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军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海口的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据统计,海口市户籍人口220万,流动人口98万,已跨入大城市行列。截至2022年11月底,海口市汽车保有量为931469辆,外地车辆约为10万辆,电动自行车为152万辆。据高德地图监控图像分析,海口市最高交通拥堵红色指标为4:33,交通路网亟待优化。
根据海口市交通拥堵现状的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主干快速路网规划建设滞后;二是停车泊位与汽车增长供需矛盾凸显;三是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比例失调;四是交通执法科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一些市民交通法规意识教育缺失;六是交通优先政策缺乏法律保障。笔者结合海口市交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畅通城市“治理”的经验,提出构建海口“七横十二纵”快速立体交通路网规划对策研究及建议,探索从源头破解海口市交通拥堵难题的有效路径。
海口快速主干道路网规划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城市道路系统主要由环城高速、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构成。据统计,海口市目前有绕城高速1条(借道G98高速公路)、快速路1条、主干道69条、次干道145条、支路360条。按照城市主干道路网规划300-500米间距网格化路网标准要求,海口市区主干道路网规划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海秀快速路是孤立单一的快速路,没有形成循环快速路网;二是主干道之间没有达到300-500米间距标准,未形成网格化的路网;三是主干道路没有达到路宽40米以上、双向必须达到6车道以上、平均时速40-60km/h的标准;四是主干道交叉路口基本是平交灯控瓶颈制约的通行模式。据调研分析,海口市共有668个交叉路口,其中红绿灯路口485个、待建无灯控路口183个。目前海口市区交叉路口基本上都是依靠红绿灯和无灯控的平交通行模式,红绿灯路口如同闸门,主干道路网如同水系,红绿灯闸门越多,水系流通速度越慢,则交通越拥堵。据笔者调研分析,海口龙昆南路与南海大道交叉路口,四个方向车流量已严重超过1.2万辆/小时,最高峰时需要4-5个红绿灯周期车辆才能通过。因而,海口也被当地市民称为“堵城”。
构建海口“七横十二纵”快速立体交通路网规划的对策建议
结合海口市区路网规划滞后和红绿灯过多的现状实际,笔者特提出构建海口“七横十二纵”快速立体交通路网规划的对策研究及建议,具体如下:
一、构建“七横”快速主干道路网规划建议(东西向)
一横:海甸五路主干道。东由江东大道接海文大桥,西从五西路修建跨海隧道,分别连接秀英港与秀英大道互通和延伸与长天大道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34.1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15处。
二横:滨海大道主干道。西经西海岸与G15高速公路连接互通,东经长堤路修建跨南渡江双向桥与新埠岛、江东大道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28.8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15处。
三横:海秀路主干道(部分与海秀快速路交织)。西由海秀西路连接225国道至海口界,东至海府路。道路沿线全长约26.4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3处。
四横:海秀快速路。西与G15高速公路连接互通,东修建国兴大道快速高架或隧道、琼州大桥二桥、白驹大道高架与海文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27.2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6处。
五横:南海大道快速路。以南海大道高铁线路为基础,于铁路线两侧并行修建双向高架快速路,西与G15高速公路连接互通,东修建红城湖路高架及跨南渡江大桥,与琼山大道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24.1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22处。
六横:椰海大道快速路。修建椰海大道高架快速路,西与G15高速公路互通。东对接海瑞大桥与江东琼山大道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24.6公里,可减少红绿灯29处。
七横:绕城高速公路。借道G98国家高速公路,作为海口外环快速路,西连接澄迈县G98交界处,东与美兰机场云龙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44.4公里。
综上所述,构建海口“七横”快速立体交通路网体系,可减少东西向红绿灯共90处。
二、构建“十二纵”快速主干道路网规划建议(南北向)
一纵:G15高速公路。北与滨海大道连接互通,南与G98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3.8公里。
二纵:长彤大道主干路。北与滨海大道连接互通,南由火山口大道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0.5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5处。
三纵:长天主干道。北与滨海大道连接互通,并延接至秀英港海底隧道与海甸五路连接互通,南沿长天路正线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9.7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7处。
