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大开放 大改革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新赛道上塑造新优势”中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现代化建设
航拍发展中的海南东方临港产业园。新华社蒲晓旭/摄

  文|赵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科教兴国、人才支撑”单独列为一个单元进行论述,并在其中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论断,同时还由此鲜明提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4·13”重要讲话5周年,还是海南全面启动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3周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海南频遭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确保始终在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困难挡不住正确的脚步,挑战磨砺必胜的信心。只有开辟出发展的新赛道,才能塑造时代的新优势,才能真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成果。

  塑造思想解放、思维创新的“新赛道”,在勠力摆脱“房地产依赖”、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中,培育海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优势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曾有多次政策和机遇优势,然而这些优势在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被深切寄予的效应。

  发展欠缺的本质是对发展路径理解的偏差。历史上海南发展出现过“三起三落”,“落”缘于对中央政策的理解不深、掌握不准、落实不到位。尤其是房地产的失速发展,给海南带来了产业结构比例失衡、其他产业及投资被挤出、政府税收和投资依赖房地产业等一连串问题。

  2020年海南全面启动自贸港建设以来,把准建设方向就成了海南省委屡屡强调的问题,由此明确清晰地总结出“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充分肯定了海南“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认为相当于浙江的“八八战略”。故而,完成好自贸港建设任务首先就要把准方向,塑造思想解放、思维创新的新赛道,在主动融入全国发展大局中把准时代定位、突显禀赋优势、发挥独特作用、贡献海南力量。

  也正因此,2018年1月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未来五年海南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减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决不让海南变成房地产加工厂。”2022年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海南对外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白皮书》,其中提出:启动自贸港建设的两年来,海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破除了长期以来房地产一业独大的局面,非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和投资、税收的主力军。2021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至36.1%,非房地产开发投资、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占比则分别提高了2.6、5.2、2.9个百分点。

  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到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到2035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要求,海南继2021年成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后,又于2022年12月组建成立全国首个营商环境建设厅。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海南营商环境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名较2021年度上升4个位次至第16位;与此同时,海南省市场主体增速连续34个月保持全国第一。

  由此证明,在塑造思想解放、思维创新的新赛道上,海南必须继续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走下去。只有坚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发展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依托、以全球视野为定位锚向,建立更加符合自贸港建设、更加满足自贸港运作、更加突显自贸港功能的目标靶向、考核规则和评价体系,海南自贸港建设才能真正成为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标志性成果。

  培育内生动力、动能创新的“新赛道”,在“打好科技翻身仗”、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建设中,涵养海南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

  放眼世界,很难找到没有经过工业化发展路径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或地区。笔者认为:只有补好、补强工业化这一课,海南自贸港建设才能成为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资料显示:1988年海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0:18.4:31.6,同期全国为25.9:43.8:30.5;2021年,海南三次产业比例为19.4:19.1:61.5,其中第二产业占比较同期全国低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观,海南与全国的工业化差距在继续扩大。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地区实现工业化进而建立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是需要很多复杂内外部条件的,既要有原料、区位、市场、政策、人才等基础性要素,更需要以时代发展和全球分工为依托所赋予的产业诞生或梯度转移机遇,以全球资本竞逐和科技创新为依托所产生的持续放大与扩张的产业链条塑形机遇,以庞大市场和巨量消费潜力为依托所产生的多元完善配套与产业链条上下延展并释放出的全球化布局机遇。

  从自身条件而言,海南似乎不乏优势:比如受权管辖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油所资源及矿产资源;又如海南拥有其他省份所缺乏的、独一无二的热带农业资源,以及南药、旅游资源等。但至今这些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全抓住机遇。

  当下,新一轮机遇再一次摆在海南面前。从宏观看,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崛起和带动;从战略看,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必然。从历史时空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处于重要突破关口;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干细胞等新一代生物医学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新能源、空间、海洋为背景的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机器人、新材料等重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正不断涌现,并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从政策环境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和国土空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包含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巩固和发展新型功能性发展平台、加快城市群与都市圈崛起、推进主体功能区成形、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支点的重大科技创新区域布局等应有之意。

  审时度势,海南省委明确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位置,围绕国家所需、海南所能、民生所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省战略,充分发挥温度、深度、纬度优势,聚力推进南繁、深海、航天等“陆海空”三大领域科技创新,为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和深海、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贡献海南力量。由此,2020年、2021年,海南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全国排名中连续两年上升,即将跨入全国科技创新第二梯队;全社会研发投入近两年增速连续保持全国前两名;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快速上升,成为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亮点之一。

  笔者认为,未来,海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科技政策优势,以国家科研平台引领全省的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依靠自身的科技体制创新,推动生物医药、数字信息、低碳、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等一批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力争让自贸港成为一个“科技创新港”。

