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理论琼崖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

  文|和溪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中,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决议》指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文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它所倡导的发展观是全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而文化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和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实现文化的持续发展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是我党文化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大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和当代视野,是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凝聚。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具有大历史视野,是对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科学总结,它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价值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华文化的主流基本价值观为基础,为源泉,为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炼和提出,必须以中华传统的价值观为基础,他特别推崇“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根源性价值。著名哲学家陈来先生认为,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以儒家倡导的仁孝诚信、礼义廉耻、忠恕中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它们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根基。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具有国际视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形态。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互通有无,才能保持活力和生命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站在世界前沿,广泛吸取全球先进文化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中推陈出新。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追求,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文化结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华文明新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新增量。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内涵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新发展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贯彻和落实。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根和魂。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根本和灵魂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解决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这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主体、立场、目的和方向问题。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文化发展主要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代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多元、和谐、共享、优雅的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

  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并不是中国“特殊”,而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四个讲清楚”。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必须牢牢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它决定了新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四个讲清楚”的核心则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讲清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可见,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中国特色”的基调和底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既是历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他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坚持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动力,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民族,只有建立起自豪的、坚实的文化自信,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实践维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文化的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这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思想旗帜和政治保证。

  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用时代的精神去激活它,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及创新性发展。这一论断有力解释了新文化发展为什么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在三亚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增强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需要从高原迈向高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繁荣发展人民的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完善引导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网络文化创作生产,加强版权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新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实践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2024年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面向不同国家和区域,搭建开放包容的文明对话平台,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充分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必然形成一个以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为特色的“五位一体”的文化发展观,它以人民至上、中国特色、文化强国、守正创新、天人合一为内涵,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连成一体,唯有不断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元素,才能创造更加辉煌的中华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表现形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H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人文学院,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要言要论
   第0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0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4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1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1页:高质量发展
   第22页:高质量发展
   第23页:高质量发展
   第24页:高质量发展
   第25页:高质量发展
   第26页:高质量发展
   第27页:高质量发展
   第28页:高质量发展
   第29页:高质量发展
   第30页:高质量发展
   第31页:高质量发展
   第32页:理论琼崖
   第33页:理论琼崖
   第34页:理论琼崖
   第35页:理论琼崖
   第36页:理论琼崖
   第37页:理论琼崖
   第38页:理论琼崖
   第39页:理论琼崖
   第40页:理论琼崖
   第41页:理论琼崖
   第42页:理论琼崖
   第43页:理论琼崖
   第44页:文化传承
   第45页:文化传承
   第46页:文化传承
   第47页:文化传承
   第48页:文化传承
   第49页:市县连线
   第50页:市县连线
   第51页:市县连线
   第52页:市县连线
   第53页:市县连线
   第54页:市县连线
   第55页:作风建设
   第56页:作风建设
   第57页:作风建设
   第58页:作风建设
   第59页:作风建设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工作交流
   第65页:工作交流
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
今日海南理论琼崖38新时代文化发展理念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维度 2025-06-15 2 2025年06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