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乡村振兴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土文化为源泉 红色文化作砥砺

  文|陈广军

  中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蕴含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论述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乡村振兴,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更提出“要推动振兴乡村文化”,使乡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乐东是一个有山有海的黎族自治县,传统的崖州文化、黎族文化、苗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相融相通、交相辉映,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由此散发着独特的文明魅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乐东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中,着力挖掘复兴传统优秀乡土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加强党史教育,以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的文明源泉,以红色文化砥砺初心、奋勇前行,建成丹村、友谊村、抱班、西黎、卡法、佳西等一批美丽新农村。

  乡土文化是乡村之魂

  乡土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家园所在,是乡村的灵魂与内核,文化衰,乡村衰;文化兴,乡村兴。

  以佛罗镇丹村为例。丹村立村500年,乡土文化底蕴深厚,却在改革开放初期迷失自我,年轻人盲目模仿港台电影中的“古惑仔”,追求刺激、享受堕落带来的感官快乐。短短数年,丹村老一辈村民忽然发现自己熟悉的淳朴村庄变了:吸毒人员如附骨之疽,偷盗、抢劫严重,村中老屋都能被吸毒人员拆去卖。一时间,丹村声名狼藉。

  直到2000年,丹村痛定思痛,决定振兴乡土文化以拯救村风和名声。丹村村“两委”班子坚定认为用乡村文化教育能抵制毒品诱惑、改变贫困现状,他们编撰《丹村志》努力挖掘本村历史和乡土文化、创办文学社、设立文化教育基金会、举办读书会、创办《龙沐湾》乡村杂志、建设文化长廊和文化广场,评选最美家风家训,定期举办道德讲堂。一系列的乡土文化活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千家万户。

  20年的坚持,丹村实现“美丽”转身。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乡村、海南最美乡村等荣誉向丹村飞来。乡土文化的回归,让丹村一如从前那般美丽淳朴。

  这就是乡土文化的魅力,它是一个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乡村的灵魂。只有像呵护土地一样呵护乡土文化、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和魅力,才能让乡村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带领乡村走向美好的未来。

  挖掘乡土文化,助推文化价值变现

  网络上爆火的李子柒、湖南卫视真人秀《向往的生活》,皆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明、田园生活,记录人们心中的乡愁,表达人们对乡村的依恋,从而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2021年,香港金融机构对李子柒个人品牌价值的评估高达20亿港元。这体现了乡土文化的变现。

  乡土文化是乐东巨大的宝藏。目前,乐东拥有黎锦、崖州民歌等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黎族民间故事、黎族藤竹编技艺、黎族剪纸艺术等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徒手抓鱼等1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西黎村,是乐东乡土文化价值变现做得较好的乡村。西黎村抓住乐东全域旅游建设契机,将本村富有黎乡风格的民居、农事、景观和人文,通过建设民宿旅游体系、民族文化展示馆、“数字乡村”,开辟“朝乐旅游干线”,将西黎的乡土文化、民间手艺对外展示。西黎富了,文明了,整村也脱贫了。

  乐东千年古镇黄流,得名“黄帝后裔流落之地”。其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黄流花灯,因活动盛大、花灯制作复杂精妙,极负盛名,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黄流镇每隔两年都要在元宵举办花灯节,吸引各地民众前往观看,给当地带来丰厚的收入。拉花灯的车从最初的牛车到拖拉机、小货车,再到轿车,从中可看出乡土文化变现让村民实现了财富增值。

