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
海口江东新区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通过完善园区配套、夯实产业根基、筑牢发展底座,提升有效投资。年度投资额从2019年的14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13亿元,年均增长40%;2023年投资计划500亿元,上半年预计完成216亿元,同比增长24%。2019年以来,社会投资占比从不足30%提升至61%,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强化三个意识
狠抓投资基础
一是谋划意识。成立项目谋划专班,围绕强配套、促产业、优民生,积极争取专项债、中央资金支持。当前在建项目155个,总投资1284亿元;谋划储备项目127个,总投资1239亿元,其中社会投资占比87%。
二是配套意识。注重“三生融合”,稳步推进生产、生活配套建设。截至目前已完工58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9个民生公共服务配套项目、22个生态环保项目,园区生活配套逐步完善,生态本底更加厚实,产业承载能力更强。
三是集群意识。以总部经济和临空经济为主引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累计招引重点企业251家,其中世界500强39家;成功打造千亿级现代商贸服务产业集群;临空经济已初步实现航空运输、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航空维修在内的产业集聚,努力打造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破解三大难题
做好要素保障
一是资金难题。探索投融资创新举措,以“股权+EPC”等模式建设安置房、安居房项目,以31亿元政府投入撬动社会资本221亿元,缓解政府出资压力。
二是征拆难题。为解决征拆资金需求,率先将关联土地征拆费用纳入路网概算,打通地债资金用于征拆资金的拨付渠道;安置房建设改“先拆后建”为“先建后拆”,目前累计开工约240万平方米,实现“拿地即开工”,累计可减少过渡安置费约32亿元。
三是履约难题。改变以往重签约、轻履约的做法,完善招商合作协议、土地准入协议相关对赌条款,明确项目投资强度、开竣工时间,促项目自我加压;常态化开展项目巡查,综合利用“红黑榜”“三色预警”等督办方式,全面推进项目履约建设投产。
建立三个机制
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高位推动机制。建立省、市、区三级协调机制,通过省市领导定期调度、部门现场办公、属地就近服务,实现资源要素向园区倾斜,形成推动园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高效审批机制。推出“工程建设项目一件事一次办好”、否定报备制度等二十余项审批制度改革,试行全省首个BIM报规报建智能审查系统,园区整体审批时限压缩90%。
三是跟踪服务机制。实行“一项目两专员”机制,将服务项目满意度、项目开工率、项目投资完成率与专员绩效挂钩,激励专员主动履职,确保一般问题不过夜、难点问题不过周。
下一步,海口江东新区将继续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瞄准固投目标,努力实现项目投资质效双升,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贡献江东力量。H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