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正发
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亚听取海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那么,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应如何谱写?笔者以为,篇章是由标题、字词句段等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要围绕这些要素做文章,聚焦“谱写什么样的海南篇章、怎样谱写海南篇章”这一根本问题,有针对性地谋篇布局、运笔行文。
一是拟定“好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的主标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努力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特色自贸港的最大特色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海南自贸港是我国目前唯一设立的中国特色自贸港,要建的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自贸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自贸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特色自贸港行稳致远。
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三亚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努力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和自贸港建设的“三亚答卷”。2025年3月10日,三亚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三亚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热带滨海城市、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挑大梁当先锋的决定》,明确了三亚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当前,三亚市正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聚力打造“一标杆、五个区”目标任务(即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标杆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全国种业深海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全省城乡协调发展和两个文明提升样板区),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宜居宜游宜业热带滨海城市,在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实践中挑大梁、当先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的三亚章节。
二是抓住“关键字”。文章是由字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也是一个字一个字书写出来的。一个字就像一个人,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一项宏伟事业,需要一代代人团结奋斗、接续奋斗、不懈奋斗。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一决定性因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全面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共享改革发展红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聚四方人才,统筹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让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各尽其用、各展其才。
近年来,三亚市深入实施民生建设提升工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涌现出博后村、梅西村等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积极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家门口上好学”“大病不出市”正成为现实;着力解决就业、住房、物价、“一老一小”等人民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以教助研促产”新路径,崖州湾科技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建设中国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三亚分园和中国三亚旅游人才市场,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亚实践”,制定出台《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三亚市乡村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三亚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三亚中央商务区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游艇产业促进条例》,以立法巩固改革成果,以良法保障善治,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有力保障了三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彰显“主题词”。好文章要有好主题,主题词是文章的灵魂。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必须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主题词,全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把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三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核心区、自贸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战略高新技术前沿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培育壮大“两个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种源+种业+种市”,聚焦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聚力打造种业、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崖州湾科技城、中央商务区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成型起势,成为三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海南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2024年,三亚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04.7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实施“中优、东精、西拓、南联、北育”战略,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美乡村建设和垦地融合发展,推动“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亚城乡“面子”更靓了、“里子”更实了;锚定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共编、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创、环境共建、成果共享,推动三亚经济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是提炼“中心句”。文无中心则散,人无精神不立。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的中心句要醒目突出,启示我们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考察海南时强调,“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024年12月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提升”。必须持之以恒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海南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创建海南文明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推进诚信海南建设,着力打造清廉自贸港,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让文明成为自贸港的最美风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近年来,三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从严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用好梅山革命史馆、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亚市“爱心背送队”当选“感动海南的身边好人”2024十大年度人物,马凯琳同学被评为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推进志愿服务、诚信建设和移风易俗,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之花在三亚处处绽放。突出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实施“十大文化工程”,三亚市体育中心等一批综合性文体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扎实推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崖州”系列活动,让三亚千年文脉焕发出时代光彩。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大型活动,三亚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写好“自然段”。文章是由自然段组成的,包括普通段、开篇段、过渡段和结尾段等。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要写好每一个自然段,特别是努力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对话段写精彩。这启示我们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谋划发展。必须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牢牢守住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必须在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的同时,保护好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做好“两山”转化的文章。必须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建设,争当美丽中国示范样板。建好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三亚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良好生态环境是三亚的“国之大者”,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三亚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低碳循环之路。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决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山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清凉城市”建设和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统筹推进“六水共治”“无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探索创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加快推动低碳园区、低碳景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三亚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土更净了,山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环境更优美了,牢牢守住了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底线,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探索“三亚道路”,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三亚方案”,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三亚智慧”,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探索新经验新模式。H
(作者系三亚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三亚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