  扎根乡土,文化赋魂,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乡土文化变现的巨大价值不仅体现在财富增值上,更重要的是让乡村美丽、村风优良、村民自信、营商环境改善、未来可期。乐东县委、县政府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利用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对其加以发掘、扬弃,实现以乡土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第一,以乡村为载体,让乡村振兴成为有根之木,枝繁叶茂。乐东在乡村振兴中特别强调以乡村为载体。一是鼓励发展民间文化社团和文化机构。乐东有乡土文化研究会、崖州民歌协会、民间艺术协会等数十个文艺社团。《黄流乡土文艺》《望楼河》《龙沐湾》等民间文学刊物更是办得有声有色。乐东民间博物馆方兴未艾,如白沙河谷本土文化园、陈氏大宗文博馆、利国镇新联村的崖州布博物馆、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馆等,成为对外展示乐东乡土文化的一扇窗口。二是鼓励乡村举办各类“土味”文化活动。每逢春节,乐东沿海地区都会组织举办崖州民歌吟唱会、琼剧演出、书法楹联展览等节庆文化活动,山区各镇“三月三”传统节日,举办民歌情歌对唱,举办乌拉龟、拔河、射弩、竹竿舞等少数民族趣味体育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热火朝天,蓬勃发展。三是加大乡土文化的基础投入。以通过文化振兴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乐罗村为例,乐东县财政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为其建学校、修村道、装路灯。抱班村深入挖掘人文底蕴,县财政先后为其投入1200万元,探索出“脱贫攻坚+特色产业+民宿”的发展模式,开发推介望月石、乡村公园、仙女湖、农汤河等乡村景观,广受游客好评。四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和特色乡土文化产品。乐东深入挖掘富有村庄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特色农(副)产品,黎家剪纸、黄流花灯、黎锦、苗绣、藤竹编;山兰酒、鱼茶、竹筒饭、三色饭、酒糟鱼、土蜂蜜等极富黎家风情的精美艺术品和特色美食,让越来越多游客感受乐东的乡土风情。

  第二,以农民为主体,使乡村振兴接地气得民心。乐东以农民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热爱、认同自己的乡土文化,积极参与乡土文化建设,从而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土生土长、爱乡爱村的文化人,让乡土文化的文脉传续,让乡村振兴接地气得民心。一是发挥乡贤的作用。乡贤文化曾是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乐东特别注重引导和培养乡贤,鼓励他们传承创新乡土文化,参与乡村现代化治理,使其成为乡村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和乡村文化的弘扬者。乐罗村曾是海南闻名的“博士乡”和“红色乡村”,诞生了我国现代实验物理学奠基人之一颜任光博士,以及中共琼崖早期领导人之一陈垂斌。但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由于文化衰落,乐罗村迅速衰败,成为远近闻名的“吸毒村”。后来,乐罗的几位乡贤率先站出来,牵头成立“乐罗助学促进会”,17年共接受助学捐款359万元,资助学子1101人,资助金额288万元;举办乐罗读书节、农民“村”晚,创办文艺刊物《望楼河》等,最终通过文化自救,重振乐罗乡土文化和村容村风,其先进事迹和经验被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搜狐等多家媒体报道。二是为乡村配备好干部、培养好非遗传承人。乐东着手选调出一批文化意识强、商业头脑灵活、品行良好的村干部,通过委任“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提升乡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发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多名,群众性非遗传承人2000多名。三是用乡土文化熏陶小村民。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东还在大安中学、千家中心小学等6所学校开设了剪纸、黎锦技艺兴趣班。目前,乐东群众参与乡土文化活动热情高涨,弘扬乡土文化的氛围浓厚,他们自办八音演奏会、崖州民歌演唱会、书法交流等各类民间活动。每年节日庆典,各村还推出歌舞文艺作品,丰富村民娱乐生活。

  第三,以村规为手段,用文明乡风改善营商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乐东着手整理各村传统的村规民约,剔除陈规陋习,并为保留下来的村规民约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法治要求,着力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构建和谐有序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莺歌海镇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工作中,创造性地将乡村治理新机制与文明乡风结合,制订《乐东县莺歌海镇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在转产就业、人居环境、遵纪守法、乡风文明等方面制订考核细则,每季度公布一次积分变动。积分制调动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乡风愈加文明。

