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市县连线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跑好乡村振兴产业“接力赛”

  文、图 | 本刊记者   黄慧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强调,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殷殷在耳。从巩固脱贫成果到推进乡村振兴,这些年,海南老乡们奋力跑好产业“接力赛”,各地呵护山水、传承技艺、革新产业,探索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新路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秀美乡村,生态宜人、产业兴旺、游客纷至……如散落的珍珠,串连起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有机农产品彰显“产业美”

  一垄垄梯田上的茶树青翠欲滴,三五茶农穿插在园中采摘茶青。“我们这是‘来自星星的茶’!没有雾霾,没有酸雨,优良的山水生态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距白沙陨石坑约2.5公里处的五里路有机茶园里,茶园负责人符小芳自豪地向来往游人介绍。

  2008年,黎族茶姑符小芳带领5户农户在陨石坑旁开垦了20多亩荒地种茶,从此开启了白沙茶叶的“有机之路”。多年来,五里路按照“有机标准,手工采摘,传统加工,茶不落地”的标准,以人工除草、物理驱虫等方式进行绿色种植,通过饲养数百万条蚯蚓制成有机肥来施肥,坚持用传统手工制茶工艺,让有机茶园从管护到生产环节都名副其实。“我们是海南省第一家通过国内认证的有机茶!”符小芳说。

  自己富不是富,带动大家才是富。茶园兴旺起来后,符小芳利用自家茶园,邀请大学教授给周边农妇进行农技、电商等培训,培训妇女达1000多人。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学习,五里路茶园涌现出一批匠人能手。其中,在茶园干了10年的符秀香,当上了采摘班长,管理着三四十名茶农;村民符宇博通过学习,获得国家高级评茶员证书;村民韦来霞参加电商培训班学习后,每天都拍摄茶园动态在抖音上播放……依靠着一技之长,他们早早摘掉了“穷帽子”。周边黎族村寨的中老年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务工,每月能够获得可观的收入。据介绍,有机茶产业带动当地365户1211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共实现分红190万元。

  如今,五里路有机茶园规模已扩大至300亩,参与茶园管护的黎族茶农增至186户,产自五里路茶园的黎族大白茶获评白沙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茶园打造的五里路茶韵共享农庄也跻身为海南首批共享农庄之一。小小绿叶变成致富金叶子,农旅融合振兴乡村的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如果说五里路有机茶园是白沙有机茶叶的“特种部队”,那么位于临高的海南天地人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地人公司)就是当地有机果业的“集团军”,在带动果农打造有机水果过程中,蹚出一条别样新路。该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有机水果产区,遵循着生态栽培、绿色循环的有机理念进行耕作,注重土壤养护和动植物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是国家认定的第一批有机农场。公司负责人王中青说:“我们在种植过程严格禁止使用农药,使用有机肥,通过生物治理防控病虫害。”随着科技的发展,灌溉、施肥、杀虫等环节都告别了人力,实现了“施有机肥,果园有驱虫器,种植生长过程有互联网监控”的有机水果种植专业化。

  “集团军”的优势在于带动产业共同发展,建立产业联盟利益链接机制。2015年以来,天地人公司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村民参与有机水果种植,以产业扶贫资金委托运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扶志扶智培训等模式,增强“造血”功能。前后在临高6个镇开展金钻凤梨全产业链扶贫项目,与村集体、农户共同出资建基地并共享收益。为了让农户种植的水果产业正规化,公司提供种苗、标准、技术,引入惠农贷款和农业保险,农户只需专注于种植。经过了6年的时间,金钻凤梨基地从最初的300亩发展到1.3万亩,扶贫项目实现分红3015.46万元,水果产量连年提升,为农户创造了稳定增收渠道。未来,临高还将以现代果业产业园为示范平台,引导广大果农从思想到行动上向有机果品转变,努力在果品提质增效上做文章,持续性为农业和农民带来“丰收的硕果”。

  茶园满目青翠,在茶茗飘香间,白沙有机茶产业求特求精的路子越走越宽敞;果实饱满丰硕,在水果飘香里,临高有机果业生态优先的步伐越走越扎实。绿色有机农业已成为新时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旋律。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做足“季节差、名特优、绿色有机”文章,发展脱贫地区以有机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乡土特色产业。未来,海南将打好“有机农产品”特色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产业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赚钱?白沙黎族姑娘张潮瑛的回答是:当然能!

