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精神文明建设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记省文明家庭符良玲家庭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是一棵树 撑起海蓝天
——记省文明家庭符良玲家庭
符良玲一家

  文|本刊记者 朱薇

  一头花白的卷发,两部总是充满电的手机,说话时总是柔声细语……初见符良玲时,很难把她和奋战在禁毒战线十几年的“老兵”联系在一起。更让人钦佩的是,她的丈夫黄合兴和儿子黄博楠亦是在政法战线兢兢业业的一线民警,就是这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忠诚与热忱的一家三口,荣获“海南省文明家庭”。

  “感恩的心会感动别人”

  符良玲和黄合兴彼此都很理解对方的工作。早些年,黄合兴带领一班年轻民警组成专业团队,专门打击扒窃等犯罪活动。当时符良玲的工作还不忙,她就把家务活全部包揽了。有了家庭的支持,黄合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2011年,符良玲来到海甸街道禁毒办负责禁毒工作。该街道因毒品泛滥,一度被海口市禁毒委列为挂牌整治单位。为此,符良玲下定决心,要和街道禁毒办的同事们一起打一场翻身战。

  毒品,是一个令人望而退却的恐怖名字。它像是冰冷的魔爪,将许多迷茫的灵魂拖入阴暗的深渊。

  而符良玲身上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绝望无助的吸毒人员重获新生。她尝试推行“对接无缝化、管理网格化、帮教精准化、服务亲情化”社区戒毒(康复)的工作模式,用科学有效的“三个修复”法帮助帮教对象找回尊严,用持之以恒的点点滴滴传递了大爱和温暖。

  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海甸街道当年就摘掉了挂牌整治单位的“帽子”,2018年被国家禁毒委确定为“全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示范点”。

  “我坚信,感恩的心会感动别人。”符良玲说。刚开始从事这份工作时,她遇到了一颗“特别难打开的心”。那时,从戒毒所出来的阿伟(化名)要到海甸街道禁毒办找符良玲进行尿检、建档,可符良玲却迟迟见不到他的踪影。于是,符良玲让社区综治办工作人员上门通知。工作人员回来后吓得连连摆手:“玲姐,我不敢去了,去了就没命了,那家人说,再去就拿刀砍死我。”没人敢去,工作还要做,符良玲决定亲自上门。

  第一次去,阿伟的母亲一听符良玲是禁毒办的工作人员,便破口大骂:“都怪你们,我儿子染毒了,你们还来,是不是想让邻居看我们的笑话?”老人边骂边把符良玲给的宣传材料扔了一地。

  第二次去,阿伟的母亲更生气了,连门都不开,干脆隔着门喊道,“骂了你,你咋还敢来?”符良玲等老人数落完后,悄悄将宣传资料塞进了门缝。

  第三次,第四次……老人终于打开门,让符良玲进去。“我信你是好人,要不然不会来那么多次,但我那染毒的二儿子做不了主,这件事我得跟大儿子商量。他一直觉得弟弟吸毒很丢人,讨厌外人来家里。”正在谈话间,老人的大儿子回来了,他看到符良玲后情绪激动,一边喊叫,一边抄起凳子要打符良玲。还好当时老人反应快,第一时间将符良玲推出门外,迅速把铁门锁上。

  “虽然害怕,但我心里更为阿伟着急,他要是不来尿检、建档,系统录入时间就要过了,对他影响更大。”幸好,老人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几天后,阿伟来到禁毒办进行尿检和建档。从那开始,在符良玲的鼓励下,阿伟一点点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一家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被别人嘲笑家里有“瘾君子”。“真的很感谢玲姐,是她给了我们温暖和希望。”阿伟感激地说。

  “他们鼓励我做到最好”

  虽然时常能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欣慰,但这份工作更多的是坚持下去的辛苦。符良玲回忆说:“刚来我就觉得工作量特别大。我要一人建一个档,还要帮教、尿检,解决各种问题。而且帮教对象总是不配合,我们常被拒之门外,严重的还拿水泼你,拿刀和棍子威胁你。过后想想也会怕得直哭。”

