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深学笃行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百年大党成功密码培养信仰坚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

  文|李红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下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总结党的成功密码、描绘光明未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也是指引高校发展、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行动指南。

  “七一”重要讲话揭示了百年大党成功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即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将理想照进现实,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精辟指出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是初心、是伟大动力。同时,他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行”;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以“九个必须”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经验、密码和要求,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百年之前,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践踏,是广大青年大学生掀起了五四运动,是13个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人在浙江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1925年,青年毛泽东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叩问并为之奋斗终身。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迁往北平,毛泽东说这是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百年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经受了一场又一场大考。考试一直在进行,中国共产党仍在“赶考”路上。

  面对百年未有之两个大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但是靠谁把这个密码传承下去,党的伟大事业依靠谁来接力?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这就需要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揭示了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和担当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把希望寄予青年,进一步揭示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的深刻道理,同时也给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和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用“三个事关”精辟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海南高校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从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合格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增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定力,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指针,确保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切实履行好肩负的使命任务。

  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新时代大学生

  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深刻认识高校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出应有对策。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指出,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年学生信仰什么主义、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高校要努力培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高校育人的初心,绝对不能动摇。

  怎样培养人?这是高校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习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校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点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基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让基层组织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其他思想就会去占领。前苏联瓦解的深刻历史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小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南湖起航时不过50多人、除了信仰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小党,到今天发展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取得“四个伟大成就”,证明“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目标,也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必须树立的政治信仰。高校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新一代大学生。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要按照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落实台账。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创新“互联网+思政”工作模式,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要全力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思政课教师要成为坚定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路人,同时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使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当前,要把引导大学生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生学党史的核心内容。要发挥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组织作用,引导学生组建学党史小组,引导学生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全面系统学、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要将“七一”重要讲话转化为一堂大思政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海南高校要发挥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智库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阐释,培养一批又一批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志愿为之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

  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积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要引导广大青年牢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积聚力量。因此,要引导广大学生全身心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在实践中创造美好未来。要积极总结推广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环境和大学生成长特点,不断推动“三全育人”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等实践之中,把党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参与文明校园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指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在实践中体会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价值,在实践中弘扬和赓续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把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H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营商环境
   第06页:营商环境
   第07页:营商环境
   第08页:营商环境
   第09页:营商环境
   第10页:营商环境
   第11页:营商环境
   第12页:营商环境
   第13页:营商环境
   第14页:营商环境
   第15页:营商环境
   第16页:营商环境
   第17页:营商环境
   第18页:营商环境
   第19页:营商环境
   第20页:营商环境
   第21页:营商环境
   第22页:营商环境
   第23页:营商环境
   第24页:营商环境
   第25页:营商环境
   第26页:营商环境
   第27页:营商环境
   第28页:营商环境
   第29页:营商环境
   第30页:决策参考
   第31页:决策参考
   第32页:决策参考
   第33页:决策参考
   第34页:决策参考
   第35页:决策参考
   第36页:决策参考
   第37页:决策参考
   第38页:决策参考
   第39页:决策参考
   第40页:决策参考
   第41页:决策参考
   第42页:深学笃行
   第43页:深学笃行
   第44页:深学笃行
   第45页:深学笃行
   第46页:深学笃行
   第47页:深学笃行
   第48页:深学笃行
   第49页:深学笃行
   第50页:深学笃行
   第51页:深学笃行
   第52页:深学笃行
   第53页:市县连线
   第54页:市县连线
   第55页:乡村振兴
   第56页:乡村振兴
   第57页:乡村振兴
   第58页:乡村振兴
   第59页:乡村振兴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传承百年大党成功密码培养信仰坚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
今日海南深学笃行47传承百年大党成功密码培养信仰坚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 2021-08-15 2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