  张潮瑛是土生土长的黎族姑娘,她是一名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海工匠”,同时还是伶牙俐齿的“带货主播”,她带的“货”,正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黎锦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如果没有人继承,就只能放在博物馆里、躺在资料库里,那多可惜呀!”

  非遗不能“冻”起来,要“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怀着对黎锦的热爱,10年前,张潮瑛开始师从多名黎锦技艺传承人,专业学习黎锦技艺并推动成立合作社。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黎锦技艺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更多人领略到海南黎锦的文化魅力。除了服饰,合作社还生产出具有黎锦元素的零钱包、手机包、书签等,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让时尚而实用的产品焕发出黎锦技艺的生命力。

  黎锦是海南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加大对黎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我省积极扩大传承人群规模,增加黎锦生产经营市场主体,鼓励黎锦及周边产品“走出去”。张潮瑛带领的合作社依托黎锦产品,摸索出了“在家织锦,在家创收”的模式,不仅实现了超百万元的年销售额,还带动了白沙及周边市县的600余名黎锦“织娘”就业。同时,借助互联网的热潮,张潮瑛积极为黎锦文化“带货”。“除了线下的实体形象店,我还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带货,展销黎锦服饰及相关产品。有的订单需要订制,线上接单后,我会将订单派给各市县的兼职‘织娘’做,让她们在农闲之余,也能有额外的收入。这也是在传承和发扬海南黎锦技艺。”张潮瑛说。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延续文脉、释放文化效益,更能推动乡村振兴,让农村经济“活”起来。在昌江石碌镇的水富村,牛皮凳产业已成为该村增收致富新利器。

  牛皮凳是海南黎族的传统工艺品之一,美观、实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十分受市场青睐。制作一张牛皮凳,需经过剃肉、绷皮、打孔、固定等一道道复杂的工序,至少需要一周方可完成。

  水富村的牛皮凳制作工艺已有100多年的传承历史,过去由于原材料难寻、技艺复杂、销路难等原因,牛皮凳制作技艺几近失传。2018年,牛皮凳被列入昌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将牛皮凳制作工艺作为对水富村精准帮扶的介质,目前水富村已培养出50多位掌握技艺的民间艺人,每年可制作1000多张牛皮凳,总值20多万元。随着牛皮凳销量的增加,水富村还建设了牛皮凳传习所,组织非遗传承人、传统手艺人进行制作展示展销,在传承非遗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

  如今,牛皮凳已成了该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多次参加各类博览会,远销全国各地,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与关注,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的魅力。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郭宏明表示:“牛皮凳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传承实践能力,提升传承人数量,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海南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黎锦、儋州调声、海南椰雕、琼剧等独具海南特色的非遗项目立足传统,大胆创新,以文化引领、塑造产业发展的思路,已蜕变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各市县也积极挖掘“非遗”技艺,带动村民从事手工制品生产与外销,从孤芳自赏到文旅融合,从传承保护到产业赋能,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当地经济和就业增收,实现非遗传承与市场对接,走出一条以传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田间地头、乡间作坊、厂房车间,还有更多党员干部和老乡们“撸起袖子干”的鲜活案例。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蔚表示,海南将紧紧扭住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关键,依托特有生态资源禀赋,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注重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H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要言要论
   第07页:要言要论
   第08页:要言要论
   第09页:要言要论
   第10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1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2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3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4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5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6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7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8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19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20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21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22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23页:稳大盘 促发展
   第24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25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26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27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28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29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30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31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32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33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34页: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第35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6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7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8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39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0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1页: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
   第42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43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44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45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46页: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第47页:决策参考
   第48页:决策参考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市县连线
   第55页:市县连线
   第56页:市县连线
   第57页:市县连线
   第58页:市县连线
   第59页:市县连线
   第60页:市县连线
   第61页:学思践悟
   第62页:学思践悟
   第63页:学思践悟
   第64页:学思践悟
   第65页:学思践悟
奋力跑好乡村振兴产业“接力赛”
今日海南市县连线59奋力跑好乡村振兴产业“接力赛” 2022-07-15 2 2022年07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