四纵:秀英大道。北对接滨海大道秀英港路口,南沿海榆中线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9.1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7处。
五纵:丘海大道快速路。北与滨海大道互通,由丽晶路对接至秀英港海底隧道与海甸五路连接互通,南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0.9公里,可减少红绿灯6处。
六纵:龙昆迎宾大道。北连世纪大桥与海甸五西路对接互通。南由迎宾大道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5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7处。
七纵:和平大道主干路。北与海甸五路连接互通。修建和平桥双向桥,南沿和平路、五指山路、红城湖、琼山中山路与椰海大道快速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0.0公里,可减少红绿灯9处。
八纵:白龙路主干道。北与长堤路、滨江快速路连接互通,南连琼州大道。与东线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3.2公里,可减少红绿灯6处。
九纵:滨江高架快速路。北修建跨江桥与海甸五东路、海新大桥连接互通,南沿滨江路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8.2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5处。
十纵:琼山大道。北与江东大道连接互通,南沿景山大道与云龙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4.0公里,可减少红绿灯11处。
十一纵:海文高速联线道。北与江东大道连接互通。南与东寨港大道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8.6公里,可减少红绿灯18处。
十二纵:东寨港大道。北与江东大道连接互通,南与绕城高速公路连接互通。道路沿线全长约11.3公里,可减少路口红绿灯3处。
综上所述,构建海口“十二纵”快速立体交通路网体系,可减少南北向红绿灯共84处。
三、海口“七横十二纵”快速主干道路网规划设计构想优点
可形成海口市高架快速路的循环路网。由于海口市海秀快速路孤立单一,难以发挥快速循环通行的功能作用,为此,建议规划修建与海秀快速路平行的南海大道高架快速路、椰海大道高架快速路、绕城高速公路三条东西向快速路,及G15高速公路、丘海高架快速路、滨江高架快速路三条南北向快速路,从而构成海口“四横三纵”循环高架快速路网,发挥海口市高架快速路网的快速通行分流的大动脉优势作用。
可完善海口主干道路“机、非、人”路权大动脉规范标准路网。主干道路规划设计标准要求是:主干道路宽40米以上的双向6车道,时速为40-60km/h,非机动车道宽为2.5-3.5米,人行道宽≥1.5米。这是全国统一主干道的国家标准,主要是防止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造成交通拥堵,充分发挥主干道各行其道快速通行的功能优势。
构建海口市交叉路口立体交通互通路网。按照道路交通路网评估分析,城市的红绿灯越多,交通科学管理越落后,交通越拥堵。海口市区140.59平方公里的面积,有668个红绿灯及无灯控路口,红绿灯路口的“瓶颈”效应,直接影响通行功能,造成交通拥堵。构建“七横十二纵”立体交通路网可取消或减少174个路口红绿灯,通过逐步取消红绿灯并修建跨线桥或互通立交桥(借鉴成都市6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立体交通路网模式),可充分发挥主干道立体交通路网“快速畅通”的优势。
构建海口快速立体交通路网体系的方法步骤
本规划研究,是着眼于海口市未来30-50年中远期交通发展需要,从路网源头上解决海口交通拥堵标本兼治的难题,实现争创海南自贸港一流交通环境的目标。在实施规划建设中,拟采取以下方法步骤。
坚持“交通优先,统筹规划”的发展思路。制定海口快速立体交通路网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必须结合海口路网的实际情况,既考虑海口交通拥堵治标的问题,又兼顾海口未来交通发展治本的需要。为此,在路网规划建设中,土地、资金、政策等各方面资源,需服从于交通优先的发展需要。
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步骤措施。路网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工期长、对交通出行干扰影响大。为此,在规划建设实施中,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分期分批”的方法步骤,在现有路网基础上,选一条交通出行干扰影响较小的道路,作为路网规划建设的“示范路”,确保路网建设实施的有序推进。
严格完善交通路网规划建设的规范标准化。在规划建设实施中,必须严格按照“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国家标准,防止重视机动车道、轻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思想。据统计分析,海口电动自行车有152万辆,占海口交通出行工具的70%。为此,完善汽车、电动自行车和行人“各行其道”的路权,是“治堵保畅”路网规划建设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构建海口“七横十二纵”快速立体交通路网规划,是从源头上解决海口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路网规划建设的实施推进,可逐步缓解海口交通拥堵的情况,为海口市民“快捷、便利”交通出行提供保障,为创建海南自贸港一流的交通环境发挥重要作用。H
(作者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专家、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客座教授)
本文责编/陈慧 邮箱/ 171661049@qq.com