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百军
改进文风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文风关涉党风、思想作风、学风和社会风尚,对于主流新闻媒体而言,只有坚持良好的文风才能推动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强起来,更好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传递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完成党赋予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以深厚的为民情怀,解决主流媒体文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文风即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文风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其一,文风深刻关涉党风。我们党的历任领导人都对学风、文风的转变有过重要论述和要求,文风的改进与党的作风息息相关。其二,文风深刻关涉思想作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泥古不化、言之无物、冗长沉闷、刻板俗套的文章风格中走出来,学会使用清新朴实、言简意赅、活泼生动的语言。其三,文风深刻关涉学风。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知识积累扎实了才能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写文章。其四,文风深刻关涉社会风尚。优良的文风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过几十年的专业培养和实践锻造,我们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传播手段更加丰富,传播水平普遍提高。但进入新时代,新闻工作的环境、范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面对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加速演进的现实,主流媒体不同程度存在着文化生产和表达方式落后于时代的现象。如“一篇通稿打天下”的思维,口号式、机械式的传达,内容枯燥单调等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新闻文风出现了问题,即在思想上、感情上、工作上,没有完全尊重群众、亲近群众、贴近群众,我们的新闻传播还没有完全树立群众需求导向,对群众的信息需求缺乏足够的诚意,表达方式方法缺少应有的生气。这些问题时时提醒我们,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思维和实践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我们要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
改文风,首先要弄明白改什么。不良的文风有哪些?诸如那些面面俱到、离题万里之“长”,那些照抄照搬、不触及实际之“空”,那些堆砌概念、言不由衷之“假”。改文风看似改文字表达,实则是改作风,要把新闻制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真诚和尊重上。只有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真诚和尊重之上的新闻作品,才会有文风上的生气和感染力。
改文风,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改。毛泽东、邓小平同志讲话写文章总是着眼于实践,讲于所当讲,写于不得不写。我们在报道新闻时,也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信息期待为基础,否则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自我陶醉、自我表演。
改文风,更要思考怎么改。要着眼不同受众对象的不同要求、不同接受习惯。因此,必须以生动活泼、新鲜质朴的语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听得进、记得住,有所思、有所得。
以践行“四力”为突破方向和方法路径,不断增强把控新闻舆论的本领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在新起点上更加需要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强起来。
新闻舆论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采编队伍要强起来。这就要求主流媒体工作人员要直面并解决新闻工作队伍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增强本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完成好新形势下党的新闻工作的使命任务。
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同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密不可分。新闻舆论“四力”是目标,新闻工作者“四力”是手段。只有用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创作出精品力作,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好传递主流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新闻工作者“四力”起始于新闻人对新闻的热爱、积累、钻研,深刻于新闻人对于使命的信念、实践、创新,核心就是提素质、强本领、优作风。
以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基础,练就新闻工作者的“脚力”。“脚力”就是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努力在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深入采访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曾批评指出:“目前有部分新闻工作者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靠简报、会议材料编稿子,有时下乡了,也是‘走马观花’。”增强脚力就要求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彻底改造自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真正做到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多出来自基层一线的优秀作品。
以想得宽、想得透、想得深为关键,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脑力”。要培养新闻工作者对于重大新闻选题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思考、研判,要号准时代脉搏、焦点,找到思想共识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切中关键点,发挥主流价值观影响力。
以发现力、辨别力、判断力为核心,锻造新闻工作者的“眼力”。增强“眼力”是发现更多好素材、好新闻的必要环节,是眼见为实,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得更远更深。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时要具备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捕捉亮点、抓住根本的能力。
以人民群众喜欢看且深受教育、鼓舞为目标,提升新闻工作者“笔力”。记者的“笔力”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表达和呈现能力,它直接决定着新闻舆论传播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新闻舆论工作“要有很强的笔力”,强调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要去除空话套话虚话,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使作品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让主流声音更感人、更动人、更吸引人。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历数宣传思想工作领域的名家大家,无一不是践行“四力”的表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好脚力是根基,好眼力是前提,好脑力是核心,好笔力是关键,既层层递进、互相促进,又相互支撑、相辅相成。H
(作者单位:宁夏共产党人杂志社)
本文责编/陈慧 邮箱/ 1716610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