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文|赵鹏

  2024年注定是海南自贸港发展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海南历经超强台风、极端强降雨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和动能转换阶段性动力不足、消费需求不旺等多重压力挑战,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一年,海南也备受领袖关心关怀,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科学谋划封关前后的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面对2025年底前必须打赢的自贸港封关之战,面对必须担负起的“重要门户”“海南篇章”的时代使命,面对必须锚定的建设“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定位,我们唯有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奋力一搏。

  正确认识和把握海南的优势和特色,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构建起海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12·17”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所谓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内涵上讲,要反映在产业的高端性、产销衔接的高效性、产业占比的协调性、产业之间的融合性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性等方面。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始终把“唯一热带岛屿省份”“独立地理单元”“海洋面积全国第一”等优势和特色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不断摸索、大胆试验,趟出了一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路子,改变了产业发展不均衡、房地产一业独大等困境。

  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原本就是一体之两面,并无绝对,关键在于如何认识与把握。在全面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三度一色”(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绿色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和开放政策制度优势,加快提升“五向图强”(“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产业能级,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

  有了正确路径,还需方法恰当。作为后发且基础薄弱的地区,海南如果一味仿照其他兄弟省份的过往经验发展,很可能弯路重重,唯有以优势特色聚业、以市场制度兴业、以营商环境乐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优势特色的战略性、引领性和可持续性引业聚业。当前,我国产业体系虽日益健全、产业链日趋完整,但总体上产业发展的自主可控能力仍有待加强。“五向图强”不仅准确地把握了海南的优势与特色,更是抓住了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历史机遇。不仅如此,这一优势特色的转化正与当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迎头而撞,其战略性、引领性与可持续性要求海南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引业聚业。

  以市场制度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全面开放性兴业活业。海南自贸港要打造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门户”必须富有对外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只是传统的优惠、补贴、特许,更是推动从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核心、以紧密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为特征,为全球企业提供兴业创业的活力、动力、能力。

  以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乐业旺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从传统的以要素为驱动转变成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五向图强”一头连接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现,另一头连接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而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正是其中的关键主体,其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自由探索的创新环境、服务到位的生活环境最为敏感。要以市场化确保竞争公平高效,以法治化让良法善治护商安商,以国际化助推企业振翅高飞敢飞。对于海南来说,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正确认识和把握加紧推进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落地的内涵,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以制度集成创新联动全国开放大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就“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把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作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海南自贸港建设不仅关乎海南一域,也联动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等区域发展,更关系我国对外开放全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这个维度看,海南自贸港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更代表中国开放的新模式、新突破。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制度型开放是实现高水平开放的必由之路。传统依靠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之路,今天已经不可能再走下去了。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在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进程中,海南具有包袱少、负担轻、转型易的历史主动性优势。所谓制度型开放,其核心体现于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四大方面,实质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起一种在制度层面更能与国际接轨与互动的制度体系,同时这一制度体系也更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助力产业发展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部分攀升。

  《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一国开放度每提高1%,其经济增长将提高约0.5%。作为自贸港的海南,更有理由、更有责任、更有抱负地制定出比全国其他地区更为开放的制度体系。

  继续加大准入门槛的开放与拓宽。从全国来看,制度型开放发展的充分性与协调性还有待加强。在重点领域方面,《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占比67%以上、《自贸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占比62%以上。《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限制类为71条、《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贸易服务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限制类68条,依旧很高。而目前海南适用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明确限制的是70项,比国家版的68项还多2项。与国际相比,海南更有待改进。据悉在CPTPP中,新加坡现行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含金融)仅43项,最少的新西兰仅6项。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越南的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已缩减为14项。2023年,国内企业经海南自贸港投资东盟国家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17%,占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8.5%,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突出亮点之一。然而,海南自贸港吸引RCEP成员国直接投资仅占我国吸引RCEP成员国直接投资的0.57%。

  继续加快重大突破性、原创性制度创新力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白皮书》显示,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源自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的事项占比近一半。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占全国总数的约1/4。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推出622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75项,全国复制推广35项。而截至2024年底,海南累计推出18批、超过140项的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单纯看数量不算少,但由于经济总量小、内涵层次有限,其创新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提高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全球抗灾能力领先的自贸港

  海南岛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不仅造就了今日海南全省社会经济、民族文化、生物生态等区域独特性,同时也对海南社会保障发展建设提出了必须提高自身抗灾能力的独特要求。2024年“摩羯”“潭美”两场台风给海南造成了超800亿元的损失,其中尽管有台风强度创历史纪录等客观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南自身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中国特色自贸港的目标定位还不匹配。

  20世纪90年代初的福建也是一个饱受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之省。受地理环境制约,福建海岸线长度超过3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二。同时,全省80多个县(市、区)中分布于“五江一溪”两岸的有57座滨江(河、溪)。而且沿海一线又多是福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2/3以上。另外,由于降水量时空分配不均,饱受季节性洪水、台风侵扰的福建沿海地区,同时也是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之域。

  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福建省委、省政府以确保全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百年安澜为宗旨,在水利部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开始“千里海堤”和“千里江堤”两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至21世纪初全面完工。省、市、县三级城市防洪能力由此分别提升至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和二十年一遇水平,此后逐年提高完善。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自主抓了莆田市的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不仅让这座千年古城从此摆脱“(洪水)不设防城市”之称、彻底解决当地300万人民群众心头大患,而且通过大幅提升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极大促进了木兰溪下游两岸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福建的经验充分证明:越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越要把提高当地防灾减灾能力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工程。

  封关在即,海南自贸港建设与发展即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提升海南在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基础性、保障性、永久性的能力体系建设,越发需要摆在迫切地位。海南必须切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能力。”H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社长)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06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07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08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09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0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1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2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3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4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5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6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7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8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19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20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
   第2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4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5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6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7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8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29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0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1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2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3页:精神文明建设
   第34页:理论琼崖
   第35页:理论琼崖
   第36页:理论琼崖
   第37页:理论琼崖
   第38页:理论琼崖
   第39页:理论琼崖
   第40页:理论琼崖
   第41页:理论琼崖
   第42页:理论琼崖
   第43页:理论琼崖
   第44页:理论琼崖
   第45页:理论琼崖
   第46页:文化传承
   第47页:文化传承
   第48页:文化传承
   第49页:文化传承
   第50页:文化传承
   第51页:文化传承
   第52页:文化传承
   第53页:文化传承
   第54页:文化传承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决策参考
   第60页:决策参考
   第61页:学思践悟
   第62页:学思践悟
   第63页:学思践悟
   第64页:学思践悟
   第65页:学思践悟
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今日海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2·17”重要讲话精神12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 2025-02-15 2 2025年02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