  与此同时,在坚决扛起“海南最大的本钱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和使命也在生态”的嘱托中,海南省委以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为标杆,以先于全国实现碳中和、碳减排为标准,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果的重要窗口。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零碳示范区、装配式建筑、禁塑、“六水共治”等6项标志性工程稳步推进。尤其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创新谋划、高水平实施一批市场主体感兴趣、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项目,将气候、雨林、海洋等生态资源变成群众可以从中受益的财富和做大做强做优自贸港特色产业规模、产值、品牌、内涵的“倍增器”。

  构建制度重塑、开放创新的“新赛道”,在“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展示中国风范的靓丽名片”建设中,突显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对外优势

  海南自贸港要建设成为全世界投资者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共享中国改革成果之地,其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与特殊优势必然立足于对外。纵观“二战”后的历史,在关贸总协定以及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世界经济实现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接受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大幅度削减和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据统计,中国所有商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从2001年的15.3%降至2010年的9.8%;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到7.4%。当前,中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规定各类措施的实施率已达100%。

  然而,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一个巨大的隐忧摆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所在发展中国家面前:国际经贸领域正面临规则重塑的巨大挑战、传统国际循环作用正明显弱化。同样,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摆在中国面前:要积极推动、参与、主导新格局下世界经贸规则的制定,在深度融入全球发展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为此,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海南自贸港建设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的内容和基础的动能。2020年10月,海南省就制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3年行动累计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34项,其中8项被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6项得到国务院大督查表扬。2023年起,海南将启动新一轮制度集成创新三年行动,重点围绕“保税加工转离岛免税”等领域,并进一步深化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身居“双循环”、地处“交叉点”,海南的制度集成创新不仅要瞄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更要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体系提供制度通道。

  海南自贸港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对外平台、强化经贸合作的对外平台,同时也是充分展示中国风范的对外平台。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海南自贸港建设倍受海内外高度关注。而这也恰恰是海南和其他兄弟沿海省市及其他自贸区之间的最大不同,那就是要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中华民族新时代复兴崛起故事的最佳场所。

  融通中外既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也是自贸港强化国际传播的优势。海南要充分运用好自贸港的平台,在对外传播中建立起共同价值利益、相通话语体系、共鸣情感氛围的文化交流平台。把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与国外受众的表述习惯和接受心理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和梦想,变成世界语言、世界故事、世界梦想,相通相融;把中国对未来国际世界的价值理念、道德标准、是非逻辑,变成共鸣呼应于全球的理念、标准和逻辑,更好地传播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念、中国文化。

  为此,海南要在积极构建自贸港经贸往来“硬环境”的同时,积极主动同步强化自贸港文化传播“软环境”的建设。让“靓丽名片”不仅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增强其外部吸引力,而且有全球共识的中华文明深厚内涵培育其深刻感染力。此外,海南还应配合航空、深海等海南特色科创高地发展,加强引导服务于国际传播领域的5G、元宇宙、ChatGPT等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全新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分发方式,建立支撑新一代国际传播的全新技术体系。

  安逸建不成自由贸易港,悠闲换不来高质量发展。面对正日益临近的自贸港封关期限、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一往无前的进程、面对愈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海南自贸港建设只要坚于清晰正确方向、勇于驶入新赛道、韧于培育新动能,必然会化茧成蝶,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H

  (作者系人民日报社海南分社社长)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 394666442@qq.com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卷首语
   第03页:目录
   第04页:目录
   第05页:要言要论
   第06页:博鳌聚焦
   第07页:博鳌聚焦
   第08页:博鳌聚焦
   第09页:博鳌聚焦
   第10页:博鳌聚焦
   第11页:博鳌聚焦
   第12页:博鳌聚焦
   第13页:博鳌聚焦
   第14页:博鳌聚焦
   第15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16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17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18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19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0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1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2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3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4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5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6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7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8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29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0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1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2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3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4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5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6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7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8页:大开放 大改革
   第39页:生态文明
   第40页:生态文明
   第41页:生态文明
   第42页:生态文明
   第43页:生态文明
   第44页:生态文明
   第45页:生态文明
   第46页:生态文明
   第47页:生态文明
   第48页:决策参考
   第49页:决策参考
   第50页:决策参考
   第51页:决策参考
   第52页:决策参考
   第53页:决策参考
   第54页:决策参考
   第55页:决策参考
   第56页:决策参考
   第57页:学思践悟
   第58页:学思践悟
   第59页:学思践悟
   第60页:学思践悟
   第61页:学思践悟
   第62页:学思践悟
   第63页:学思践悟
   第64页:南海撷萃
   第65页:南海撷萃
在“新赛道上塑造新优势”中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现代化建设
今日海南大开放 大改革31在“新赛道上塑造新优势”中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现代化建设 2023-03-15 2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