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南海撷萃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观后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匹配自贸港的文艺精品为创作标高
——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观后

  文|马良

  【编者按】7月21—23日,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在海口盛大上演。这部从2019年开始策划、2020年组织排演的作品,是海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文艺项目。主创团队以文艺精品标准为创作标高,通过实地采风、潜心创作,历经一年时间,为观众呈现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品质音乐大作。

  看完《海南颂》的排练和演出,笔者倍感振奋。求实来说,能打动人的海南原创舞台艺术作品并不多,《海南颂》正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从创作到呈现,既有本土艺术家的努力,又有旅琼文艺家的加盟,还有内地国家级名家的加持,共同推动其攀升至新的艺术高度。

  如果将“面面俱到”的“俱到”解释为各方面都到位,拳拳到肉,那么这显然是文艺作品应该追求的目标。《海南颂》有着全方位的追求,有人称它为“海南的《东方红》”,尽管两者在准备时间、财力、形态等方面都不足以对比,但某些追求是类似的。

  作为海南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大型交响主题组歌,《海南颂》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一部下了功夫、可以长期演出并流传的文艺精品。就像中国音协原副主席、原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作曲家、组歌《海南颂》音乐总监印青所说,“它是一个悠久的作品”。关键在于,《海南颂》对海南百年历史做出精当又富有特点、饱含感情、注重细节刻画的呈现,对得起“大型交响”四个字。

  所谓交响思维,虽然来自音乐,不妨可视作在对历史进程、人生百态深入研究、认真思考后,艺术家找到建构作品的某种方式。交响思维之所以特别难得,是因为它的对立面是浮光掠影的面面俱到、不得要领的琐碎展现,或者难免空泛的概念游戏,在许多不太成功的文艺作品中大量存在。而《海南颂》全曲则贯穿了宝贵的交响思维,它对海南百年历史的展现是全面而深刻的,取舍得当、提炼精准,堪称海南文艺史上原创性舞台艺术的突破之作。看过演出的人,想必对其一个多小时内呈现出的史诗性和丰富性,都有认同感。

  《海南颂》的组歌架构较为出色,多数作品词曲俱佳,就像指挥家张国勇所说,这是一部具有浓郁海南风格、饱含情感的真诚之作,让人真正感受到了采风的意义。序曲《高擎的旗帜》《英雄与木棉》《兄弟你朝北走》《出海喽》《向海南》《向祖国报告》等,均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对一部作品而言,要做到词曲均衡和生活化恐怕有难度,因为概述理念的作品必须以观念化的方式加以表达,而打造经典的上升空间或许就在此处。对于如何提升,《海南颂》的经典歌曲展示和原创音乐创作提供了启示,诸如对黎族民歌、儋州调声、山歌、临高哩哩美渔歌等海南音乐元素的创造性转换,再加上对人文历史、当代生活入骨的体验等,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探索路径。

  《海南颂》所展示的文化社会学方面的意义,也值得关注。该作品调动了海南目前能调动的优秀人才,以音乐界为主,包括影视、舞台艺术等,为当前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板。作为一个海南文艺评论人,笔者时刻关注海南文艺现象,跟踪重要文艺工作者的发展轨迹,例如《海南颂》的艺术总监王艳梅,就是笔者“盯梢”的对象——听过她的歌曲、歌剧,看过她的小说,她所组织的活动我多有参与。在笔者看来,这部作品除了体现她的艺术功力外,也体现了以她为代表的领导团队在统筹、调度各方面人才的能力。

