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谢秋雄 王双 闫泓竹
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数据显示,全球体育旅游产业正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是旅游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业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放眼世界上发达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已达25%,疫情前体育旅游人数每年呈现出40%的增长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当前,国家相关部委已批复海南、贵州、广西、重庆为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地区,且《“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规划均对海南等省市提出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工作任务,为全国发展体育旅游做先行示范。为了加快海南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步伐,本文梳理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其他省区市工作经验,得到一些思考。
其他省区市创建情况及启示
创建情况
贵州以发展亚高原山地户外运动为特色,以项目为重要支撑,分门别类建立了示范县、基地、特色小镇、线路等项目库,梯次储备培育,截至2021年底共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项目87项(次)。贵州对全省赛事进行整合,归类为多彩、奔跑、探秘、悦动等系列IP,经国务院批准,落地了国内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
广西提出创新打造“绿色生态运动”的品牌定位,形成东盟、民族、山水、赛事四大品牌特色,已连续举办了中国-东盟体育旅游系列活动,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了中国-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以创建体育旅游示范试点县(市、区)为引领,持续实施精品示范工程,截至“十三五”末,已建成63个“国字号”的体育产业、体育旅游示范项目。
重庆提出了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的目标。全市每年召开一次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体育旅游综合体、精品赛事、精品线路作为工作的重要抓手。2020年重庆尝试进行区域合作,与四川签署协议,共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
启示
一是顶层谋划,畅通工作机制。创建体育旅游示范省是一项需要全省各级相关部门整体联动的工作,要以省政府为牵头单位。贵州省长李炳军描述贵州是“一座享受运动的体育公园”,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专设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中心推进工作。二是提质改革,加强配套建设。重庆建设体育数据库、体育大数据中心,实现本市体育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开放、应用及其相关管理,推进了体育场馆数字化、智慧化,提高了场馆服务水平和使用率;贵州以山地户外为核心,出台了多项开创性规划和标准,包括高桥极限运动、路跑旅游发展规划,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特色小镇标准等,保障了项目按照引导实现高水平落地;广西在优化投融资环境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自治区农信社合作,创建了全国首家健康运动产业主题银行,向体育产业多个领域开通体育企业融资专属绿色通道,打造出循环体营贷、固体贷、稳体贷和赛事贷等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三是重点培育精品项目。上述三地结合自身定位,对举办的赛事活动、场地建设进行了归纳梳理,形成拳头产品,积极争取“国字头”认证,以点带面实现更大范围的高质量发展。
海南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的建议
“支持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是中央12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工作任务。2020年,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规划通过“一圈、五区、五极、七核”“四大主导、八大特色”为各市县体育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涌现出万宁冲浪小镇、琼中女足、三亚冲浪后海村、棋子湾国际围棋学院、东方低空运动基地、中国(海南)环岛海钓大奖赛、中国(海南)体育用品和装备进口博览会等一批体旅融合特色品牌和新兴项目,吸引了国奥集团、中体产业等多类主体来琼投资。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万宁凭借冲浪运动刷爆社交平台,在当地政府大力推动下,万宁湾区俱乐部由2020年的7家激增至近30家,从业人员由不到100人暴增至近500人。2021年,万宁过夜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31.42%和98.47%。
但海南体育旅游发展还面临很多制约因素,体育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体育公共设施不足;体育精品项目不足;赛事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多个问题。下一阶段,建议以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工作为抓手,对全省体育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建议从以下几点发力。
高度重视,形成体制机制。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在开展沙滩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热带雨林运动等户外运动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发展以此为重点的体育旅游可成为我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抓手。建议尽快由分管省领导牵头,形成省级指导、市县落实、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力争今年在省内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凝聚力量,建立专业稳定工作团队。对标对表的创评工作需要一支专业较强的人才团队具体指导,确保至国家验收时主要工作团队相对稳定、工作可延续,避免因职能调整等导致团队主要人员频繁更换。要吸纳一批专家学者,培养精通我省体育旅游实情的人才,同时通过举办论坛、课题立项、有奖征集等针对性强的活动,收集专家学者建议,有效开拓发展思路。
夯实基础,完善产业配套。一是完善体育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智能化发展,实现市县体育场馆全覆盖,精准实施财政补贴。二是积极引进和创立行业标准,推进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破除潜水、飞行等新兴运动的灰色经营地带,激发市场积极性,减少游客风险,奠定行业地位。三是建立体育旅游统计制度,形成体育旅游大数据,对赛事活动、场馆使用等情况量化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布局。
高点谋划,高效探寻创建模式。以已建成的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高A景区、高椰级乡村等为基础,嫁接符合条件的特色体育项目,快速打造标杆,探寻适合我省的创建模式。三亚蜈支洲岛5A景区,在优越的观赏资源基础上,引入了“海底、水上、陆地、空中”四栖体育项目,如开展潜水项目,多维度开发了景区特色资源,让游客通过潜水欣赏到海底热带鱼类和珊瑚,也满足了游客的运动需求,扩大了游客游览范围,增加了景区内消费,同时又吸引了一批潜水爱好者。
建项目库,集中动态管理。建设示范市县库,对入库市县给予土地、资金、人员等政策扶持,分级分批重点培育,将“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转变为“干多大事获多少扶持”,通过市县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全省体育旅游业整体提升。
招商引资,加大宣传推广。对内,要设立以沙滩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热带雨林运动户外运动等为重点的体育旅游项目市场引导机制;对外,要做好优越资源的推广和优势政策宣传,引导企业投资,增加游客运动体验意愿。让市场主体、各类组织及游客在政府引导下形成独具海南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链。H
(作者单位:省旅文厅)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