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文化传承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本位视域下王佐《鸡肋集》中的涉海创作

  文|李思彤  林安琪

  明代海南诗人群体以其鲜明个性和多样化题材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涉海、咏海之作尤显海南特色,构成了明代海南诗歌的重要分支。

  《鸡肋集》是海南“吟绝”王佐唯一传世的作品,其刊印流传命运多舛,保存至今实属不易。《鸡肋集》现存王佐涉海诗21首(含歌谣2首)、涉海论2篇,存量适中,内涵丰富,显示出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现有研究尚未充分关注王佐《鸡肋集》中的涉海篇章,本文聚焦王佐《鸡肋集》中的涉海创作,试图揭示其在自然、社会与个体等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力图凸显王佐涉海创作在海南文学中的独特地位和历史意义。

  自然本位:《鸡肋集》涉海创作中的海景潮候

  王佐在《鸡肋集》中的部分涉海创作,立足于“自然本位”的视角,展现了明代海南人民对海洋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其浩瀚之美的尊崇。一方面,王佐的涉海创作呈现出较强的知识性。相较于对海洋的神话、想象书写,王佐较为客观地陈述了明代海南一域海洋、地理、生物的状态,提供了部分可参考的事实依据。另一方面,王佐的涉海创作亦呈现出知识性与文学性的结合。王佐对海洋的感知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种主观融入,对照古代许多文士渡海、过海的被动之举、抵触之心,王佐对海洋的态度是亲近的、赞美的、体悟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同频共振。

  从宏观视角出发,王佐的涉海创作中不乏对宏大海景的描写。其诗作《黄龙观海》《青龙鼓浪》正为此例。《黄龙观海》一诗,首联即以“云门西北总茫然,大地无形只有天”的开阔笔触勾勒出海天一色的无限景象。《青龙鼓浪》的“云行万顷毫光射,展翮风生十二洲”则以宏观的视角描绘了云彩在广阔海域上的流动,阳光照射,以及海鸟乘风飞翔的自由姿态。《黄龙观海》复以回溯的视野倾吐“回视江湖难说水,自从开辟不知年”,深化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沧海桑田变迁的敬畏。

  从微观视角出发,王佐亦关注到了海南一域独特的潮候与风物。以《海边纪行》为例,其中“潮痕每准星长短,水候仍催月次躔”意为无论是潮水退去后留下的印记,还是海水的节奏和周期,都与天体的运行紧密相连,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性和宇宙间的和谐统一,不仅暗含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宇宙秩序的敬畏。以《回风岭·崖州》为例,通过对回风岭气候现象的精确描绘,展现了自然奇观的独特魅力,并折射出王佐对地理特性的深刻洞察。诗中“南北风来到此还”描绘了风在特定地理环境——回风岭的回转现象,而“南边和暖北边寒”则强调了岭南岭北气候的显著差异。诗人以“怪来天地人犹憾”表达了对这一自然现象的惊奇,最后以“一样琼南两样看”总结,反映了自然界多样性的美感和诗人对此的思考。

  海南的气候风物不仅塑造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也成为文学创作中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元素。以王佐为代表的海南文人通过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不仅记录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力量,而且深化了对地理特性的认识,丰富了海南海洋文学的内涵。

  自我本位:《鸡肋集》涉海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在王佐的《鸡肋集》中,海洋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对象,更是其情感表达和自我探索的重要媒介。王佐基于“海”的时间和空间结构进行多角度的自我观照,在与海洋的相互连带中找寻自我,在社会的变迁中定位自我,实现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与大海对话的每一刻,都绝非空泛地咏叹、赞美或惊惧,而是融入了王佐人生体认甚至宇宙之道。

  诗披文以入情,中国古代诗歌常以景传情,情寓景中,善于通过景物的描绘来传达深层的情感,王佐海洋书写中的情感表达亦不例外。例如,《海天长啸图》中的“高秋碧海孤蓬月”和“晴日沧州一笛风”两句,通过秋天的海洋和孤蓬月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悲秋和孤独的情感。诗人以“孤蓬月”象征着漂泊无定的孤客,通过“一笛风”表达了孤独中的一丝慰藉。诗人在“临渊独啸无人和,时有冯夷舞玉宫”中,通过“独啸”和“无人和”表达了一种孤独感,而“冯夷舞玉宫”则带有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和艺术魅力。

  海洋神话意象丰富多彩,在海洋书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方面源于古人对海洋的有限认知和丰富想象;另一方面,道教文化将海洋视为神仙居所,加深了其神秘感。因此,诗人笔下的海洋常带有神话色彩,与实际的海洋有所区别。《浮海》二律,其一“试将我意问冯夷,士子何辜苦祸之。不放禹门看鲤化,却教瀛海觅鲸骑。云梯莫步波心月,丹桂难攀影里枝。手把香醪无土滴,白头空有泪双垂。”通过提问冯夷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士子遭受不幸命运的同情与不平。这里的“冯夷”不仅是海洋的化身,而且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人用“禹门看鲤化”和“瀛海觅鲸骑”两个意象,分别代表了士子们原本应有的平步青云的愿景,和现实中不得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寻找生存之路的艰难。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强化了诗人对于士子命运的悲悯之情。