  作为文艺界的领头人,必须对文艺作品的精神文化高度有追求,利用海南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吸引各路精英,组建一支国家级阵容的团队。如何甄别人才,如何组织和用好这支“国家队”,王艳梅有许多思考。她曾说:“在设计作品整体架构和挑选主创团队人选时,要特别慎之又慎。”这种审慎的思考最终体现在作品整体架构“面面俱到”的全方位精准考量、落实到人才使用的组织形态、落实到《海南颂》的创作与呈现中,包括但不限于对歌剧《红色娘子军》和“海洋风”主题歌曲创作活动等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对音乐界大咖诸如印青先生等旅琼文艺家,他们有心奉献于海南,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其提供足够高的平台。此外,如果把搜罗人才的视野仅限于与海南有关的人士,则未免失之过窄。实际上,旅琼文艺家仅仅是机缘,更重要的是要有地区文化自信,应该站在全国的高度,运用国家级的人才,打造高水平的文艺作品,同时努力把自己的队伍提升到匹配自贸港的水准。例如,本次精彩演绎《海南颂》的贵阳交响乐团,特别是张国勇大气磅礴的指挥风格,对作品的成功演出提供了保障。再如,歌剧《红色娘子军》主作曲人朱嘉禾,不属于旅琼文艺家,但他对海南省近年主打的重大音乐创作项目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此外,影视艺术家刘劲、岳红等旅琼文艺家加盟《海南颂》,对主题长诗朗诵的环节有很大提升。在选用本地创作人员时,发现和甄选本地音乐家赵晓辰的钢琴曲,使其改编之后能巧妙运用于作品中,则是笔者的亲身经历。这说明了项目主创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创作,善用人才,最终形成作品难能可贵的饱满度,是主创善于整合高端资源的能力体现。

  《海南颂》成功的背后是强大团队的支撑,离不开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支持,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倾力付出。在团队当中,每个人都十分重要,没有谁比谁更重要。这说明一个普遍性的道理,那就是善于整合高端资源的重要性。

  当代舞台艺术对背景视频的运用特别重视。例如《向海南》写闯海人那段,颇具匠心,有艺术感染力,那张船票一出来,就令观众泪湿眼底。但是,有个别视频流于一般,像《蓝色的诺言》写博鳌亚洲论坛那段,就一个背景到底,略显单调。而反映海南当代业绩的视频,仅停留在风景、大厦、车流、人流的浅表层面,而某些能够唤起海南人民群体记忆、能够感染全国人民的生动影像却没有加入其中。另外,正如指挥家张国勇说的,作品的整体长度有些长,一些曲目有反复,朗诵部分可参照《黄河大合唱》不妨再精炼一些,这些都是《海南颂》有待提升的空间。

  总之,《海南颂》无疑是成功的,省作协主席梅国云称“这是海南多少年来最棒的一场”,笔者深以为然,希望这部作品可以到北京、到全国各地演出,并伴随其不断演出,最终能促进海南文艺全面提升。H

  (作者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省旅琼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省作家协会理事)

  本文责编/黄亮   邮箱/ huang7806g@163.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营商环境
   第06页:营商环境
   第07页:营商环境
   第08页:营商环境
   第09页:营商环境
   第10页:营商环境
   第11页:营商环境
   第12页:营商环境
   第13页:营商环境
   第14页:营商环境
   第15页:营商环境
   第16页:营商环境
   第17页:营商环境
   第18页:营商环境
   第19页:营商环境
   第20页:营商环境
   第21页:营商环境
   第22页:营商环境
   第23页:营商环境
   第24页:营商环境
   第25页:营商环境
   第26页:营商环境
   第27页:营商环境
   第28页:营商环境
   第29页:营商环境
   第30页:决策参考
   第31页:决策参考
   第32页:决策参考
   第33页:决策参考
   第34页:决策参考
   第35页:决策参考
   第36页:决策参考
   第37页:决策参考
   第38页:决策参考
   第39页:决策参考
   第40页:决策参考
   第41页:决策参考
   第42页:深学笃行
   第43页:深学笃行
   第44页:深学笃行
   第45页:深学笃行
   第46页:深学笃行
   第47页:深学笃行
   第48页:深学笃行
   第49页:深学笃行
   第50页:深学笃行
   第51页:深学笃行
   第52页:深学笃行
   第53页:市县连线
   第54页:市县连线
   第55页:乡村振兴
   第56页:乡村振兴
   第57页:乡村振兴
   第58页:乡村振兴
   第59页:乡村振兴
   第60页:工作交流
   第61页:工作交流
   第62页:工作交流
   第63页:工作交流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以匹配自贸港的文艺精品为创作标高
今日海南南海撷萃64以匹配自贸港的文艺精品为创作标高 2021-08-15 2 2021年08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