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前的重要时间节点再赴海南,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给予实地指导。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第4次来到琼州大地,他强调要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紧推进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殷殷嘱托,更是奋进动力,为海南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乘势而上的信心和决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军情的变化,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兼顾发展和安全,作出发展商业航天的重大决策。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商业航天”,明确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等新增长引擎。作为航天强国战略承载地、商业航天产业先行区,文昌国际航天城(下称“航天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使命担当,注重创新突破,正锚定“商业航天先行示范区、航天新经济样板区、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港”的发展目标奋勇向前,努力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跨越发展。
观大局,海南商业航天版图徐徐展开,夯实商业航天发射能力使命不渝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党中央寄予厚望,海南人民充满期待,我们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硬核担当,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商业航天发射场建设者以“拼”的精神、“竞”的姿态奋战800余天,推动二号发射工位于2024年11月30日实现首发成功,顺利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书写了成绩斐然的航天奇迹,彰显了不同凡响的奋进力量。“新工位、新火箭、新机制、新团队”开启了海南商业航天的新征程,实现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射领域“从0到1”的突破,文昌商业航天产业链实现了逻辑闭环。
对标国际,美国商业航天领军企业SpaceX公司于2024年全年执行发射任务超100次,占全球当年入轨发射总数一半以上,星链卫星总数达七千余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航天城来说,加快形成高密度、航班化的商业发射能力,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加快推动商业航天发射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多工位平行实施多个任务的能力;提升测控、安控、测发能力,加快试车台、海上回收平台、火箭转运码头建设。推动实现2025年“月月有发射”,火箭“出厂即发射、返回即复用”,有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商业发射任务。
抓机遇,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奔赴星辰大海时不我待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各类支持政策、行动计划层出不穷。航天城切实增强促发展、抓落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海南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4—2030年)》的引领下,依托商业发射场资源优势、自贸港开放政策优势,不断探索、深入论证,蹚出了一条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捷径可走的情况下,航天城坚持以场带产,按照“星箭场”模式规划,以商业航天发射场为中心,在周边建设星箭产业园,落地了一批火箭总装总测、卫星制造等产业项目。“3+1+N”产业集聚效应正加速形成,空间布局正逐步完善,“种发射之树、聚全球之需、育产业之势、结数据之果”的发展逻辑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型。航天城用4年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华丽蝶变。
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自2020年成立以来,航天城营收、税收、固投等指标增速连续在省重点园区中排名前三。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3.55亿元,平均增速43.39%,园区发展整体向好,增长势头持续加快。
重点项目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充分发挥“两场三链”的核心优势,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谋划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项目“四梁八柱”。比如,布局建设星箭产业园,火箭装配厂房已具备保障任务能力,卫星超级工厂主体结构提前封底,2025年将下线第一颗试验星,逐步形成年产百星、千星的能力。卫星研发中心、遥感卫星应用产业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园区在建项目48个,总投资262.86亿元。2025年拟推动新开工项目29个,总投资230.87亿元。重大项目牵引的“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布局已然成型。
产业协同集聚效应迸发显现。根据海南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航天城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商业航天产业链加速延伸,形成国家航天局高分中心、航天科技集团、中旅集团等航天产业龙头协同互补的优势发展格局。火箭链方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海南总装测试中心已揭牌。与9家火箭头部民营企业签署产业投资协议,星际荣耀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项目开工建设。卫星链方面。聚焦打造“1+1+8”产业集群,以卫星超级工厂为核心,布局关键分系统和部组件研制生产等项目,卫星控制系统制造中心、卫星载荷系统制造中心等项目今年年初集中开工,与26家卫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寰宇国际测控网文昌站项目开工建设,助力航天城形成卫星测运控比较优势。数据链方面。加快建设国际卫星数据交易服务平台。成功承接外星发射服务、“两头在外”来数加工两个首单。天仪研究院、北斗微芯等4家数据链代表性企业,入驻遥感卫星应用产业服务平台。航天旅游方面。与中旅集团合作,成立子公司,联合谋划一批航天旅游吸睛项目。与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博物馆联合推动中国航天博物馆海南馆前期工作,争取2025年开工建设。
2025年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出现“航天城元素”,涉及多项工作部署,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航天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比如,支持打造文昌“航天旅游之都”,对文昌全域发展航天旅游定调子、划重点,同时也对航天城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创造性落实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高标准打造产业空间,狠抓重大牵引性项目建设,加强商业航天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下大力气推进一批航天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航天城“亮丽名片”。
行大道,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前景无限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庞大的卫星组网及应用将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术产业发展。航天城“以新提质”,深化科教融合发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园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向科技要产能。依托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加快实施“澜湄遥感数据中心建设”和“上合组织遥感数据示范”高分专项两项国际合作项目。依托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统筹设计与研制“海哨一号”雷达卫星,于2024年12月初发射成功,填补了国际上民用超低轨合成孔径雷达的空白。空天院海南分院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向低空寻发展。北斗导航赋能琼粤无人机公共货运物流跨海首飞,成功将455公斤虾苗运送到广东珠海莲洲通用机场。此次飞行作为航天大数据开发应用的典型案例,以乡村经济振兴为落脚点,以解决海南民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应用场景,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低空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融合的具体实践。
向人才要活力。与航天院校联合共建七星实验室,落地哈工大、西工大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获评国内领先人才团队,商发公司、航天城投开公司等4个团队被评为海南省人才团队。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加快建设,海南大学航空宇航研究院成立。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正加快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向金融要支撑。10亿元规模的航天产业基金形成投资能力。航天母基金、空天数字产业基金、银行系债转股基金、中科科电创投基金等覆盖重点产业链、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集群加速落地,支持园区重点企业赋能增效、以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全面助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改革创新是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将探索更多空间应用场景,谋划亚轨道旅行、空间育种、航天康养等新业态,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一批航天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商业航天以可用、易用、用得起的方式进入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打造航天新经济样板区。积极争取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催生新的应用场景,打造商业航天先行示范区。争取落地航天领域国家级科创平台,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商业航天作为重要经济增长引擎,发展潜力巨大,迎来了重大的窗口期和机遇期,同时,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将紧密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谋发展,形成贯彻新发展理念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互促演进,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商业航天,乘势起飞。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战略任务,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爬坡过坎、勇毅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把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努力实现商业航天领域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海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航天城力量。H
(执笔人:姚强、郭世平)
本文责编/黄亮 邮箱/ huang7806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