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文化传承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丘濬:关注地方文化 推动家乡发展
丘濬故居里的可继堂。李天平/摄

  文|张朔人

  丘濬一生,参与编纂《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寰宇通志》《宪宗实录》《续通鉴纲目》等官修史书。私家著述包括:政治类,《朱子学的》《家礼仪节》《大学衍义补》;史学类,《世史正纲》《续资治通鉴纲目》;军事类,《两广用兵事宜》《两广备御猺寇事宜》《平定交南录》;医学类,《本草格式》《明堂经络前图》《明堂经络后图》《群书钞方》;剧本,如《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及个人文集《琼台诗文会稿》等存世。

  如果说官修史书编纂,是翰林院主要职责所系;那么涉猎诸多学术领域,取得如此成就,则完全是个人学术禀赋。他对地方文化起到怎样的引领作用?

  海南孤悬海外,明代岛内驻军长期外派引起地方社会动荡,促使丘濬对家乡的关注。建藏书石室等,推动教育发展;关注民生疾苦,改善农田水利;著书立说,改变家乡落后习俗等是其推动地方发展的主要表现。

  推动地方教育发展

  建藏书石室。成化六至八年(1470-1472),母亲李太夫人辞世,翰林学士丘濬回籍丁忧。免丧后的成化九年,在琼州府学重新修缮明伦堂后,“竭平生积聚”置“藏书石室”“为木柜若干,内庋以书”。《藏书石室记》道出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因地处“遐僻之邦”,无“明师良友”,“求之于书”是个人儒业发展主要途径。然而书籍难寻,非常人所能想象。于是,发下誓言道:

  幸他日苟有一日之得,必多购书籍以庋藏于学宫,俾吾乡后生小子,苟有志于问学者,于此取资焉。无若予求书之难,庶几后有兴起者乎!

  捐献“日积月累,所得日多”的私人收藏,是该石室书籍的主要来源。尽管种类和数量并未清晰,丘氏对地方教育的用心由此可见。

  创办奇甸书院。丘濬初入仕途时,在郡城西北隅建“奇甸书院”。之所以选择该地,“旧建,祀苏文忠公”,少年丘濬曾在该祠中读书。“择师训诲乡子弟”,为确保办学的持续性,办学经费“就以家(丘濬家,引者注)之近院北门市税供之”。

  教育理念。国子监祭酒,是教育政策实施者和教学活动管理者,是管理国子监核心人员。丘濬在成化十三年至二十三年(1477-1487)担任该职,《大学私事策问》集中反映其高层次教育思想,即将诡谲文风恢复到浑厚醇正轨道的努力。

  基础教育,尤为重视。对人生第一阶段教育——“胎教”,丘氏认为:

  夫古人有胎教,方其妊子之时,必谨所感,心感于物则其子形、音肖之,故有胎教之礼……古人为教,方其子在胞胎之中已谨其所感,及其子在孩提之日尤谨其所示,禀之于初者纯全而无伪,养之于幼者端正而无邪,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声,所视必正色,所言必正理,非但男有教而女亦有教,非但养其心而又养其身。

  这对幼儿日后“就教于学校、服役于官府、执事于朝廷”个人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是天下太平的根基。其目的在于:“使有家者知至要莫如教子,必豫教于童稚之初;有国者知大本在于齐家,必致谨于家乡之礼。如此非独可以除去士庶之病根,而人君治平之善根亦于是乎萌蘖矣。”

  小学教育,在10余篇《学记》中有所体现。其中,海南学记有《琼州府学祭器记》《琼山县学记》《重修文昌县明伦堂记》《崖州学记》《雁集琼庠记》等。成化九年十二月的《万州迁学记》,对学校如是阐释:

  郡邑有学校,犹其有苑囿然。儒畯在民间,譬则草木生于原野也,殊形异种,丛生散处。艺囿者移彼置此,区别而群聚之。栽培、灌溉各顺其性而不戕其生,虑其不能敏成而速化也;又易置其处,以冀其速成,使凡在吾所培植者,皆足以资世用而不弃捐于人。

