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飞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健康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的大趋势。客观地看,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既是海南自贸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能为全国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提供示范。
海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近年来,全社会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海南拥有以南药和黎药为代表的特色医药文化、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以及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的政策优势。
一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给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产业开放政策有利于加快提升健康服务业市场开放度。在海南建设自贸港背景下,中央要求海南“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化产业对外开放”,这将为海南健康服务业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带来重要机遇。投资自由便利政策将为境内外健康服务企业进驻海南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除一些特定领域外,海南将全面放开投资准入,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实施市场主体准入承诺即入制。这些投资自由便利政策将为境内外健康服务企业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健康服务业市场主体活力。税收优惠政策将对境内外健康服务业市场主体和人才产生巨大吸引力。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海南自贸港给予紧缺和高端人才最高15%的个人所得税优惠、给予市场主体最高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外商投资企业2025年前免征所得税等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无论是对境内外健康服务企业,还是对健康服务业人才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二是全国对海南健康服务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市场需求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接近4万亿元。根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消费规模将突破20万亿元。比如,老年人口选择在海南过冬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居住时间由短期向中长期过渡,消费结构由吃住行等低端消费向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中高端消费升级。
三是全国一流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健康服务业的突出优势。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我国是世界上慢性病高发的国家之一。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拥有61.5%的森林覆盖率和全国一流的大气、水体质量,是著名的健康岛、长寿岛、无疫区和养老宜居、健康度假的天堂,拥有多种疾病康复疗养的最佳环境,温度、气候和空气全年都适合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治疗,一些较轻微的呼吸道疾病在海南可以不治而愈。
海南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海南在发展健康服务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但由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健康服务产品面临着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市场开放程度低、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是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一方面,全国对海南健康服务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海南健康服务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尚未形成具备较强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健康服务产品体系。以养老服务为例,2019年,全省共有28.19万失能老年人,参照失能老人与护理员5∶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5.6万名护理员。而目前全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仅794人,由于护理人员工资平均只有3000元/月左右,难以吸引中高级专业护理人员。
二是健康服务领域社会资本发育不足。当前,服务业领域面临不同形式的市场准入限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海南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4家,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仅20家左右。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服务业领域面临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以及健康服务类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等方面均对社会资本进入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三是健康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程度较低。从国际经验看,迪拜健康城、美国德克萨斯医疗中心等地健康服务业集群化发展的特点突出。尽管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下称“乐城先行区”)集聚了不少医疗健康企业,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科研、人才培养等相应配套。
加快海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未来5年是海南加快建设自贸港的关键时期,将健康服务业作为海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关键在于市场开放。打破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为社会资本参与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是加快海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适应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大趋势,扩大健康服务业市场开放。一是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健康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租赁、连锁化运营等方式,投资养老服务、中医药保健、康复疗养、健康体检与管理、健康旅游与文化等健康服务业;二是实现民办医疗健康机构与公立机构同等待遇,即在市场准入、医保定点、资格认证、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运行监管等方面与公立机构享受同等待遇;三是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积极引进境外知名医疗、养老、保健、康复、养生、健康管理等机构,建成一批区域性的集医疗、科研和康复为一体的医疗健康中心。
借鉴迪拜健康城的经验,建设博鳌健康城。2002年,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医疗和健康管理的需求,迪拜政府在杰贝阿里自由贸易区中建设迪拜健康城,这是世界上首个建设在自贸区中的健康城。目前,迪拜健康城已经拥有超过90个门诊医疗中心和诊断实验室、超过1700名医疗资格的专业人才及150多个特色医疗保健和商业零售服务商构成的健康医疗服务业集聚。建议借鉴迪拜健康城的经验,在乐城先行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博鳌健康城,吸引临床健康、教育、科研、生物技术及制药等国内外一流的运营商和投资商,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借鉴日本介护保险的经验,全面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从日本的经验看,为了解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问题,日本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对40岁以上的人口要求参与介护保险。对40-64岁的在岗人员,由用人单位代扣应缴部分后与医保费一并缴纳,但只有当参保人患痴呆、中风等15种疾病造成失能才可享受;对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保费从退休金中扣除,可享受介护保险。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全国已有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报销水平总体为70%左右。建议海南借鉴日本介护保险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加快建立互助互济、责任共担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
加大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健康服务业作为民生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一是研究出台对健康服务业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二是以企业为主体,设立健康产业投资专项基金;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鼓励健康服务企业通过发行绩优债、私募债、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四是健康服务业企业实行与工业用水、用电、用气同价政策,非公立医疗健康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政策;五是给予土地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给予支持。H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