  《鸡肋集》中的海洋书写不仅以其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吸引读者,更融入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规律的洞察,彰显了其卓越的文学造诣和哲学修养。在《海天长啸图》中,诗人通过对海洋景象的细腻刻画,体现了对自然之道的深刻领悟。诗中的“高秋碧海孤蓬月,晴日沧州一笛风”不仅描绘了一幅辽阔秋日海景,更通过“孤蓬月”和“一笛风”的意象,传达了自然界中万物互联、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哲学理念。在《海边纪行》中,王佐通过对临海百姓日常生活的观察,展现了其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诗句“潮痕每准星长短,水候仍催月次躔”不仅反映了潮汐现象的规律性,而且隐喻了社会秩序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微妙联系。

  社会本位:《鸡肋集》涉海创作中的现实主义

  明代海南诗人的涉海、咏海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海南地方特点,以丘濬与王佐为例,二人交往较为密切,但对海洋的书写却各有侧重。丘濬官至明朝宰辅,其诗作眼光并不止乎伤春悲秋和自我感伤,更多涉及政治、经济、理学、医学等各个方面,其涉海诗中对海上贸易的书写值得关注,学界已有部分论述成果。相比而言,王佐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对海滨生活的描写和感受更加细致入微,以当事人的第一视角出发书写闻见一手材料的真实感受,使得作品读来更加亲切可感。

  王佐一生仕宦多地,晚年对家乡的民生民情愈加关注,其立足现实,诗笔细绘海南悠久历史;同时也字字泣血,展现天灾人祸下的民生多艰。通过他的笔触,能够洞察到明代海南社会的多重面貌,以及个体如何在社会本位的视野下,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的桥梁。

  王佐的《南溟奇甸歌》是一首以海洋为背景、对海南进行热情歌颂的长篇叙事诗,不仅展现了海南岛的自然美景,还深入探讨了其历史演变和文化成就。诗的开篇即以神圣的笔调赋予海南岛神奇的色彩,通过“褒封到”和“天语便代天地造”等词句,将海南岛描绘为天赋之宝地。这一设定贯穿全诗,营造了对海南岛的崇敬之意与深切情感。在历史与文化层面,王佐回顾了海南岛的历史发展轨迹,通过对“隋唐一统”和“宋设科目网人才”等历史节点的提及,展现了岛上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演变。诗人对海南岛文化教育的赞扬,如“士有白袍倡文运而肇破天荒”,强调了教育在文化繁荣中的基石作用,体现了对海南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

  王佐在《鸡肋集》中,以其深沉的社会意识和对民生艰难的敏锐体察,展现了他对时代苦难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此类书写,如《苦大风雨》《海边谣》等。在《苦大风雨》中,作者通过“海国今秋风雨多,等閒平地欲成河”的描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时节风雨频繁,原本平坦的土地转眼间变成河流的情景,反映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诗中的“折腰半是遭风树,生耳惊看厌雨禾”进一步描绘了风雨对农作物的破坏,以及百姓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和辛酸。这种对灾难场景的直观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民生艰难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受灾民众的深切同情。

  纵观王佐涉海创作的诗文,相较于以大陆视角展开的海洋书写,王佐作为海南本土诗人对海的感受力可见一斑。海南文化的海洋性特征,是其独特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共同塑造的结果。海南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保持了本土文化的连续性与独特性。王佐的《鸡肋集》正是这种文化融合与传承的生动体现。H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要言要论
   第07页:封关运作
   第08页:封关运作
   第09页:封关运作
   第10页:封关运作
   第11页:封关运作
   第12页:封关运作
   第13页:封关运作
   第14页:封关运作
   第15页:封关运作
   第16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7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8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19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0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1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2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3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4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5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6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7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8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29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30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31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32页:打造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第33页:调查研究
   第34页:调查研究
   第35页:调查研究
   第36页:调查研究
   第37页:调查研究
   第38页:调查研究
   第39页:调查研究
   第40页:理论琼崖
   第41页:理论琼崖
   第42页:理论琼崖
   第43页:理论琼崖
   第44页:理论琼崖
   第45页:理论琼崖
   第46页:理论琼崖
   第47页:理论琼崖
   第48页:理论琼崖
   第49页:理论琼崖
   第50页:文化传承
   第51页:文化传承
   第52页:文化传承
   第53页:文化传承
   第54页:文化传承
   第55页:文化传承
   第56页:文化传承
   第57页:乡村振兴
   第58页:乡村振兴
   第59页:乡村振兴
   第60页:乡村振兴
   第61页:乡村振兴
   第62页:乡村振兴
   第63页:乡村振兴
   第64页:乡村振兴
   第65页:南海撷萃
海南本位视域下王佐《鸡肋集》中的涉海创作
今日海南文化传承54海南本位视域下王佐《鸡肋集》中的涉海创作 2025-01-15 2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