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吸引了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环保教育等志愿服务,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省文明办供图

  文|本刊记者 黄亮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海南结合自贸港建设实际,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在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领域广泛开展,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持续打造品牌特色,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志愿服务注重生态品牌特色

  省文明办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作用,突出打造生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着力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统筹山林湖海保护发展等方面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打造生态志愿项目品牌。以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目的,根据全省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结合当地实际,分类指导全省各地广泛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重点打造了海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湿地保护志愿服务项目、三亚市海洋垃圾清理志愿服务项目、鹦哥岭青年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昌江黎族自治县“植树娘子军”植树造林志愿服务项目等四个颇具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生态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吸纳了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专家学者志愿者积极参与。

  开展生态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提升生态志愿服务活动的品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参加“昌化江畔木棉红——全国散文名家走进海南昌江”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为广大文学爱好者讲学授课,并集中创作了《往内心生长的植物》《朽木的芬芳》等海南生态文化题材散文。组建海南省文化系统志愿者队伍,加强生态题材作品创作,创作的山歌剧《呦呦鹿鸣》入选中宣部建党百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致力“非遗传承”弘扬和保护。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带动,发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志愿弘扬和保护。如昌江县黎锦和黎陶“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项目,由当地知名非遗手艺人志愿者无偿为广大游客和青少年儿童讲授黎族织锦、制陶技艺,促进非遗技艺落地生根;琼海市“古邑梨苑”志愿服务项目,收集塔洋琼剧名伶传记、道具、古剧本、唱片等具有收藏价值的琼剧藏品,打造“古邑梨苑”品牌文化展馆,并开设周末剧场,大力弘扬和保护了当地“非遗传承”项目。

  以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省文明办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完善服务机制,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指导各市县文明办以开展农村志愿服务为抓手,着力对宣传文化、涉农、科技、司法、教育等阵地资源和活动资源进行认真梳理盘点,吸引党员干部、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等参与,组织志愿者开展“三下乡”活动,着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组建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宣讲团,把课桌搬进乡村农家院舍、田间地头,让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活动,现场为种植户培训荔枝、芒果、菠萝、槟榔等种植管理技术,传授正确施肥、用药、保果等实用技能,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受教育。

  创新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围绕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惠民政策、美丽乡村建设等主题,各市县通过开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文明创建”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带动农民转产转业,主动融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产业,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旅游新产品。如开展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黎花里生态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助农村群众增产增收,让偏远落后的乡镇蜕变为自贸港新兴的旅游“网红”打卡地。

  提升服务能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聚焦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海口市琼山区“我是能人”群英会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统筹各行各业“身怀奇技”的能人,组织各区能人依托群英会的舞台展示才艺,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形成了一呼百应的志愿服务队伍。

  志愿者积极投身新冠疫情防控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文明办按照省委、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以基层需求为导向,采取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安全、有序、有效开展。

  一是号召党员干部就地化身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除重要岗位和基本运作保障外,其他人员就地转化为抗疫志愿者,主动向挂点镇(区)对接报到,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特别是2022年“0801”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试点推广全员志愿者“第二身份”总动员,组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用公职人员牵头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二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为载体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动志愿者力量下沉,组织志愿者参与信息登记、张贴公告、分发物资、测量体温、代购投递等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夯实群防群控的基层根系。

  三是着力为被隔离特殊群体提供心理疏导,建立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微信群,为留观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帮助留观对象和封控小区居民科学疏导焦虑情绪,化解心理症结。

  四是对援沪医护人员家庭开展“一对一”结对志愿服务,将一张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联系卡递交到援沪医护人员家属的手中,帮助他们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代购物资等,以实际行动为家属排忧解难。

  五是发动离退休老党员、道德模范参与疫情防控,联合省委老干部局,指导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依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立了20支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总队和621支志愿服务队,近3000名离退休干部党员以不同方式纷纷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用真情演绎抗疫战线“最美夕阳红”。H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4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4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1页:学思践悟
   第32页:学思践悟
   第33页:学思践悟
   第34页:学思践悟
   第35页:学思践悟
   第36页:学思践悟
   第37页:一线调研
   第38页:一线调研
   第39页:一线调研
   第40页:社会治理
   第41页:社会治理
   第42页:社会治理
   第43页:社会治理
   第44页:社会治理
   第45页:社会治理
   第46页:社会治理
   第47页:决策参考
   第48页:决策参考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工作交流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南海撷萃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志愿服务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今日海南精神文明建设28志愿服务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2023-02-15 2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