  丘氏以形象化的比喻解读读书人“草木”、学校“苑囿”、教师“艺囿者”三者关系,并就教师职责做了具体描述,充分肯定海南府州县学的教育作用,进而体现出其为国家输送人才的教育理念。

  调解水利诉讼

  琼山县为主要水稻生产区,受地势高低影响,水利利用产生诉讼不少。正统年间,乡人在府城外南桥水道(今美舍河一带)两岸“筑栅,转车引溉高田”,成化间“桥内低田为塞车、壅水所伤”“除栅、废车”引起诉讼。正德六年,经琼州知府王子成调解,“每年自十一月二十日开通水道,待低田禾苗发长,至次年二月初一,方许塞车”,至此近40年的官司才告一段落。

  无独有偶,琼山县抱元图(今琼山区龙塘镇国仓村)一段长达40余年水利纠纷,成化十年丘濬《祭抱元境神》碑刻道出实情——

  嗟此一方之田,壅水成川,民不得耕,四十余年。老者倾故,少者白颠,茫茫巨浸,孰知为田?推原事起,厥有所先,截下流以中断,制低水于高原,转车灌溉,利己自专,返使良畴,变为深渊,彼岁两收,此无一焉。人心不齐,饮诉莫宣,枵腹纳税,多至颠连。抱元童叟,群然来前,泣以告予。深用恻怜,因呼其人,谕以善言。彼亦悔过,莫咎其先。彼此一收,两得其全。顾惟久废,复旧为难,愿以归我,代输税钱。王再拒之,誓告众田子孙,后记昭然,徒众是鸠,赀力是捐。一旦水落,禾苗有年,虽仍旧业,岁取十千。非人力之所致,实天道之好还!

  居上游的田地所有者,在河上筑坝抬高水位,便于高田灌溉,良田被水淹没。如此,高田一年二收,良田则颗粒无收。居乡丁忧的丘濬,听取受害者的哭诉后,召集双方人员,以善言相劝高田人员,获得“彼此一收,两全其美”的结局。

  改变家乡落后习俗

  海南僻居海屿,习俗“浇薄”。琼山,“尚《文公家礼》,冠丧祭礼多用之”,始于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吴锜致仕大力推进,开启古俗向中原化转变。

  成化十年,丘濬八卷本的《家礼仪节》问世。其中,通礼、冠礼、昏礼、祭礼各一卷,卷四至七集中阐述丧礼,明确反对“浮屠治丧”主张。为振兴儒道,著者借鉴先人智慧、家乡落后习俗真实体验等基础上,“以浅近之言”诠释文公《家礼》。规范社会交往礼节,为平常百姓提供有章可循的用意十分明显。

  著者指出“《家礼》一书,诚辟邪说、正人心之本也;使天下之人,人诵此书,家行此礼,慎终有道,追远有礼”“臣尝以浅近之言,节出其要,以为《仪注》,刻板已行,在臣家乡,多有用而行者,遂以成俗”。

  稍后《琼台志·风俗》曰:“及丘深庵著《家礼仪节》,故家士族益多化之,远及邻邑。间有循俗,丧用浮屠亦少,婚则多越礼度。”正德间,郡人唐胄的记录,充分肯定了丘濬改变家乡落后习俗的努力。H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民族学院)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学习头条
   第06页:学习头条
   第07页:学习头条
   第08页:学习头条
   第09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0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1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2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3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4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5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6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7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8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19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0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1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2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3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4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5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6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7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8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29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30页:文化传承
   第31页:文化传承
   第32页:文化传承
   第33页:文化传承
   第34页:文化传承
   第35页:文化传承
   第36页:文化传承
   第37页:文化传承
   第38页:文化传承
   第39页:文化传承
   第40页:文化传承
   第41页:学思践悟
   第42页:学思践悟
   第43页:学思践悟
   第44页:学思践悟
   第45页:学思践悟
   第46页:学思践悟
   第47页:学思践悟
   第48页:学思践悟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决策参考
   第58页:决策参考
   第59页:决策参考
   第60页:市县连线
   第61页:市县连线
   第62页:市县连线
   第63页:市县连线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丘濬:关注地方文化 推动家乡发展
今日海南文化传承34丘濬:关注地方文化 推动家乡发展 2023-11-15 2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