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景贵
联合国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推进以“放管服”为重点内容的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以上海、北京为调查样本的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由2018年的第78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46名,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名,是发展中经济体中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超过了部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排名。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将营商环境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要求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时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海南自贸港要建设成为全球最高开放水平的经济新体制,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与竞争力的贸易、投资环境,就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下放管理仅限,给广大市场主体继续“松绑”“减压”“减负”。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还成立了以省长冯飞为组长的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如何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加快形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金钣碗”的共识。众所周知,有了好的营商环境,就有要素流动,就有资源配置,就有市场主体,就有产品与服务供给,就有就业与税收,就有经济增长与福利增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近期省委书记沈晓明调研省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时强调,营商环境就是口碑,口碑就是竞争力,赢得口碑既要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解决问题的办法,更要有为市场主体排忧解难的强烈意愿,要鼓励市场主体反映问题,提高问题处理效率,并且指出,要让海南的子孙后代捧上营商环境这个“金饭碗”。营商环境就是“金饭碗”,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金句,是指引海南自贸港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应加倍努力建设与打造好这个“金饭碗”,让这个“金饭碗”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长期共识与共同追求。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要不断形成“店小二”共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已难以适应瞬息万变、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市场化”改革主线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与政策保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海南在硬环境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但在软环境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海南要继续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级各类政府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意识,培养“店小二”共识,发扬“店小二”精神,而不是一味地命令、指令、管制,更不能吃、拿、卡、要。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地不断下放管理权力,让市场主体自主决策,这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
近年来,海南“放管服”改革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营商环境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仍有较大提升潜力与发展空间,现在市场主体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是各种管制多、限制多、环节多、程序多、门槛高、审批繁,束缚了企业发展的手脚。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与排头兵的海南自贸港,应走在全国“放管服”改革的最前沿,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企业导向,推动政府职能持续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广泛推行准入承诺制,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极简审批、超极简审批、网上办、马上办、不用办、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等多样化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不断解放和发展海南自贸港社会生产力。
三是积极推进形成海南自贸港“大部制”共识。海南陆地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万,但相对而言,市县众多、部门林立、冗员甚众,与“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治理目标有一定差距。2020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任务清单(2020-2022)》,提出了18个方面的改革任务、60个具体任务清单,其中第一条就是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为此,建议本着精简高效实用之原则,大幅减少海南市县数量,设立一北一南一东一西四个市,再加上三沙市,共五个地级市,其他原来的市县设为区级机构,同时也要在新设立的地级市、省政府直属部门中大力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对同类的、相似的、重复的职能部门尽可能合并合署组建办公,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适应自贸港建设需要的精简、高效、服务型的新型政府职能部门。
四是加快形成符合自贸港建设国际惯例的“承诺制”共识。海南自贸港在建设过程中应广泛遵循国际惯例、市场经济运行基本规律,形成市场导向、企业导向、市场主体导向的基本共识与长久机制,破除甚或消灭凡事均要审批的“惟我独尊”“以我为主”的官本位意识,率先推行准入即准营、非禁即入、准入承诺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压缩投资经营负面清单,学习北京营商环境改革的有效做法。第一步可以考虑在全省党政部门、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公办学校、公办医院等单位尝试取消一切形式的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由“先审后做”变为“先做后验”。如营商环境名列全国前茅的北京在营商环境改革升级3.0版(2019年)中,对于饱受诟病、流程漫长、事关重大、手续众多、审批繁琐的“建筑许可”就由以前的“先批后建”改为“先建后验”,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海南完全可以学而习之、推而广之。
正在建设全球最大自贸港的海南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甚至可以比北京营商环境优化创新走得更远些,改革步子更大些,改革进程更快些,改革举措力度更强些。为此,笔者建议:其一,既然省内各公有单位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管理”“全面绩效管理”,那么凡是有了预算管理并且经过了审批的建设项目与采购事项,在建设过程中可以不用再一一报批、一一审查、一一审批了;其二,现在各类建设项目与采购事项,各单位均有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与执行步骤,各单位严格按操作流程与步骤“按部就班”执行即可;其三,现在各单位均有严格的系列化内控制度、第三方审计制度、绩效评估制度、政府专项审计、定期巡视制度及限期整改制度等,因此,各单位每一项具体的维护、维修、建设、采购等事项没有必要再一一报政府职能部门申请与审批。但现实的情形却并非如此。以学校为例,小则维护维修,大则教学设备采购、桌椅板凳购置、教学楼维护、实训楼维修、卫生间改造、图书资料购买等,均要报政府多部门审批,而政府部门常因包揽事务过多过细而无暇到基层调研了解情况。政府包揽过多、审批事无巨细,是导致许多项目建设周期漫长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现在普遍存在的堵点、难题的核心所在。
笔者建议,全省国有公办单位在取得审批制改革创新经验后,可以在所有的市场主体中推而广之,普遍推行准入承诺制度,即在海南自贸港的所有市场主体中全部实行北京版本的“先建后验”式制度创新改革举措。此项审批制度的改革创新,变事前的审批审查管制卡住为事后验收评估检查指导,全面推进以准入承诺制度为核心内涵的“放管服”改革,必将极大地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改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大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推进海南自贸港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加快自贸港建设步伐。H
(作者系海南省社科院签约专家)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