  大安镇推行道德红黑榜,着力整治少数民族地区不良的饮酒风气,同时创作《戒酒歌》,成立教唱队,组织广大村民传唱,通过文化的滋润渗透,转变村风民风。

  文明乡风更能彻底改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望楼港社区曾令投资者退避三舍,在社区治安好转、村风文明之后,投资者和资金乘“文明乡风”而来,社区的海产品烘干项目、石斑鱼养殖项目、社区超市、餐饮店都有外来投资者身影,乐东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还表示有信心在望楼港做足“渔”文章,搞活“渔”文化。乐罗、丹村、南美村、山明村等一批过去的落后村庄,通过乡风转变,跨入了文明生态村、美丽乡村的行列。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

  在乐东,烈士故事、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红色地名、抗日歌曲……比比皆是。革命战争年代,乐东涌现出革命烈士430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仅丹村就牺牲了35位烈士。乐东最有名的革命烈士是乐罗村的陈垂斌,牺牲时年仅33岁。此外,乐东还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莺歌海烈士纪念碑、琼崖公学纪念亭、琼崖纵队兵工局旧址、莺歌海党支部成立旧址、黑眉岭战场遗址等几十处。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的嘱咐,乐东在乡村振兴中完善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红色文化场馆建设;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莺歌海革命烈士纪念碑、毛公山开展红色主题学习教育,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激发人们投身乡村振兴的激情与动力。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乐东充分借助崖州民歌这个生动活泼的载体,弘扬红色文化,歌颂光辉历史。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相继举办崖州民歌演唱会、崖州民歌创作有奖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党旗飘过一百年》《不忘初心又兼程》《黎族人民歌唱党》等一批新创作的红色崖州民歌深受群众欢迎,在传唱中形成了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乐东县民族歌舞团肩负红色文艺轻骑兵使命,将乡土文化与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巧妙融合,创作了一系列红色文艺精品,举办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文艺下乡巡演活动。编排了大型原创黎族歌舞诗《鹿鸣西黎》,在西黎村首演。广大民众自发利用崖州民歌、黎族歌舞、黎族剪纸等传统乡土文化,创作出歌颂党、歌颂新农村的文艺作品,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爱党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乐东还在中小学开设爱国主义课堂,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

  今后,乐东将集中建设一批红色革命老区示范教育基地,盘活红色文化资源,确保红色江山代代传,永不变色。H

  (作者系乐东黎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 zy200928@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营商环境
   第06页:营商环境
   第07页:营商环境
   第08页:营商环境
   第09页:营商环境
   第10页:营商环境
   第11页:营商环境
   第12页:营商环境
   第13页:营商环境
   第14页:营商环境
   第15页:营商环境
   第16页:营商环境
   第17页:营商环境
   第18页:营商环境
   第19页:营商环境
   第20页:营商环境
   第21页:营商环境
   第22页:营商环境
   第23页:营商环境
   第24页:营商环境
   第25页:营商环境
   第26页:营商环境
   第27页:营商环境
   第28页:营商环境
   第29页:营商环境
   第30页:决策参考
   第31页:决策参考
   第32页:决策参考
   第33页:决策参考
   第34页:决策参考
   第35页:决策参考
   第36页:决策参考
   第37页:决策参考
   第38页:决策参考
   第39页:决策参考
   第40页:决策参考
   第41页:决策参考
   第42页:深学笃行
   第43页:深学笃行
   第44页:深学笃行
   第45页:深学笃行
   第46页:深学笃行
   第47页:深学笃行
   第48页:深学笃行
   第49页:深学笃行
   第50页:深学笃行
   第51页:深学笃行
   第52页:深学笃行
   第53页:市县连线
   第54页:市县连线
   第55页:乡村振兴
   第56页:乡村振兴
   第57页:乡村振兴
   第58页:乡村振兴
   第59页:乡村振兴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乡土文化为源泉 红色文化作砥砺
今日海南乡村振兴57乡土文化为源泉 红色文化作砥砺 2021-08-15 2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