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相茹
辩证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认识客观事物,并在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中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决议》对百年党史的研究充分发挥了辩证思维的作用,辩证分析历史经验与成就、失败与教训,准确把握历史主线,明确历史方位,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努力奋斗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决议》对党史的研究运用了辩证思维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决议》对党史的研究运用了辩证思维的联系观,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决议》把握了历史主线与历史潮流,对中国共产党每一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和成就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和经验基础。
《决议》坚持联系的普遍性。《决议》立足于总体历史观,将每一历史阶段看成是总体中的一个部分,辩证分析历史阶段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党辩证分析发动革命的根本性问题,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发动南昌起义,为党带领革命胜利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时期,党辩证分析影响改革发展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战略决策,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同时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形成符合当时国情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明确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要坚持“五位一体”“四个全面”,进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这一理论辩证分析了社会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中,促进社会整体的良性发展。
《决议》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决议》对党史的研究是立足于客观实际,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决议》在对党史的梳理中,客观分析每一历史阶段中的历史事件,把握不同历史阶段之间的联系,清晰展现了百年党史的总体历程。在过去和现在的辩证联系中,客观分析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如何成功,从而才能更加坚定和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道路。
《决议》坚持联系的多样性。《决议》对党史的梳理和研究是建立在历史进程中不同事物发展的多种联系基础之上,进一步判定事物的性质,做出正确的指导方针。《决议》明确了党在各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方针政策就是辩证思维指导实践的结果。这对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推进党的事业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决议》对党史的研究运用了辩证思维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决议》对党史的研究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发展观,不仅是用发展的视角看待社会发展的过程,而且始终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根本性的要求。
首先,《决议》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党史,而不是片面、孤立地来理解。《决议》对党史的研究无一不体现着“发展为了人民”这一重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当时的国情,为了改变人民生活的经济状况,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方针;改革开放时期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提出“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体现了党坚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力求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看出党在不同时期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辩证看待社会发展过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建设。
其次,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决议》对党史的研究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突破的辩证发展观。例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现质的突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积累,并根据每一阶段的实际情况,调整发展目标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瞩目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思维正确处理质变和量变这一辩证关系,在明确我国当前国情的基础之上,为实现现代化而进行的科学部署和规划。
《决议》对党史的研究运用了辩证思维的矛盾观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这一关系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就要看到事物发展之间的矛盾变化,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同时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抓住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决议》对党史的研究就是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首先,《决议》对党史的研究体现了矛盾分析法,凸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决议》辩证分析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明确党的主要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的方针政策,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其次,《决议》对百年党史的研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一分为二地看待党史。一方面,《决议》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研究党史,辩证看待百年历史的苦难和辉煌。《决议》对百年党史的总结突出关键问题和重要特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决议》运用矛盾分析法梳理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措施。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经济改革的总体目标,立足于全局,党紧扣“经济建设”这个重心,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为打好“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协调好不同层次、不同产业的发展方式齐头并进,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发展,为深化改革提供必要的动力支持和物质支持。
《决议》对党史的研究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体过程和总体趋势。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联系、变化和发展之中,在事物的矛盾运动发展中,每一事物在对自身肯定的发展中也包含了对事物否定的理解,进而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新的事物,开启新的发展历程。《决议》对党史的梳理和研究就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首先,《决议》对党史的研究体现了曲折性和前进性相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在每一时期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社会实践中。例如,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立更生,发奋图强,完成了三大改造;改革开放时期,摸着石头过河,锐意进取,解放思想,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定位,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判断,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曲折进程中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其次,《决议》对党史的研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扬弃,敢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方法武装头脑,在不断否定中实现创新突破,这一特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决议》对党史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形成过程是在不断扬弃中推动新的理论产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指导。
《决议》坚持发挥辩证思维的作用,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党史,为中国共产党树立正确党史观,在准确把握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过程中,辩证分析党在前进道路中经历的失败和教训、错误和挫折、经验和成就、苦难和辉煌,从而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动力支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H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