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电科国海信通自主研发的农业物联网设备已经开始在海南应用。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文|何琼妹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论断,并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重要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及其实践要求、方法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以“五向图强”等为重点,将海南打造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海南在建设农业强省的新征程中,必须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深入学习领会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与之相应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是由农业技术革命性突破、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是科技创新处于主导地位。农业传统生产力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应用基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提升。

  二是生产要素新型化、新质化。包括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力主要是指具备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特征的职业农民;新型劳动工具主要包括机器人、智能化农机装备、物联网设备等;新型劳动对象,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拓展农业发展边界培育的新产业、新业态。

  三是生产方式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分散经营为主,技术进步缓慢,生产效率较低。农业新质生产力则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精准化管理,同时把劳动对象扩大到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既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又丰富了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四是生产关系重塑。以新型农业劳动者引领现代农业发展,逐步减少对土地和人力的依赖,转向科技和智能化机械驱动,家庭农场化、服务外包化、产业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将成为主要形态。

  五是高效高质绿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它将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依靠大水大肥而带来的农业污染问题,并通过推广绿色农药和生态肥料推进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友好。

  六是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于农业生产全环节,通过新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农业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将得到协同提升,产业链与创新链以及“三产”之间将实现融合发展。

  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农业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的必然选择。

  从建设农业强省的要求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必由之路。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海南建设农业强省,既要符合农业强国的一般特征,不能有突出短板;又要结合海南实际,以种业科技、热带农业、海洋渔业、绿色生态、农文旅融合、农业开放合作等为重点,走出一条富有海南特色的农业强省建设之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根本动力、重要支撑。

  从应对农业面临的挑战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迫切需要。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海南农业资源更为紧张。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总体比较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较大,造成农业污染。农业生产要素偏贵,用电、地租、人工、运输等成本较高。在资源受限、成本偏高的背景下,面对扩大开放带来的竞争,只有依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突破资源瓶颈,实现降本增效。

  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必然选择。随着南繁硅谷的建设,崖州湾实验室、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落地,为海南农业科技弯道超车、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奠定了基础。同时,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发展,一些长期制约海南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有条件得以解决,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

  扎实推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的创新。要立足海南农业发展实际,持续做好创新这篇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农业企业,省农业农村厅作为行政部门,主要任务是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重点要解决好“精准命题、谁来答题、成果转化”等问题。

  一是精准命题。着眼产业急需导向,优化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发挥企业“出题人”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瓶颈,凝练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确保研究方向符合产业发展要求。

  二是统筹力量答题。目前,科研机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层次重叠、功能不清等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效果。为此,农业农村部提出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我们要充分用好在琼科研单位的力量,用好产业技术体系、产业联盟等平台和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联合攻关,解决热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是抓好成果转化。省委书记冯飞多次强调,要加强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做到“海南种子海南用”。在成果转化方面,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体制机制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一手抓渠道和队伍建设,解决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要充分用好一所对一县、中化MAP、农服超市、科技小院、博士村长等机制。

  以科技创新催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各种产业千差万别,改造提升的重点各有不同,但大的思路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产前良种良苗的培育,二是产中的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改造,三是产后的产业链延伸。比如,粮食作物重点是通过“五良”融合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天然橡胶重点是种苗研发、割胶机器人研制和精深加工,胡椒重点是机械化采收和环保加工等。

  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重点是热带优异果蔬和海洋渔业,这是海南农业重要的两个增长点。比如渔业,在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协同攻关下,实现了清水石斑鱼、黄鳍金枪鱼育种技术的突破,这为渔业发展又开辟了新的赛道。榴莲、燕窝果等热带优异果蔬,都是依靠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新产业,要持续做优做强。

  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应重点关注南繁种业。省委、省政府把南繁种业列为三大未来产业之一,近年来,南繁种业快速发展,去年产值突破180亿元。种业产业链涵盖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品种研发与育种、品种审定与知识产权、种子繁殖、加工与质量控制、仓储与物流、销售与服务、会展等。目前,海南种业的产值主要来自种子批发环节,种业全产业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高标准建设南繁硅谷,加快谋划10万亩南繁高标准智慧化试验田项目,大力发展“种源+种业+种市”的南繁产业,培育现代化种业产业集群。

  依托新质生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在资源约束、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依靠要素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重塑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

  一是创新生产方式。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生态效益。比如机械化方面,要引入无人机、物联网、AI监控等技术,研发推广特色农业机械,推动机械从“能用”向“高效安全”转型。绿色化方面,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有效降低化学品施用量,提高品质、减少污染;推广林下经济、稻渔共生等种养循环模式,提升资源利用率;探索发展“光伏+农业”“渔光互补”等低碳模式,推动农业与新能源深度融合。

  二是创新经营方式。以数字化、品牌化、标准化为方向,重塑海南农业的经营方式。数字化方面,发挥海南数字“三农”平台作用,整合资源、生产、市场等数据,发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推动按需生产、精准供给,提升农业附加值。品牌化方面,打造以“海南鲜品”为引领的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建立品牌评价与保护机制,强化宣传推广,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标准化方面,推广“纱帐豇豆”等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管理,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三是创新组织方式。我省农业主体整体呈现“小散弱”的特征,不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扶持带动作用,完善“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工储运、品牌销售等增值服务;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推广桥头地瓜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资源共享、技术协同、标准统一,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健全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涉及面广,需要统筹资源、同向发力,以机制改革破除制度壁垒,以市场化手段激活要素流动,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统筹力量形成合力。加强与科技、发改、财政、资规、教育、人社等部门的合作,并像抓产业链一样,打破行业管理边界,统筹整合全厅力量,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省农业农村厅为例,科技处的科研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计财处的项目谋划和资金安排,规划处的产业园建设,市场处的数字化系统和品牌打造,农机处的农机补贴和设施农业等,都要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力量分散、各自为战。

  二是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建立多元化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对种业、现代渔业、热带优异果蔬、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要把新质生产力各环节作为信贷担保、贴息和保险产品创设、保费补贴的重点。

  三是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劳动者,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包括南繁芯谷引才专项行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金蓝领”人才培育行动、海南专项研究生等人才培养项目,要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抓出成效。H

  (作者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兼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要言要论
   第0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4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1页:高质量发展
   第22页:高质量发展
   第23页:高质量发展
   第24页:高质量发展
   第25页:高质量发展
   第26页:高质量发展
   第27页:高质量发展
   第28页:高质量发展
   第29页:高质量发展
   第30页:高质量发展
   第31页:高质量发展
   第32页:理论琼崖
   第33页:理论琼崖
   第34页:理论琼崖
   第35页:理论琼崖
   第36页:理论琼崖
   第37页:理论琼崖
   第38页:理论琼崖
   第39页:理论琼崖
   第40页:理论琼崖
   第41页:理论琼崖
   第42页:理论琼崖
   第43页:理论琼崖
   第44页:文化传承
   第45页:文化传承
   第46页:文化传承
   第47页:文化传承
   第48页:文化传承
   第49页:市县连线
   第50页:市县连线
   第51页:市县连线
   第52页:市县连线
   第53页:市县连线
   第54页:市县连线
   第55页:作风建设
   第56页:作风建设
   第57页:作风建设
   第58页:作风建设
   第59页:作风建设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工作交流
   第65页:工作交流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今日海南高质量发展22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2025-06-15 2 2025年06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