  令符良玲坚持下来的,首先是丈夫和儿子的支持,“他们鼓励我,要做就做到最好”。

  笨鸟先飞。符良玲开始留意海口市禁毒工作做得最好的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经验,“然后强迫自己用脑用心记”。通过慢慢学习,再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她逐渐学会了制订相应的计划。“我爱人鼓励我说,先立一个小计划。小计划,大目标,你可以的。”

  符良玲鼓起勇气,给自己定下第一年“帮扶五个人”的计划。“挺辛苦的,早上7点到办公室,晚上10点才回家,吃饭洗澡完又接着干活了,加班到凌晨3点是常态。”第一年下来,符良玲不仅完成了预定的计划,还成功多帮扶了10名吸毒戒断人员,她也因此收获了经验和信心。

  人人谈毒色变,难道符良玲不怕吗?对此,她直言,一开始也是带着疑虑与帮教对象接触的。但是后来发现,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很多人内心深处仍存善念。“他们大部分都是误吸毒品的,知道危害后,也想戒断。但是此时,家人也不信任他们,社会上也排斥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像老鼠,恨不得有个洞钻进去,觉得自己能死掉才是最好的。”

  而一旦接纳了帮扶,他们都异常努力和坚强。符良玲介绍,有一个让她印象特别深刻的帮教对象,一家七口靠他一人养活,两个孩子还要上学。他凭自己的勤奋努力,从服务员干起,成为了厨师,孩子成绩也很好,家庭的命运从此改变。

  符良玲帮助过的一个人后来甚至成了有名的企业家,“前不久还有媒体专门采访他戒毒的故事,满满的正能量。”说起那些戒毒后成功回归社会的帮扶对象,符良玲感到非常自豪。

  出于对符良玲的感激和信任,许多帮教对象在成功戒断后还做起了志愿者,主动带禁毒专员排查吸毒人员,帮助他们寻找住所,协调沟通,现身说法,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了援手。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在采访中,符良玲多次提及自己的家庭。“爸妈从小就教育我们,多去关爱别人,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当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扪心自问,这辈子走过来付出了什么,为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做了点什么?而不是自己享受了什么。”

  符良玲特别感谢丈夫,“他比我更辛苦,帮过的人更多。他经常说,要感谢党和政府,才有这么好的日子,这对我的影响很大。”

  符良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吸毒戒断人员因为履历有污点,常常会遭到无端的贬低、侮辱,甚至人身伤害。“我们就告诉他们,因为自身有污点有案底,遇到这种事不要顶嘴,如果出事了有街道在。”符良玲说,曾有一位帮教对象在参加聚会时遭到同学的辱骂。“同学说,你是吸毒仔,我踩死你就像踩死蚂蚁。结果他真的拿了一把水果刀,捅了这个帮教对象两刀,肚子上的伤口长达20厘米。我和街道工委书记、主任第一时间赶到报警。伤人者一开始还不肯赔偿,后来,我们积极通过法律援助,民转刑,让他赔偿了5万元。”

  符良玲说,经过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感慨说,想不到“吸毒仔”还有政府保护呢。符良玲说,许多吸毒人员往往对政策不了解,索性破罐子破摔。还有人认为,政府的打击抓捕是为了完成上级的工作任务。“但是经过真心实意的帮扶,帮他们戒毒、找工作、找对象,帮他们修复家庭关系,他们认识到,政府不是在做面子工程,是真心实意帮助他们。”

  “好多人问我不累吗?我在工作中真的不累。”符良玲说,“在未来的禁毒路上,只要大家需要,只要我还能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也许在符良玲一家看来,他们的工作性质注定要默默奉献,但正是这种“孺子牛”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才能化为枝繁叶茂的爱心之树,撑起广阔的碧海蓝天,将更多大爱洒向人间。H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4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4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1页:学思践悟
   第32页:学思践悟
   第33页:学思践悟
   第34页:学思践悟
   第35页:学思践悟
   第36页:学思践悟
   第37页:一线调研
   第38页:一线调研
   第39页:一线调研
   第40页:社会治理
   第41页:社会治理
   第42页:社会治理
   第43页:社会治理
   第44页:社会治理
   第45页:社会治理
   第46页:社会治理
   第47页:决策参考
   第48页:决策参考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工作交流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南海撷萃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爱是一棵树 撑起海蓝天
今日海南精神文明建设29爱是一棵树 撑起海蓝天 2023-02-15 2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