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地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地区之一。
500多年前,在贵州教化世人,“龙场悟道”的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就对这片宝地的气候印象深刻,留下了名句:“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
“退休前就开始在全国物色可以养老的地方,对比考察之后,最终选在了这里,冬天来泡温泉,夏天来避暑,老了也要好好享受生活。”重庆人杨春林自从来到贵州度假后就舍不得离开了,2019年更是花了25万元在桐梓县九坝镇天池村上天池旅游景区购买了一套房,将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
一边是骄阳似火,一边是清凉宜人。河南变成了“可南”,济南变成了“齐南”,重庆嘉陵江的水“都被晒干了”……2022年入夏以来,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一直在持续,全国各地人民纷纷开启“避暑模式”,从四面八方涌进贵州享受避暑之旅。据马蜂窝联合腾讯文旅发布的2022年夏季旅行“蜂向标”数据显示,“贵州避暑游”等词条的搜索热度上涨150%。
“凉资源”变成“热经济”。气候,作为贵州夏季旅游的一张王牌,正是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贵州立足资源优势,做好政策保障,气候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先天优势:
为发展“气候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
夏季的贵州,鸟语花香、惬意怡人,游客徜徉在绿水青山间。
铜仁梵净山景区近期多次发布门票预约售罄的通知;贵阳市一家旅行社为导游开出了比往常高一倍的工资;不少酒店一房难求……
“我喜欢贵州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凉爽的气候,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神清气爽,心态都变得年轻了。”广州游客张先生来贵州旅游一个星期后,就爱上了这里。“有点舍不得离开,明年还要来。”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的贵州,成为许多人的度假首选。究其原因,可以用15个字来概括:资源禀赋佳、基础条件好、发展后劲足。
气候是先天底气。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森林覆盖率超过62%,被誉为中国的“绿色走廊”,同时拥有独具特色的“六度三爽”。“六度”即:纬度、高度、湿度、温度、负氧离子浓度、风度,这是贵州独有的资源禀赋;“三爽”指空气清爽、气候凉爽、人民豪爽,这更是贵州打好避暑旅游牌的资本。
交通是“硬核”优势。贵州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010公里、居全国第五位,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重大跨越。率先在西部实现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通硬化路,打通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贵阳成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形成了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民用航空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是全国仅有的2个省份之一。
大力推进绿色贵州建设。多年来坚持春节上班后第一天五级干部上山植树、“贵州生态日”五级河长下河巡河,“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
高峻地势、繁盛生机、宜人气候,塑造出了气象万千的“清凉高原”气候,也给贵州发展“气候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
避暑旅游:
将“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
19℃的夏天,360度的热情。
六盘水,地处乌蒙山区,城区海拔1700米左右,是中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凉都”。
“名不虚传!天气的确很凉快,凉风习习,好舒服,我们已经租好了房,要在这里过完整个夏天。”来自湖南的游客张先生说,每到夏天,为了躲避空调,实现健康消夏避暑,他都会和家人选择来六盘水住上一段时间。“我们准备去野玉海国家山地旅游度假区和乌蒙大草原玩一玩,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艺术家之村民宿是野玉海国家山地旅游度假区内一家较大的综合性民宿,负责人石勇告诉记者,每年入夏,这里白天凉爽宜人、风光秀美,夜晚繁星璀璨,是旅游度假的绝佳宝地。“入住率达到80%以上,订单非常火爆,供不应求,夏季营业额每个月有五六十万元。”
清风半夜听蝉鸣,流连忘返诗酒茶。除旅游景区外,贵州不少乡村也成了游客“新宠”。
露营、喝酒、吃烧烤、听民谣……在贵安新区车田村,这些娱乐项目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露营是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潮酷玩法,我们与车田村联合设计的这片轻奢野派露营地,丰富车田村的旅游业态。”露意森露营基地俱乐部负责人陈思树介绍,露营基地是车田村与俱乐部联合打造的新型旅游业态,自2022年“五一”开业以来,每逢周末,预订火热,爆满是常态。
不止一个车田村。近年来,贵安新区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与贵阳携手规划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共享式文化旅游娱乐精品线路和消费产品,实现旅游产品产业融合、旅游联合营销,做强做优文旅产业。
爽爽天气、清新空气带来了旺旺人气、滚滚财气。目前,贵州已形成观光休闲、文化体验、科普探险、休闲购物等新兴业态,构建起“全年不分淡旺季、全天不分黑白天、全域不分景区点”的产品格局,时时处处皆可游。2021年,贵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2%。
产业延伸: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天气,这“两口气”是贵州发展大数据为什么行的原因。
“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至70%,很大部分支出是空调散热费,所以凉爽的气候是建立数据中心的天然条件。”在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看来,贵州大数据发展已经进入了“厚积薄发”和“必然爆发”的阶段。
乘“云”而上,活力迸发。过去10年,贵州大数据发展大踏步前进、实现历史性突破,着力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数字经济发展风生水起。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政务数据“一云一网一平台”,省级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全国第一。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是“东数西算”8大枢纽之一,贵州综合算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贵阳贵安成为全球聚集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华为云全球总部等一批世界级大数据企业落户贵州。数博会成为大数据领域的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中国天眼”这一“国之重器”建成投用。
新时代的多彩贵州绿意盎然,优良生态环境、宜人气候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绿水青山正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农业产业风风火火——贵州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茶叶、辣椒、刺梨、蓝莓、李子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体旅融合大有可为——贵州推出以户外运动为主导的山地骑行、峡谷穿越、洞穴探险、低空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形成各有特色的户外赛事,为贵州发展山地旅游业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目前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2015年落户黔西南州。一年之后,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大会登上舞台,与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比翼齐飞。
康养产业前景无限——贵州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养生与社会养老事业为基础,有机农业、旅游产业与中医药产业为支撑的康养产业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后发赶超,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又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凭气候而立,因气候而兴。如今,游客纷至沓来,贵州闻名世界。H
(摘自《当代贵州》2022年第34期)
本文责编/朱薇 邮箱/ 9553678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